APP下载

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形式与产业转化方式

2014-07-07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原生态贵州大赛

喻 健

( 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

【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

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形式与产业转化方式

喻 健

( 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形式与产业转化方式有四种类型,即艺术综合体、公益服务体、产业集成体、协同创新体。以“多彩贵州”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特色产品产业群、演艺产业群、会展产业群、餐饮产业群、民族工艺品产业群。

多彩贵州; 文化产业; 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指那些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且有独特标记的产品”[1]41。文化品牌理论认为,品牌产品的元素构成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产品特定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图案和语言等一切指代该品牌产品独有的外在表征;二是品牌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实用价值;三是产品品牌与特定顾客的个性和情感紧密相连的文化[1]40。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与构建方式多种多样,并且涵盖了品牌产品构成的基本元素。近年来,以民族文化为内涵支撑和品牌塑造的文化旅游业在贵州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以民族歌舞、工艺美术、节庆会展、曲艺影视、现代传媒等文化与科技、文化与经济结合的艺术形态,打造了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实践。总体来说,“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有四种类型:一是“艺术综合体”,二是“公益服务体”,三是“产业集成体”,四是“协同创新体”。至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塑造方式,是按照“党政推动、三级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等部门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大力推动多彩贵州文化“走出去、请进来”,从而塑造“多彩贵州”这个文化品牌的形象与魅力。

一、艺术综合体

所谓“艺术综合体”,是指以艺术产品为载体,引领和吸附其他文化要素参与构建所形成的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所呈现的艺术综合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

作为大型民族歌舞诗的《多彩贵州风》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在音乐、舞蹈以及舞美、灯光和整体创意上独具特色,艺术感染力极强。在舞蹈方面,《多彩贵州风》既保持着贵州世居民族典型舞蹈的原汁原味,如具有原生态魅力的苗族反排木鼓舞、丹寨锦鸡舞、雷山扁担舞、乌蒙苗族芦笙舞,布依族的粑棒舞、傩仪舞,彝族的海马舞、晴隆《阿妹戚托》,土家族的“摆手舞”等,同时又注入现代舞创作观念,使其更具艺术韵味和表现力。在音乐方面,《多彩贵州风》将本土音乐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如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琵琶歌、布依族八音坐唱、水族民歌、仡佬族的情歌等,充分展现贵州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实现舞蹈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此外,舞台美术也是《多彩贵州风》重要的表现要素,特别是高科技手段和先进舞美设备的运用,将贵州的山水自然和民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朴素与华丽、原始与现代相融合的浓厚氛围。尤其在服饰文化方面,在梦幻般的灯光下,更是多姿多彩,彰显出绚丽斑斓的美妙效果。在舞台灯光方面,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创造出崭新的时空变幻效果,营造出富有梦幻气息和民族特色的舞台气氛。在结构布局上,有着散文诗一样的结构,加上天籁般的歌声,鲜丽的服饰,完善的造型,使整台节目充满诗的意境和艺术的震撼力。

总体来说,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原生态歌舞和朴拙写意的民族服饰集合而成的舞台呈现,是贵州独特而多彩的文化大观园,是一座展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2]。《多彩贵州风》整体的艺术效果“实现了散文化与逻辑性的统一、戏剧性与抒情性的统一、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统一”[3],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审美的享受。自2005年以来,《多彩贵州风》已连续演出9年,在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共演出近2200场,其间四次改版,逐渐完善,形成了与《印象•刘三姐》、《云南映象》并称为“西南三部曲”的文化品牌。

(二)多彩贵州歌、舞、小品三大赛

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属于年度例行文化活动,在全省范围内举行,主题每年有所不同。多彩贵州歌、舞、小品三大赛,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构建的重要方式与载体形式,是《多彩贵州风》的节目基础和重要补充。

始于2005年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全省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选拔一批优秀的歌唱人才,挖掘和保护全省民族民间文化珍贵资源,另一方面是唱响一批歌唱贵州的歌曲,从而提升贵州的知名度,振奋全省各族人民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精神。2013年大赛评委黄越峰说:“从节目内容、环节设置来看,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不做秀,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音乐的事业性,一种更高的艺术水准、一种音乐精神上的享受。相对在一些地方娱乐比赛中出现的装萌、搞怪、八卦等低俗现象,多彩贵州的舞台好比是一方净土,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释放出最新最美的正能量。”[4]因此,“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举办,对于挖掘贵州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展示贵州元素和文化符号,培养更多本土音乐人才,唱出更多歌唱美丽贵州的音乐作品,均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促进艺术气息的表达和文化精神的追求,塑造贵州文化品牌,其作用出十分巨大。

“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始于2007年,以“热爱贵州、鼓舞贵州、建设贵州”为主题,从乡村到城市、从市州地到省城,层层遴选,最后评选出原生态舞蹈类、民族民间舞蹈类、时尚舞蹈类、现当代舞蹈和国际标准舞蹈类的“金黔奖”。这些舞蹈以鲜亮的服饰、优美的舞姿、丰富的元素、动听的音乐,全面诠释了“多彩贵州”文化的内涵。有专家评价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10万民众参与,创造了中国舞蹈史上的‘吉尼斯之最’,为舞蹈艺术群众化树起一座丰碑。”[5]“原生态舞蹈”是流传在民间的,由当地群众表演的原生性传统舞蹈。贵州的少数民族群众自小就在歌舞文化的熏陶之下不断成长,原生态舞蹈不用编排也不用编导,是根据千百年来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历史而形成的舞蹈,可以直接上台表演,舞者、服装、动作、舞蹈都是原生态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弘扬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让原生态舞蹈走上舞台,丰富“多彩贵州”的文化品牌内涵[4]。

始于2010年的“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以“热爱贵州、展示贵州、建设贵州”为主题,坚持艺术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地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力求抓住本土优势,主打原生态品牌,以推出一批优秀的民族小品剧本作为参赛重点。在题材和品种方面,“多彩贵州”小品大赛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话剧、短剧表演,它不仅把歌剧、歌舞剧、哑剧、杂技戏、滑稽戏、相声等非戏曲类小品纳入其中,而且还将黔剧、文琴戏、苗戏、侗戏、花灯剧、布依戏、地戏、阳戏、大喇叭苗原生态山歌、撮泰吉等戏曲类小品作为大赛的重要类别,涌现出一批具有贵州题材、贵州样式的小品。在创作成果方面,“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充分展示了贵州专业和业余小品的创作水平,集中展示了贵州的民族风情、生活百态、时代热点和文化精神,发现了一批有潜质的编、导、演人才,发掘了贵州可创作深挖的文化资源,推动了贵州小品文艺事业的发展,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构建增添了新内容。

(三)多彩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多彩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始于2008年夏秋之际,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美、英、法、俄、日、韩等 41 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 31 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数千名摄影家云集贵州创作和展出,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文化品牌,2012年被写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贵州省重大文化会展赛事活动之一。“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以“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为主题,落脚点是创作和展览中国顶尖级摄影艺术作品,因此它属于艺术综合体所承载的“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形式。

“世界的原生态摄影在中国,中国的原生态摄影在贵州。”[5]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路易斯•马萨腾塔在贵州采风时深有感触地说。一年一届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如今仍在持续着,据了解,该项活动仍是世界上唯一以“原生态”命名的摄影大展,这对于“展现贵州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重视对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保护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6],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正如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谌贻琴所说:“举办摄影大展, 用全世界、全中国的镜头来聚焦贵州,塑造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创出富有感染力、影响力、推动力的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实事。通过摄影家们的精彩镜头,进一步把一个原汁原味、神奇神秘、多姿多彩的贵州,介绍给更多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扩大多彩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贵州文化的影响力,推动贵州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人们对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传承和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7]

二、公益服务体

所谓“公益服务体”,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在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形成的一种公益服务组织,它通过主题活动开展形成社会影响,促进文化品牌的形成与认同。承载“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公益服务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多彩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但如何保护和利用?自2006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助推一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显然,旅发大会成为“多彩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构建的有效载体形式。

第一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2006年9月16日在安顺市黄果树景区开幕,大会主题是“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大省”,大会的成果是启动20多项旅游建设项目。第二届于2007年11月6日在黔南州荔波大七孔景区开幕,大会主题是“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大会的成果是建设贵州南部“金三角”国际旅游区,公布了《中国南方喀斯特文化旅游发展荔波宣言》。第三届于2008年9月26日在黔东南州西江苗寨开幕,大会主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和谐旅游”,大会的成果是充分挖掘了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举办一个节会,打造一个品牌,开发一个景点,树立一个形象,带动一方经济”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第四届于2009年9月25日在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开幕,大会主题是“弘扬长征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大会的成果是打造了全国红色旅游胜地。第五届于2010年9月15日在铜仁地区梵净山景区开幕,大会主题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会的成果是推进了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加大了跨区域战略合作,打造了黔湘渝环绕梵净山旅游精品线路。第六届于2011年9月26日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大会主题是“打造旅游名片,加速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大会的成果是着力打造了特色旅游、民族文化、喀斯特山地生态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带。第七届于2012年4月23日在毕节地区百里杜鹃森林公园开幕,大会主题是“神奇乌蒙,花海毕节”,大会的成果是实施了总投资521亿元的各类建设项目314个,宣布了《促进中国花文化旅游走向世界毕节宣言》。第八届于2013年8月18日在六盘水市新城开幕,大会主题是“创新业态、转型发展,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大会的成果是确定了在全省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实现了旅游市场供给从浅层观光旅游转向深度文化体验等四大转变。至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已举办了八届,每一届都有新的主题,新的成果,都推动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成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和促进产业转化的重要方式。

(二)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

始于2006年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包括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是国内首创的举全省之力发展旅游商品的一种模式。在“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媒体搭台、旅游唱戏”的运作模式下,大赛分别以“突出贵州特色、打造精品、提高档次、拓展市场”和“培训技能、传承工艺、挖掘人才、推出新品、开拓市场”为主旨,以“匠心多彩,创意贵州”为活动口号,每届均由省政府牵头,全省各市(州、地)、县(市、区)精心组织,广泛参与,使之成为全面展示贵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平台,成为全省“名创”、“名匠”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也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部门之间“展示、交易、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是全省旅游产品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平台。正如多年担任“两赛一会”评委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砚祖说:“贵州是一个蕴藏着丰富传统工艺和浓郁民族文化的巨大宝库。两赛一会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创造了一个奇迹,托起了一个希望!把传统民间工艺以两赛一会的形式进行推广,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贵州的旅游商品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形成了一个产业,也形成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氛围,民族工艺的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

[8]在历届“两赛一会”上,沉寂多年的民间工艺品大放异彩,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一批极具贵州原生态特色的旅游商品被大量挖掘出来,提高了贵州旅游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丰富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内涵。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全省共有近3万件作品和1.5万余名能工巧匠参赛,累计评选出“贵州名创”399件(套)、“贵州名匠”721名;展销大会吸引了全省1400余户旅游商品企业参展,旅游商品种类达1000多个,累计现场交易金额超过1000多万元;全省旅游商品企业达到2370多户,其中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经营企业127家,带动了150多万农民和民间手工艺者从事旅游商品制作。在2013“两赛一会”上,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发布了《全球手工艺保护贵州宣言》,树立了全球手工艺的行业标杆。“两赛一会”有力地带动了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省旅游商品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为2007的8倍,对全省的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副省长王江平说,多彩贵州“两赛一会”经过8年的努力,已成功培育出“旅游商品”这个以创业带动就业、文化与经济共融、就地促进致富的特色轻工产业,提高了贵州民族民间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拓宽了贵州旅游商品市场,成为保护文化传承、促进带动就业、致富于民的有力抓手,成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和县域城乡经济建设的重要推手[9]。因此,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拓展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内涵,成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重要方式与载体形式。

(三)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

“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始于2006年,举办此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一是让大赛成为贵州的“发现之旅、熟识之旅、倾心之旅、向往之旅”;二是“选拔一个形象大使,就要宣传一条线路,展示一个美丽风景区,打造一个旅游品牌”[10]。这也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公益文化活动,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构建的重要方式与载体形式。因此,省领导在强调“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的意义时说:这项活动是“激活贵州资源优势,激发贵州文化自信,激情演绎多彩贵州,对外宣传贵州的重要载体;是丰富群众义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是发展和提升‘多彩贵州’品牌,强化‘多彩贵州’品牌延续性和多样性的重大举措。”[10]

作为公益服务体的“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产生了多重积极影响。据《当代贵州》调查组《2006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的影响力》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本次大赛对贵州文化发展的影响,62%的人认为大赛展现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习俗、服饰、语言,29%的人认为大赛展示了贵州多元的历史文化,27%的人认为有利于发扬、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22%的人认为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20%的人认为有利于培养一种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关于大赛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48 %的人认为促进了贵州旅游的发展,40%的人认为有利于带动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9%的人认为能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发展,23%的人认为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在大赛产生的社会效应方面,48 %的人认为强化了宣传贵州的效果,42%的人认为提高了贵州的知名度,38%的人认为可以给优秀人才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37%的人认为激发了贵州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25%的人认为增强了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23%的人认为增强了外地人对贵州的认同感,22%的人认为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1%的人认为提高了多彩贵州的影响力,21%的人认为增强了贵州人的自信心,10%的人觉得增强了贵州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11]。可见,“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充分体现了公益价值,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对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产业集成体

所谓“产业集成”,这里是指通过文化核心价值定位、文化品牌研发与创意设计、社会服务和市场连锁所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服务产业集成模式,它具体由核心产业、相关性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有机组成。

从文化活动到文化品牌,从文化品牌催生产业集群,这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构建与发展的路子。自2005年4月省委宣传部主办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到10月上升为省委、省政府倾力打造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再到推出其他“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至今8年来,走出了一条以公益活动育品牌、以市场运作强品牌、以多元传播推品牌的区域文化品牌发展之路。2011年,多彩贵州品牌荣获了“中国最佳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奖”和“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文化贡献奖”。如今,多彩贵州品牌对与核心价值有紧密联系的演艺、工艺品、文化旅游地产、传媒、酒、茶、饮料、教育、金融等10多个行业、25家企事业进行了商标授权,拉动投资在4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多彩贵州”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多彩贵州品牌大家族[12]1(见表1)。可以看出,“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目前已成自身体系,形成了“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游”、“多彩贵州•赛”、“多彩贵州•艺”、“多彩贵州•会”、“多彩贵州•味”、“多彩贵州•酿”、“多彩贵州•茶”、“多彩贵州•养”的子品牌文化产业体系。

四、协同创新体

所谓“协同创新”,是指打破高校办学“围墙”,实行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行业产业、高校与政府部门、高校与国际学术机构之间合作创新办学的模式。这一理念来源于胡锦涛同志2011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1计划”成为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2011计划”又叫“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它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其核心任务是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的能力提升。

根据教育部分层实施、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2013年9月,贵州民族大学联合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吉首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被贵州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全省6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唯一一个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建设“多彩贵州文化高等研究院”等“1个研究院、2个基地、3个平台、4个园区”,以此提升、拓展“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内涵与外延,扩大“多彩贵州”影响力和产业化能力。1个研究院,是指多彩贵州文化高等研究院,主要建设内容为多彩贵州文化的理论体系建构与内涵研究以及其他应用研究。2个基地,是指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协同创新基地和多彩贵州文化资源网络数据库建设基地,主要开展对全省各民族民间艺人、民间手工艺大师的寻找、集聚,对传承人技能应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挖掘、保护;开展多样化的传习培训和传承人技艺推广;同时,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大学科体系集成的公共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实现数据库、实验室、网络门户、应用系统的互通互联。3个平台,是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与传播协同创新平台、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化与旅游开发创新平台、多彩贵州文化数字化开发与利用创新平台。4个园区,是指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影视园,多彩贵州联通数字园,多彩贵州民族文化演艺园,与地方政府和文化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运作。

表1 多彩贵州品牌授权情况一览表

五、结语

文化品牌的构建需要合适的载体和恰当的构建方式。新世纪以来,“多彩贵州”以贵州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作为基本元素,以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为起点,发展成为现在具有以《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多彩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赛、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多种文化展示平台和载体,并以此带动多彩贵州酒、多彩贵州城、多彩贵州生态旅游、多彩贵州印象网、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多类产业样态聚合的“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贵州经济发展,拉动贵州旅游业兴起,集全省之力打造的一张贵州文化名片。尤其是《多彩贵州风》,已经与《印象•刘三姐》、《云南映象》并称为“西南三部曲”,成为展示贵州形象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同时,以“多彩贵州”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特色产品产业群、演艺产业群、会展产业群、餐饮产业群、民族工艺品产业群等,促进了文化与旅游、工业、通信、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贵州文化产业迈上健康发展道路。

[1] 王钧,刘琴.文化品牌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政.《多彩贵州风》的文化产业效应[N].贵州日报,2006-05-11.

[3] 李波.《多彩贵州风》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2).

[4] 刘学洙.“多彩贵州”三年三大赛 为开创性之盛举[N].贵州日报,2007-07-26.

[5] 黄德泉.天籁之音响彻贵州,各地歌手演绎黔岭风情[J].音乐时空,2013,(7).

[6] 明江.全民舞动“多彩贵州”[N].文艺报,2007-07-05.

[7] 景伯平.以原生态摄影话贵州看世界[J].对外传播,2010,(12).

[8] 黄晓青.国际水准视觉盛宴 “多彩贵州”又一大手笔[J].当代贵州,2008,(15).

[9] 干江东.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六年历程不寻常[N].贵州日报,2012-02-20.

[10] 萧洪,谢磊.2013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周五开幕[EB/OL].黔龙网,http://www.qlong.com.cn/2013/11/12/17/98872/.

[11] 张兴,苏丹,沈彬.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电视电话会召开[N].贵州日报,2006-01-13.

[12] 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西部地区文化品牌建设可以实现跨越发展——以多彩贵州品牌模式的有益探索为例[M]//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案例精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On Carrier Forms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Colorful Guizhou” Cultural Brands

YU Jian
(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for National Culture Industries,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Colorful Guizhou” cultural brands ar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e reform and the promotion of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carrier forms of “colorful Guizhou” cultural brands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odes, namely, art complex, public service,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ow we have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product industry groups, entertainment industry group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groups, catering industry groups, group of national handicraft industry groups with the "colorful Guizhou" brands’ development.

colorful Guizhou,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brands

G127

A

1673-9639 (2014) 06-0105-07

(责任编辑 黎 帅)

(责任校对 白俊骞)

2014-05-22

喻 健(1965-) ,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地域民族文学,跨媒介文学,区域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原生态贵州大赛
贵州,有多美
作文呼唤“原生态”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原生态静宁苹果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说谎大赛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