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

2014-07-07吴九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控制组元认知团体

吴九君

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内能悦纳自己,平衡知情意的失调、 化解内心冲突;对外能悦纳他人、适应社会、调整困难与挫折引起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化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一种愉悦的心灵状态。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事的和谐3个维度[1]。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件[2],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3]。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4-5]。目前相关研究多从理论层面论述心理和谐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实验干预研究很少。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状态与过程的意识和调节”[6],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3个方面。元认知研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7-9]。Wells和Papageorgiou发展出了一个有效的、简单可行的元认知治疗方法[10]。该元认知治疗方法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发展有效的元认知策略,二是修正有关问题的积极和消极的元认知信念。

本研究从某高校招募大学生参加团体辅导,拟探讨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北京某高校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从招募的被试中随机选取72名大学生被试。随机选取36名为实验组(男生20人,女生16人),另36名为控制组(男生18人,女生18人)。比较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异。

1.2 方法 所有被试均经知情同意。采用问卷分别进行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1个月后的追踪测量。干预持续8周。

1.2.1 元认知问卷 该问卷由研究者改编自汪玲、方平和郭德俊[11]编写的元认知问卷,共26题,包括3个维度,元知识、元体验和元技能,1~5级计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反向题重新计分后,分数越高表明其元认知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元知识、元体验、元技能、以及元认知的 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8、0.71、0.79 和 0.86。

1.2.2 心理和谐问卷 采用研究者自编问卷[1]。该问卷包括20题,3个维度,即自我和谐维度、人际和谐维度与人事和谐维度,计分为1~5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其心理和谐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以及心理和谐的 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 0.79、0.77、0.74 和0.76。3个因素的α系数均在0.7以上,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总表的α系数也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个月之后再测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9、0.88、0.85和0.88。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的考察,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1.2.3 干预方法 前测:在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前,对所有被试使用元认知问卷和心理和谐问卷进行测试。团体辅导干预过程对实验组被试开展元认知团体辅导。辅导方案共8个单元,每单元2.5~3小时,被试每周接受一次干预,共持续2个半月。控制组被试不进行任何干预。

后测和追踪:在干预结束后,使用元认知问卷和心理和谐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在实验干预后1个月对被试进行追踪评估。

团体辅导方案:根据元认知理论,结合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3个方面,本团体辅导方案的目标和干预重点主要在于:普及大学生元认知知识,增加大学生元认知体验,提升大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分别运用于大学生对自我、人际关系、挫折的认知,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事的和谐水平。具体干预内容如下:第1周,主要为针对元认知团体辅导和心理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团体目标和任务。第2~3周,帮助被试了解元认知知识,增加元认知体验,学习运用元认知监控,以提高被试觉察自身内心冲突及其原因,调节自身的期望,分析和讨论关于自我认识中的自动思维模式,训练积极的自我认知模式,提高被试自我和谐水平。第4~6周,运用“盲行”“我说你画”“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被试觉察在自己人际交往中的元认知知识,体验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元认知体验,学习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自身的人际交往进行元认知监控,提高被试人际交往和谐水平。第7周的主题为“勇敢面对挑战”,通过组员相互分享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挑战,学会运用元认知知识重新解构以前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运用元认知策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实现被试人与事的和谐。第8周,总结回顾在团体辅导中已学的元认知知识与方法,以启发被试在未来遇到心理困扰时能运用所学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策略加以解决,实现被试心理和谐。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本研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前后及追踪数据的差异进行t检验,比较被试在不同时点各量表的得分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干预前得分差异比较 见表1。

表1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干预前在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s)

表1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干预前在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s)

t P元认知知识 3.60 ±0.50 3.63 ±0.35 -0.23 0.量 表 实验组 控制组18元认知体验 2.99 ±0.54 3.08 ±0.53 -0.60 0.45元认知技能 3.04 ±0.60 3.02 ±0.42 0.14 0.89元认知总分 3.18 ±0.45 3.17 ±0.34 0.08 0.93自我和谐 3.79 ±0.48 3.76 ±0.53 0.21 0.83人际和谐 3.90 ±0.56 3.74 ±0.34 1.19 0.23人事和谐 3.38 ±0.45 3.46 ±0.37 -0.63 0.47心理和谐总分 3.66 ±0.37 3.59 ±0.33 0.61 0.54

由表1可知,实验组控制组在实验干预前元认知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差异,在心理和谐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在实验前的元认知水平与心理和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干预前等值。

2.2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干预后得分差异比较 见表2。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元认知及各维度上得分与心理和谐及各维度上得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5),说明实验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干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与心理和谐水平。

表2 两组被试干预后在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s)

表2 两组被试干预后在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差异(±s)

t P元认知知识 4.05 ±0.43 3.59 ±0.33 3.84 0.量 表 实验组 控制组000元认知体验 3.49 ±0.46 3.16 ±0.45 2.43 0.017元认知技能 3.45 ±0.47 3.12 ±0.50 2.33 0.022元认知总分 3.65 ±0.45 3.26 ±0.40 3.01 0.003自我和谐 4.30 ±0.42 3.79 ±0.46 3.83 0.000人际和谐 4.35 ±0.40 3.88 ±0.38 3.84 0.000人事和谐 3.87 ±0.39 3.60 ±0.38 2.22 0.029心理和谐总分 4.20 ±0.38 3.70 ±0.36 4.22 0.000

2.3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干预后追踪测量得分差异比较 见表3。在实验干预1个月后的追踪调查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元认知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和谐及各维度的得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5),说明实验干预具有延时效果。

表3 实验组控制组追踪数据在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s)

表3 实验组控制组追踪数据在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得分(±s)

t P元认知知识 4.01 ±0.49 3.58 ±0.41 3.19 0.量 表 实验组追踪 控制组追踪002元认知体验 3.46 ±0.63 3.10 ±0.56 2.20 0.030元认知技能 3.43 ±0.62 3.09 ±0.51 2.15 0.034元认知总分 3.59 ±0.59 3.24 ±0.38 2.46 0.016自我和谐 4.26 ±0.39 3.75 ±0.48 3.84 0.000人际和谐 4.31 ±0.38 3.77 ±0.39 4.43 0.000人事和谐 3.83 ±0.42 3.55 ±0.41 2.19 0.031心理和谐总分 4.15 ±0.39 3.63 ±0.38 4.27 0.000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元认知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元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这一点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如Desoete的研究表明,小学生通过元认知调节技能培训,提高元认知水平,并且其数学测验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12]。

通过元认知训练可以促进人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如Wells和Sembi的研究说明元认知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很好的疗效[13]。董成文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元认知能力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14]。元认知干预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5-16]。

本研究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对己、对人、对事所持有元认知消极信念和消极思维的持续存在影响了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人与事和谐。而元认知理论指出消极信念和消极思维的持续存在是元认知控制认知的结果。例如,自我不和谐的大学生是因为存在“我是很无能的”“我是不值得别人爱的”“我是一无是处的”等对自我的消极信念。这种侵入性思维常常使得个体不能悦纳自己,不喜欢自己或讨厌自己。自我不和谐的人常常自卑,并且对自卑抱有积极的元认知信念,如“我很自卑,所以我确实不需要去挑战我害怕的事情”;也包含有关于自卑的消极的元认知信念,即认为自卑是不可控制的,是有害的,如“我的自卑是改不了了,我完了”,“自卑的人是没有出息的”。这种思维循环导致了无效的元认知调节模式,使得个体陷入病态自卑当中,不能达到自我和谐。

本研究利用元认知调节模型对大学生心理和谐进行干预。比如,对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元认知调节模型经历了如下过程:①大学生在原有的元认知库的作用下,对自己当前的状况进行认知评价,形成当前的自我和谐状况,如参与团体辅导的大学生指出“在接触心理辅导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模糊,总是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行为,总是很茫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不懂得欣赏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只会一个劲地找自己的缺点,也太过于追求完美,把自己弄得很累。”;②个体期望的自我和谐状况,如“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③将当前的自我和谐状况与期望的自我和谐状况作比较,两者存在矛盾,转入下一步;④从元认知库中选取策略进行元认知调节,这里通过团体互动,主动学习、体验到新的元认知策略并加以运用,如“在一张纸上尽可能多的列出自己的优缺点”,“找出自己常用的消极自我谈话,并把它改成积极的自我谈话,加以练习”;⑤由再次认知评价促成的自我和谐产生的结果作为经验反馈给元认知库,对标签进行修改、更换或添加,新的标签是“我比较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了”;⑥元认知调节的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储存到元认知库,作为新的策略,以供下次调节时使用。至此,元认知调节自我和谐的过程结束。自我和谐的元认知调节模型对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事的和谐的调节同样适用,其调节过程与自我和谐的元认知调节过程相似。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体验的增加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元认知团体辅导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

[1]吴九君,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2-624

[2]贾强,张建英,向颖博.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0(2):44-46

[3]林崇德.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5-12

[4]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1-5

[5]朱滢.一篇好文章--评林崇德《“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一文[J].心理科学,2007,30(4):994-995

[6]Flavell J 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 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7]Wells A,Purdon C.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behaviour therapy:A special Issue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clin[J].Psychol Psychother,1999,6:71-72

[8]Wells,A.Meta-cognition and worry:A cognitive model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1995,23:301-320

[9]Wells A.A metacognitive model and therapy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1999,6:86-95

[10]Wells A,Papageorgiou C.Brief cognitive therapy for social phobia:A case serie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1,39:713-720

[11]汪玲,方平,郭德俊.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J].心理学动态,1999,7(1):6-11

[12]Desoete A,Roeyers H,De Clercq A.Can offline metacognition enhance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 chology,2003(95):188-200

[13]Wells A,Sembi S.Metacognitive therapy for PTSD:A core treatment manual[J].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2004,11:365-377

[14]董成文.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37-339

[15]徐慧.1例抑郁症的元认知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535-1536

[16]赵强.元认知与心理健康标准的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400-1402

猜你喜欢

控制组元认知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