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焦虑症的疗效

2014-07-07王苑芮鲁丹凤梁瑞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焦虑症总分

王苑芮 鲁丹凤 梁瑞琼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有研究表明,我国焦虑症的患病率高达5.6%[1]。而且,焦虑症的发病率在神经症的发病中是很高的,约占神经症者的41.3%[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力的急剧增强,焦虑症的发病率有日益上升的趋势。

焦虑症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有些患者因焦虑症状严重、久治不愈而自杀。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焦虑症的自杀危险系数是5.6,仅次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自杀风险(危险系数为6)[3]。焦虑症还可能会引发其他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疾病等。有研究发现焦虑与胆固醇增高、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和中风有关[4-6]。目前治疗焦虑症多局限于抗焦虑药物,其明显的缺点为副作用大,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患者依从性差[7]。因此有研究者开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干预[8]。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焦虑症的疗效。首先,一方面为临床上治疗焦虑症提供新的思考与实践方向,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技术提供实践基础。其次,希望通过中医认知结合减压放松训练使一些长期靠服抗焦虑药的焦虑症患者达到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甚至停药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和某心理医院就诊的焦虑症患者中选择,入组标准为:①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愿参加治疗,并能完成量表测试;②符合CCMD-3中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诊断标准之一;③不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或精神障碍;④入组前半年内未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把符合入组标准的所有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被试单纯药物治疗,不作任何心理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干预。最后有67人完成研究,对照组32人,其中男14人,女18人;年龄22~56岁。实验组35人,其中男15人,女20人;年龄18~64岁。

1.2 方法

1.2.1 焦虑自评量表(SAS)[9]采用由 Zung于1971年编制的,本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病人最近一周的主观感受。共20个项目,将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经过换算成标准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量表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5,Spearman等级相关的系数为0.341,说明SAS较高的效度。

1.2.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9]由 Hamilton于1959年编制,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是精神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由医生评定的量表之一。共14个项目,将其14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总分,按照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该量表总分评定的信度系数r为0.93;各单项症状评分的信度系数为0.83 ~1.00,P值均小于0.01;效度系数为0.36(P<0.05)。

1.2.3 干预方法 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实施前测。对照组被试除治疗药物外,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药物,也不对被试实施任何干预。对治疗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者终止试验。

实验组被试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干预,在放松训练环节,被试完成注意集中放松法、腹式呼吸放松法、渐进肌肉放松法等放松训练。首次治疗由咨询人员向被试系统介绍放松训练的理论、方法及操作程序,并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另外,让被试认真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感觉,确认肌肉放松后的感觉指标主要有:身体局部温暖感、身体局部沉重感、肌肉疲劳感、皮肤紧贴支撑面以及由于意志力和皮层控制减弱产生运动不能感等。在教会该组患者学会放松训练后,要求其每周进行至少3次放松训练(在家中或住院期间进行),每次持续20~30min。在中医认知调节环节,首先向患者说明焦虑、痛苦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有了是非怨恨、追逐色欲钱财、荣华富贵、贪生怕死、争强好胜之心,因此要将那些左顾右盼,与别人盲目攀比,不断追逐名利之心收回,重新恢复到出生时的纯洁之心,此谓“收心”。第二步,告诉患者如何清除那些出生以后被污染的“有害之心”,即戒色欲之心、祛荣贵之心、淡财利之心、励怕穷怕苦之心、反色身之心、缄默口舌之心、息嗔恨争斗之心、平贪生怕死之心,此谓“清心”。第三步,告诉患者如何做到“无为而治”,即注重精神内守而不必讲究外表的形式,体之以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不要因为物欲荣辱而使心太累,不要因为无穷的欲望和变迁的环境而扰乱精神。此谓“虚心”。第四步,告诉患者如何做到“心静”,即顺应自然,坦然面对得失,此谓“静心”。每周1次,每次40~60min。在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进行施测,记录测量结果。

2 结果

2.1 实验组被试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性比较 见表1。在SAS总分、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以及精神性焦虑因子上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实验组被试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的差异性比较(±s)

表1 实验组被试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的差异性比较(±s)

注:T前=治疗前,T1=治疗1个月后,T3=治疗3个月后,下同

项目 SAS总分 HAMA 总分 躯体性焦虑 精神性焦虑T前 62.66 ±6.04 27.34 ±3.42 10.66 ±2.04 16.69 ±3.02 000 T1 44.31 ±5.00 11.94 ±3.43 3.94 ±2.25 8.00 ±2.22 T3 40.06 ±3.92 6.86 ±2.53 2.23 ±1.14 4.63 ±1.97 F 238.87** 407.45** 202.16** 237.04**P 0.000 0.000 0.000 0.

2.2 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性比较 见表2。在SAS总分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以及精神性焦虑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的差异性比较(±s)

表2 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的差异性比较(±s)

项目 SAS总分 HAMA 总分 躯体性焦虑 精神性焦虑T前61.34 ±5.34 25.72 ±2.99 9.84 ±2.38 15.88 ±2.57 T1 47.50 ±4.46 10.91 ±2.40 3.41 ±1.34 7.50 ±1.95 T3 43.78 ±4.40 8.03 ±2.61 2.53 ±1.48 5.50 ±2.42 F 189.76** 469.84** 175.69** 244.68**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在SAS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见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的SA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被试的S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在SAS总分上的差异比较(±s)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在SAS总分上的差异比较(±s)

总分 实验组(n=35) 对照组(n=32)t P T前0.001 62.66 ±6.04 61.34 ±5.34 0.939 0.351 T1 44.31 ±5.00 47.50 ±4.46 -2.739** 0.008 T3 40.06 ±3.92 43.78 ±4.40 -3.663**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在HAMA总分及其因子上的差异性比较 见表4。治疗前,实验组被试HAM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以及精神性焦虑因子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在HAMA总分及其因子上的差异性比较(±s)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后在HAMA总分及其因子上的差异性比较(±s)

t P T前 HAMA 总分 27.34 ±3.42 25.72 ±2.99 2.062*实验组(n=35)对照组(n=32)4.63 ±1.97 5.50 ±2.42 -1.621 0.110 0.043躯体性焦虑 10.66 ±2.04 9.84 ±2.38 1.503 0.138精神性焦虑 16.69 ±3.02 15.88 ±2.57 1.178 0.243 T1HAMA 总分 11.94 ±3.43 10.91 ±2.40 1.443 0.154躯体性焦虑 3.94 ±2.25 3.41 ±1.34 1.172 0.245精神性焦虑 8.00 ±2.22 7.50 ±1.95 0.975 0.333 T3HAMA 总分 6.86 ±2.53 8.03 ±2.61 -1.868 0.066躯体性焦虑 2.23 ±1.14 2.53 ±1.48 -0.942 0.350精神性焦虑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被试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后在SAS、HAMA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说明经过治疗后,两组被试的焦虑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是,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采用的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由放松训练、中医养心箴言两部分结合而成。有研究表明,放松训练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10-12]。这是因为肌肉和大脑之间是双向传导的,大脑可以支配肌肉放松,而肌肉的放松,又可以反馈给大脑,因此可以通过有关放松的语言暗示来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使之逐步放松。当肌肉放松时,向大脑传递的神经冲动就会明显减少,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从而提高副交感神经活动,具体表现为心率、脉搏、呼吸变慢,血压降低,这些生理变化也伴随有相应的心理效应,如紧张焦虑得以缓解。有研究发现放松训练能够激活额叶的活动,增加其脑血流灌注,从而使训练者摆脱不良情绪,解除心理压力;通过激活下丘脑的活动进而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13]。

中医认知疗法的理论假设和认知疗法相同,即认知影响行为与情感反应,歪曲的认知导致不良的行为和情感,改变歪曲的认知,可以纠正这些情绪与行为。焦虑症患者往往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对人生期望过高,思想消极,凡事向坏处想,总担心结局不妙,时常处于高度警觉

状态之中,一旦现实环境无法满足,就容易形成认知歪曲。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焦虑的重要来源,是焦虑症患者的认知基础。中医认知疗法运用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及其训练方法,通过使患者了解焦虑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系统和应对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是治本的良方。此外,文化与心理关系密切[14]。当对某一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进行心理治疗时,有必要考虑到这一文化背景对心理治疗各个层面的影响。本研究为了消除文化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采用了符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人心理特征的本土心理治疗方法(中医认知疗法)治疗焦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Phillips M R,Zhang J,Shi Q,et al.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 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The Lancet,2009,373(9680):2041-2053

[2]祁静,李琳.针灸与音乐治疗焦虑症的研究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149-150

[3]陆峥.广泛性焦虑障碍研讨会纪要[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5):318-319

[4]郭少清,孙芳.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调查[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47-148

[5]苏海.焦虑对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11,14(5):332-333

[6]刘萍萍,张健,杨跃进,等.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调查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4):285-286

[7]孙正海,李荐中,王文林,等.广泛性焦虑症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272-274

[8]金洪源,王韶华,赵越.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791-791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5

[10]党红杰,郭颖.放松训练对34例焦虑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3003-3006

[11]殷俊先,兰淑芳,程平.焦虑症患者放松训练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5):456-457

[12]王翔南.松弛训练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194-1195

[13]Lazar S W,Bush G,Gollub R L,et al.Functional brain mapping of the relaxation response and meditation[J].NeuroReport 11(7),2000:581-585

[14]叶茂林,段水莲.心理与文化关系刍议[J].心理学探新,2007,27(2):28-28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焦虑症总分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问题吗?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