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计算教学模式初探

2014-07-05郭艳煌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笔算小棒计算能力

郭艳煌

计算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成绩的优劣,在小学阶段,计算占有较高的比例并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当下的课堂中,如何以生为本,提高计算教学实效,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立足于课堂,尝试从“创情境、激兴趣——懂算理、明算法——巧训练,形技能——懂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入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计算主要有三大类型,有口算、笔算和估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计算教学内容也随之做了适当的调整,删掉了繁、难、杂的计算,淡化了笔算,取而代之的是加强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日常的听课、评课中,我们发现,在计算教学时,教师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大量操练,为计算教学而教学。

计算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数学成绩,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把计算课上成计算操练课,采用大量的习题操练,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和计算速度的提高,忽略了计算教学的育人目标,纯粹是为计算教学而教学。

2.强调算法多样化,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计算教学要“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期望通过算法多样的教学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计算教学模式的建构

新课程以来,尽管教材降低了计算的要求,然而,计算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各个学科沟通的纽带,计算作为人的基本思维训练和基础知识素质的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验,认为计算教学应遵循“创情境、激兴趣——知过程,明算理——巧训练,形技能——懂应用,提能力这一基本的教学模式,具体介绍如下:

(一)创情境、激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为此,有效学习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系统、科学的进行创设,重视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计算领域中,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结合小学计算领域的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主要形式如下: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无论是整数、小数、分数的一步运算的教学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抽象出计算式题,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和算理

2.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

(二)懂算理,明算法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算法必须以算理为前提,算理必须经过算法实现优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1.在操作中懂算理,明算法。

在《9+几》的教学中,教师出示“9+3”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计算方法,此时,有的学生用点数法就算,即从9开始,往后数3---10,11,12,这样就可以得到12;有的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小棒,先摆9根小棒,再摆3根,最后数出小棒根数得到结果;在摆小棒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则会想:9差1就是10,可以从3根小棒中取出1根,和9根小棒凑成10,余下2根,结果就是12,而这个过程就是懂算理的过程。然后教师要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将摆小棒的过程、想法,用数学表达式体现,。

2.在尝试中懂算理,明算法。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教师先出示“23+42”,引导学生用先操作,后笔算,通过数形结合,掌握其笔算原理,鉴于本题是不进位加法,小结时,学生说;“既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此时,教师默不作声,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出示了“23+49”,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学生算后恍然大悟,当遇到个位满十必须进位时,不好从十位加起,而应该从个位加起,就这样在尝试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巧训练,形技能

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解习俗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计算能力训练中,主要有如下方法:

1.专项训练。

每堂课的重难点讲解完后。可以进行专项练习。不仅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

2.辨析训练。

数学知识点系统有着纵向的螺旋式上升形态,每一块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联系非常密切。在设计练习时要经常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性练习,以巩固与理清不同类型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掌握知识,而并非简单机械地模仿例题与老师的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算理、算法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厦门市演武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笔算小棒计算能力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巧移小棒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