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2014-07-04马翠凤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为本职业教育改革

马翠凤

摘要:根据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要整合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和优势,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要认真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立足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生为本 职业教育 改革 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2013年4月1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这是第一次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统筹研究、统一部署、系统推进的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今后1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必须更新人才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健全办学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建立国家制度、完善质量标准、增强基础能力、强化投入保障。要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衔接”…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笔者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事关学生发展成长,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大计,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切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职业教育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近十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备受关注。当前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完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教育体系和体制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但是,教学质量和教学规模、效益之间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很多职教院校急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多依靠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策略,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市场效应,但长期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仍然是最流行、最高效的社会经济增长模式,但是我们不能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也当成社会化大生产的原料,不能企望通过建立某种一整套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就能放之天下皆准,把职校生都培养成工具型的人才产品,甚至于少数职教院校只讲“教会学生按照操作规则学会某项生产技术”就完成了教育过程,忽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成长以及创新能力、自我发展等核心内容。把对人的教育和对物质产品的生产相类同,最后损害的是學生、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坚决摒弃当下流行的“速成主义”等人才培养模式,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长足需要,遵循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踏踏实实、严谨细致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重视学生德育、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成长、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育,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育,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前列,狠抓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成才发展为本。

二、整合资源,全方位多渠道保障人才培养工作

育人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核心,搭建学生全方位成长的广阔平台,实现各类资源发挥合力,共同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一)完善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要充分整合学工处、团委、社科部等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挥教务处、各系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充分调动招生、就业、宿管、后勤服务的保障功能,实现多级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管理和教育效能。在全校上下,开展强化师道师德意识活动,切实树立“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工作理念,建立相应的管理、督查、奖惩体制,营造“人人关心学生成长,人人服务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设置课程和学分体系

当前,大部分院校都借鉴学分制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但是,如何更加科学、规范地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仍然值得商榷。一些职业院校存在课程设置和学分体系不尽科学的现状,如学分给定不合理,偏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素质选修课程形同虚设、管理混乱,片面追求“2+1”而删减压缩有关课程等,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校风学风滑坡、学生片面发展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工作,加大改革力度,科学设置课程和学分体系。

首先,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开拓学生自我成长和创新的空间。 其次,以模块化学分管理体系规范教学工作。比如可以把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职业化意识培养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课程、社会实践和服务课程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和实践并获相应学分,即可顺利完成学业。需要强调的是,对由模块课程组成的教学体系,必须实现同等管理、统筹分类,真正使学生享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 最后,发挥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解决好包括师资调配、资源配置、督查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问题。

(三)扎实推进学校项目化整体教学改革工作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首席专家戴士弘教授特别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十分必要而迫切,这项工作要切实深入开展并长效推动,教学相长,因生制宜,抓住核心能力培育开展教学组织和考评,使学校教学工作呈现出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主张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和能力训练项目来达成教学目标。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课程学习目标进行梳理和细分,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及其他目标等;然后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与联系进行组合、整合、删减,形成教学模块;接下来寻找能贯穿一个教学模块或所有教学模块的项目和任务,需要强调的是,所确定的项目和任务必须能基本涵盖能力目标的达成,并具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然后,拟定课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以项目和任务完成的质量来确定;最后是确定教学组织和实施办法。

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使能力培育和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深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性。同时,项目化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自觉注重团队合作,符合当前职业素养的需求,应该大力提倡和广泛应用。

三、构建幸福和谐的职业教育育人环境

对于任何学校而言,最關键的两个群体无外乎教师和学生。所以,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所谓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提高教师质量和学生质量,这就关系到环境建设的问题。现在有一些学校,因为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抱有一些偏见,比如,有的学校以教师学历高、职称高为重,忽视师德培育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自以为天下人才任由我挑、只要肯出钱就能招来“好”老师,把学校和教师仅限于“雇主和雇工”的不良关系。甚至于只要学生报考,就不假思索照单全收等,这样一来,教师不能爱岗敬业,只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没有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心,对学生的成才发展漠不关心等,与之对应的是,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校混日子并把一些不良习气传播蔓延,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教师感觉不到责任心、成就感和幸福感,学生感觉不到成长的喜悦和幸福,师与生,完全背离了传统的美好和谐关系,相互隔阂和漠然,由此造成的育人环境,何来和谐、安定、幸福而言?

所以,要在去行政化管理、教师队伍质量建设、招生与就业工作、学生管理和服务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开展改革,使学校从内而外散发出活力与生命力,这才是生存壮大之正途。

四、全方位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一)就业指导与教育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和热议,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出台很多办法和措施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对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声誉、生存与发展,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过去在很多学校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确保培育出的毕业生是高质量的人才,社会就会欣然接纳和认可,学生就能顺利就业,成功走向社会。然而,日益庞大的大中专毕业生群体严重超过了社会承载度,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断加剧的就业竞争使很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报国无门。

当然,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哪方面单独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常常出现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比如有的工作岗位没人愿意做,有的工作人人挤破头想得到,很多职业素质较好的毕业生左挑右捡,高不成低不就,也有一些学业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面试不佳而屡屡被拒之门外。这提示我们:如果只是关注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就业技能的指导,那就会使毕业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就业技能作为职教毕业生社会服务功能达成的桥梁和通道,必不可少,亟需加强。

就业就是找工作,如何找到理想的、满意的、合适的、恰当的工作,这就需要通过就业指导来培育就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把握;二是进行客观准确的自我分析并确定职业理想和工作诉求;三是对就业过程所需的观念、技能、物品等各种条件的呈现,简单地说,就是能进行就业信息辨别、收集与整理,能制作富有鲜明特色的自荐材料,能进行工作岗位应试与人际沟通特别是面试,能应对就业挫折和心理调适,能依据规范和要求签订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能进行正当自我保护和法律维权等。

显而易见,就业技能如果掌握得好,学生在找工作时条理清晰,不慌不躁,有序推进,容易取得成功。反之,学生如果缺乏就业能力,就会无的放矢,到处受挫,甚至出现行为偏差,极易对社会安宁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二)创业指导与教育

创业,就是创造个人事业,达成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成功能为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利益,也能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为个人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条件,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通过创业来创造财富和实现价值。从某种角度来说,创业应该成为现代人新的存在方式。

对大中专毕业生而言,在就业形势紧迫严峻的形势下,另辟蹊径,通过个人自主创业来实现社会价值倒不失为一条捷径,艰苦奋斗也许可以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赢得更大的回报与成就,李嘉诚、比尔盖茨、马云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创业也许不能一帆风顺,但创业过程中我的事业我做主、鲜活多彩的经历和体验也不失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对青年人显得尤其珍贵和富有吸引力。

近年来,团中央、人社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青年学生创业,并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如开发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 创业技能培训项目、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创业资助、享受各种政策优惠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很多双师型教师和外请的企业专家都有自主创业项目,其中不乏成功人士和商界精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还可以通过模拟创业竞赛、电子商务创业活动、校内外创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实施自主创业打好基础。

五、结语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一定要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响应党中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号召,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科学改革,注重实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为祖国培养可靠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因了此项事业,我们任重而道远,无上光荣!

参考文献:

[1]马蜂,胡广龙.基本职业素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2]江东.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覃海逢,何卫东.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26.

[4]全双印.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118(1):29-32.

猜你喜欢

学生为本职业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冀教版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