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创造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建设路径探讨
2014-07-03刘芳,马璐
刘 芳,马 璐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文化产业经济”或“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热潮。然而,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新型产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这项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有关我国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及体制机制的研究主要从体制改革、政府政策两方面着手,从价值创造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人才建设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本文通过纵观整个创意产业价值链,对创意产业人才进行分类,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创意产业人才金字塔,从而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
(一)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理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将抽象文化通过生产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模式。与传统文化事业不同,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将内涵丰富的文化展现出其经济价值,参与市场交换和流通,从而发挥出产业的功能。因此,这包含了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创意劳动过程。关于创意劳动是否产生价值,可以对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回顾来寻找答案。通过马克思关于劳动是一种对象化的赋形活动这个线索,部分学者将非物质生产劳动作为马克思生产主义劳动的补充,扩大了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劳动的边界,将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理解扩展到当代社会之中。尽管创意劳动并未直接创造可见的传统物质产品,但是从当代哲学界以及自然科学界对物质概念的重新划界来看,创意劳动属于现代意义上的新物质劳动。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是基于马克思价值论的基础。
(二)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融合的产物。产业融合是由于产业交叉、产业渗透和产业整合所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或者消失的产业发展现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外部和产业内部都展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在外部环节中,文化创业产业与影视、出版、动漫等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共同构成了以创意为核心的网状产业价值链结构(如图1)。网状价值链的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不同企业间的轮次收入模式来实现。针对创意的不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产业的企业对其核心创意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开发,从而使得一个创意可以持续地为处于网状价值链不同点的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在内部环节中,文化创意产业分化为基础开发、技术集成、产品运营以及内容制作等不同环节,形成线性价值链结构。作为一种纵向的产业功能分工,产业内部的各环节在其生产过程中对一个创意不断地增加其价值。从最初的创意产生,通过技术集成和内容制造产生实体产品,然后再通过产品运营进行推广和上市,最终通过版权交易实现其最终价值。由此可见,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内外的价值链整合,推动整个产业的规模化与升级化发展(如图2)。
二、文化创意人才现状分析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人才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最积极的力量,是最关键的要素,文化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对创意人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结合国内外关于创意阶层核心内容的研究,本文选取李元元等(2011)对于创意人才的定义,即创意人才是指以高附加值的头脑服务为特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拥有与其相适应的专业或特殊的技能水平,能通过运用自身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并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的精英人才。
图1 文化创意产业的外部网状价值链
图2 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线性价值链
(一)基于价值创造的文化创意人才分类
目前对于文化人才的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研究者都是根据各自研究需要分别对文化人才进行分类。某些研究者从工作内容出发,将文化创意人才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具有一定天赋的创意人才;第二类是在已有创意上继续发挥自己特有才能的人才;第三类是创意执行过程中的服务人才。此外,有些研究者从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把文化产业的人才概括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此类人才具有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第二类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此类人才能站在行业的角度审视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且对于产业中的每个具体环节非常熟悉。总体而言,与文化创意人才重点强调专业性和创意性不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通常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具备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通过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外部价值链,本研究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门类各层次人才分为四类,即创意型文化人才、经营型文化人才、管理型文化人才以及内容型文化人才。
1.创意型文化人才。该类型人才处于文化产业价值链金字塔的顶端、具有丰富创意思维、创造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人才。创意型文化人才利用自己的天赋和后天教育所得,通过创意过程,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文化产品。创意型文化人才包括原创策划人、漫画家、高级动画制作员、游戏研发员、文艺作品创作者、设计人才等等。
2.经营型文化人才。该类型人才处于价值链金字塔中部、具有策划市场和维护客户需求的意识、促进市场有序发展的主导力量。经营型文化人才要熟谙本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特点及概况;有经营文化产品的相当经历和能力;精通国际语言,熟悉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国际市场的需求、特点、法律及规则等。经营型文化人才的代表职业,包括各报刊、杂志的社长,唱片公司、网站、演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电影、电视剧的制片人,演出场所的经理,演出院团团长等,他们是所在企业中举重若轻的人物。
3.管理型文化人才。该类型人才处于价值链金字塔中部、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并推动市场需求意识、确保产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内在积淀。管理型人才就是管理人才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化,需要对文化产业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发挥自身的管理经验来使得整个产业有序发展。管理型文化人才包括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对文化工作、人员、资金与相关资源进行协调、组织、引导的相关人员。
4.内容型文化人才。该类型人才处于价值链金字塔根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文化产品外在化、确保产业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内容型文化人才是一些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具有研发能力、能够占据文化科技制高点的专门人才。内容型人才的代表职业包括文字写手、网页制作人员、美术设计等基础专业人员。
(二)价值链上的各层次人才现状
1.创意型文化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创意型文化人才奇缺。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这种热点形成对比的是创意型文化人才的严重短缺。人才的短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高端创意文化人才的短缺,使得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始终停留在初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产业升级和价值创造。随着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不断拓展,整个文化产业创意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会急速扩大。
2.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整体人力资源普遍缺乏熟悉市场规则、擅长策划和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现有经营管理者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目前经营管理者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经营管理大型文化集团的丰富经验。作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内的经营人才还需进一步学习、提高自身的产业经营能力。
3.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紧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人才普遍缺乏。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市场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化培训和产业实践经验,现有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专业型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短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基于价值创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建设
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短缺事实上是该产业初期发展的必然现象,因此,建设文化创意人才也应该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以“扩大市场需求”为动因、以“产业价值链管理”为基础,按人才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和重要性,进行递进式分阶段培养,从而构建一个立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路经。同时,整合产业链条内外所有资源,从政府、社会、企业三个层面对该途径的实施提出机制体制上的保障,从而从人才建设的角度来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链金字塔”尽快形成。
(一)递进式分重点培养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本文将文化创意人才分为四类:“创意型、经营型、管理型、内容型”。由于不同类型人才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位置不同,其对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结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采取递进式分重点培养,从而更好地配合产业的发展升级以及价值增殖(如图3)。
图3 不同类型人才的递进式培养路径
首先,配合当下社会文化消费逐年迅速增长的趋势,以“扩大文化消费”为切入点、以对“经营型人才”的吸引和激励为突破口来实现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营型人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可以从战略上把握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需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拉动整个产业的产出规模和经济效益。由于经营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全局性,不可能直接从学校培养,大多应该选用在此行业已经有经验或者在其他行业有经营经验的人员来担任。
其次,作为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型人才则可以在运营环节上保证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文化管理人才开发是个持久工程,需要两个阶段来进行。首先甄选出有潜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培养,通过学历再教育、在职培训或者外出交流等方式,让这些被选中的文化专业人才逐渐具备经营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将这些培训后的文化专业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让其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实践中正式转化为职业的文化管理人才。此外,在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之初,面对管理人才紧缺的困境,可以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借用紧缺人才来暂时缓解。
再次,随着产业经营的完善,产业规模会迅速扩大,此时会产生对于“内容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文化创意人才建设的第三步应该发动社会教育资源,着重大力培养“内容型”人才。高校教育中应该特别注重将创意人才的培养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专门训练大学生的创意思维方式和实际制作能力。
最后,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端创意人才。在创意产业中,高端人才的发散效应尤为显著,一个人、一个创意带动整个产业、整个门类的现象时有发生。高端创意人才大多更强调其才华和个性,因此此类人才的培养和发现仅仅依赖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是不够的,应该针对高端创意人才的群体特征,应发散思路,打破传统人才甄选方式来发现和集聚人才。另外,还应该增进中外创意文化产业的合作和交流,以借鉴和学习国外最先进的创意理念。
(二)建立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联合保障体系
创意产业中价值的创造过程,往往是很多的串联,愈来愈大、愈来愈强,甚至透过异业整合,激发更多的创意,创造的价值也更高。建立创意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政府层面的产业链规划。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市场的有效运作,这在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韩国、日本等国都有成功先例。例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美国强调以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为导向的人才链的构建,着重培养创意性人才及专业性人才;而作为文化产业中游戏产业领袖的韩国围绕重点产业、国家文化产业市场战略建设人才队伍,着重培养具有开拓海外市场能力的经营性人才;作为文化产业中动漫产业龙头的日本结合产业特性辅以政府政策补给人才队伍,着重培养内容性人才。我国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从宏观层面给予保障与支持。
2.社会层面的教育投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创意人才主要还是通过正规学历教育进行培养。创意人才的正规培养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着重培养各类人才。其中包括:在高等和中等院校中,设立创意经济课程,培养创意产业急需的人才;同时引进优秀人才,形成创意人才高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奖励创新成果,激发创意精神。改善原有教育模式,侧重创意能力培养。加强产学合作,缩短学用落差。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创意人才还需要具备T型的知识结构和复合型的能力结构。因此,正规教育渠道中需要根据这一人才特点,通过产学结合、多学科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创意人才的综合能力。
3.企业层面的培训建设。微利化时代,企业创意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危机感也愈来愈强,大部分企业主都希望透过创新,创造新的价值。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未来将是个差异化的时代,企业唯有投资人才,才能创造价值,让创意在企业内生根。因此,创意人才的聚集是创意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目前创意企业的员工培训主要由工作单位根据需要进行短期性或者技能性的内部培训,针对专业人员创意能力的整体培训非常缺乏。所以,创意产业的企业必须重视和改进现有的在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四、结语
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人才,它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队伍建设。本文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创意人才进行金字塔式分类,并且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提出渐进式分重点的人才培养路径。该研究结论对于构建文化产业价值链金字塔、促进文化产业提升与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作用。
[1]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02):37-41.
[2]刘立云,雷宏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内涵创造及机理分析[J].价值工程,2011(17):11-12.
[3]李程骅,赵曙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的培养战略及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学报,2006(11):1-5.
[4]任贤良,积极探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之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J].红旗文摘,2011(3):18-23.
[5]日本动漫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育[EB/OL].新华网传媒频道,2011-05-18.
[6]李一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4):2-5.
[7]程坚军.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