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2014-07-03张春雨洪功翔

关键词:生产率效应变量

张春雨,洪功翔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都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高度重视科技研发与科技队伍建设,全面加大了科技投入,强化研发攻关,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在行业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中央企业13.7万项,高达64%。2005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共获国家科技奖励467项,占总奖项的24.6%,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一等奖占57.9%;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占37.5%。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863计划”的参与率达到29.5%,科技支撑计划参与率达到23.3%,即使在基础研究领域的“973计划”中,参与率也达到13.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那么,国有企业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得到的这些成果仅仅只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吗?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存不存在技术的溢出效应呢?洪功翔利用中国2000~2008年29个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证明了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不是增长拖累。[1]宗寒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领军者。[2]刘元春从宏观角度,利用宏观效率指标对我国国有企业效率状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指出,国有企业在宏观角度上看,是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是技术模仿和技术扩散的中心。[3]

技术溢出效应,首先要确定对技术溢出效应的衡量,在这方面熊义杰认为,索洛余值法或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成分。[4]很多学者研究不同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如潘文卿等将投入产出技术与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我国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造出衡量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变量,并将其纳入到产业生产函数中,对我国工业行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经验研究。[5]柳剑平等利用了不同行业数据对我国科技投入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我国科技投入对我国生产率增长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且在不同行业、不同产权、不同时期下影响程度有所区别的结论。[6]

本文利用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和我国国有企业购买国内其他企业技术经费支出的面板数据来表示我国国有企业的投入指标,以工业总产值、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则以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对我国工业总产值、全要素生产率有无促进作用来表示。由于在2008年以后国家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上就没有再详细记录我国国有企业在各地区的科技投入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利用2004~2008年除西藏、海南以外的29个省、区、直辖市145个面板数据对我国国有企业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二、技术溢出传导机制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国有企业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的途径即它的传导机制是什么?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补充,归纳出以下方式:

一是专利技术的转让。国有企业通过将已有的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带动我国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全面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最终会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是专利技术的公开。国有企业将自己专利技术公开是技术溢出效应主要的传播渠道之一。这可以有效提高相似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其他产业的科技实力,进而加快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动。人才的流动也是技术溢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动带动了新技术、新思想的传播,而在相似产业间进行的人才流动最能有效的对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由于具有相似的环境、相似的背景,这些流动的人员能够快速的将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利用,从而促进流入企业的技术进步。

四是学习模仿。所谓的学习模仿,即指我国国有企业将新技术融入产品之中,通过将具有新科技的产品推向市场,可以让其他企业进行模仿和学习,最后掌握这种新技术。通过这种途径,技术可以向其他产业进行传播,还可以向距离较远、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传播,这种途径可以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发展,最终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这种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技术溢出也是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是促进配套产业的创新。国有企业通过对自己产品进行创新可以有效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技术提升,加快其他相关产业的创新,这种方式也是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的传导机制之一。

另外,还有通过新思想的传播,国有企业对我国其他企业科学技术进行购买等也可以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传播、刺激其他企业加大科技创新。

三、模型构建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对之进行变形与补充得出本文主要的计量模型,具体变形过程如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Y表示工业总产值;A(t)表示综合技术水平;L表示劳动力的投入;K表示资本投入,一般用固定资产投入存量来衡量,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来;α表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β表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项。

假设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中加入R&D投入后的生产函数形式为:

在式(2)中,RD表示企业的科技投入,γ表示科技投入的产出弹性,其他指标与式(1)中的相同。而在RD指标的选取上,将企业R&D的投入分为国有企业的R&D内部支出和我国国有企业购买国内其他企业技术经费支出。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得出:

其中RD1表示我国国有企业R&D的内部支出,RD2表示我国国有企业为提升R&D水平对我国其他企业的支出,γ1、γ2分别表示 RD1、RD2的产出弹性系数。将式(3)带入式(2),再取对数,得到式(4-1):

为了便于比较,剔除时间趋势,避免伪回归问题,在式(4-1)中加入时间趋势T的模型:

如果利用式(4-1)和式(4-2)来测算我国R&D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的α、γ1、γ2、λ的值不能够直接反应我国R&D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因为式(4-1)、式(4-2)的因变量选取的是工业总产值,所以这种方法得出的只是间接影响。而想要更直接地衡量出我国R&D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就要将式(2)做一定的变型,将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般公式TFP=Y/LαKβ代入式(2),得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变形后的表达式:

再将式(3)代入式(5),并取对数,可得如下计量模型:

同样,为了便于比较,剔除时间趋势,避免伪回归问题,在式(6-1)中加入时间趋势T的模型:

在本文中,选取的主要计量模型就是上述的式(4)和式(6),其中,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i表示省份(i=1,2,…,29),t表示年份(t=2004,2005,…,2008),T表示随时间变化的时间要素。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工业总产值、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自2004~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6年部分省份数据缺失,采用均值填充的方法进行补充处理。指标K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来。其余指标数据均来自2004~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模型结果分析

首先从全国总体上描述我国国有企业R&D投入对我国生产效率的关系,如图1:

图1 各指标2004~2008年的变化情况

由图1可知看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全行业生产率、国有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购买其他企业科技投入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在2004~2008年之中,大体上都呈现了增长趋势。同时,在对各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82 206.19亿元增长到2008年166 330.4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9.3%,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由2004年的1.272增长到2008年的1.471,平均增长率为3.7%,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存量由2004年98 428 287万元增长到2008年191 017 398万元,平均增长率为18%,国有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2004~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1.3%,购买其他企业科技投入支出2004~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4.2%,专业技术人员2004~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6.3%。

为了更精确地分析我国生产效率增长与我国国有企业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各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在对模型进行分析前,对各个指标做了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6.0软件计算,各序列原序列均非平稳,而它们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由上表1可知,各面板数据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已没有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得知各变量是平稳性的面板数据序列后,对lnY、lnK、lnL、lnRD1、lnRD2进行协整检验,在对各面板序列回归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这些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表明序列lnY与lnK、lnL、lnRD1、lnRD2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回归分析

运用lnY、lnK、lnL、lnRD1、lnRD2的样本数据对模型(4-1)和模型(4-2)进行估计。通过 Hausman检验发现,随机效应模型通不过Hausman检验,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4-1)、模型(4-2)和模型(6-1)、模型(6-2)进行回归分析。为了可以综合比较国有企业R&D投入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我们还加入了混合OLS模型与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模型对式(4-1)、式(4-2)和式(6-1)、(6-2)进行回归,综合比较了采用这三种模型得出的结果。另外,考虑到随时间变化的要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我们还列出在模型中加上时间趋势后的结果。如表2:

表2 各变量对工业总产值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2为利用混合效应模型、面板校正标准误差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式(4-1)和(4-2)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由表2可知:

(1)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多少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无论是控制住时间变量还是不控制时间变量,除包含时间趋势T下的混合OLS模型得出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国生产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外,其他情况下均未通过检验。

(2)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表2可知,在控制了时间变量与不控制时间变量得出的结果差距非常大,在没有考虑时间趋势项时,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很大且为正向,而考虑到随时间变化的要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为负向,数值在-4.44~-3.50之间。

(3)国有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在各种情况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内部支出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向,在没有考虑随时间变化的要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时,参数值在0.611~0.77之间,而在控制住时间变量是,数值有所减小,在0.067~0.52之间。

(4)国有企业购买国内其他企业技术经费支出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在没控制住时间变量时不显著,对我国的生产效率影响不确定。但是,在控制住时间变量后,中国国有企业为提升R&D水平对我国其他企业的支出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且为正向影响,数值在0.013~0.081之间。

由于利用工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并不是直接衡量对我国国有企业对我国生产效率增长的直接影响。[7]所以我们又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利用同样方法进行回归,即是对模型(6-1)和模型(6-2)进行 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

表3 各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

(1)在对式(6-1)和式(6-2)进行回归时,加入时间变量后得出的结果与没有加入时间趋势变量得出的结果有所不同,在时间变量本身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随时间变化的要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不大。

(2)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内部支出对我国的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虽然在加入时间变量后在PCSE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下没有通过假设性检验,但是作为时间变量的T本身就没有通过假设性检验,因此我们不能考虑在加入时间变量后得出的结果。所以只考虑没有加入时间趋势项得出的结果,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内部支出对我国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在0.075~0.112之间。

(3)国有企业购买国内其他企业技术经费支出对我国生产效率的影响除了混合OLS模型下没有通过假设性检验,但是,混合效应模型的结果的调整后的值仅仅有0.167,即说明利用这种模型得出的结果的说服力很低,对国有企业对我国生产效率的影响的拟合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不考虑这种模型得出的结果。而在其他两种方法下得出的结果显著性都很高,且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都很高,而且为正向影响,数值在0.029左右。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知道,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生产率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由2004~2008年我国国有企业科技投入数据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增长,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国有企业着重发展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起到了技术领先企业的示范效应,为我国其他技术落后企业指引了发展方向,而由于技术的特殊性质,技术具有“技术溢出效应”,也就是技术扩散,因此,国有企业对自身科技投入的重视,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另外,由以上实证分析也能够看出一些问题。虽然整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对我国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着眼其中具体指标,国有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投资对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却不明显。得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因为创新本身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收益,它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对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时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该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挑选与培养,努力将企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培养成具有专业技术能力,高水平创新能力的队伍。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和完善晋升机制的方法为企业留住人才,避免人才的过分流动而造成的人才流失,使得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够起到实际作用,有利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生产率的稳健增长。

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的调整,来迎接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稳步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的,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一种特殊的企业,它承担着一些社会责任和特殊任务,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而且通过实证检验得知,国有企业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促进作用。政府应该鼓励国有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1]洪功翔.国有企业存在双重效率损失吗?——与刘瑞明、石磊教授商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1):24-32.

[2]宗寒.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效——与刘瑞明、石磊先生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11(12):39-45.

[3]刘元春.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1(5):69-81.

[4]熊义杰.论技术溢出效应的计量与分离[J].宏观经济研究,2012(2):19-23.

[5]潘文卿,李子奈,刘强.中国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1(7):18-29.

[6]柳剑平,程时雄.中国R&D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34-50.

[7]王玲,Szirmai.高技术产业技术投入和生产率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4):913-932.

猜你喜欢

生产率效应变量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抓住不变量解题
懒马效应
也谈分离变量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跟踪导练(三)4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