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相廉贪关国运

2014-07-02峻煜

清风 2014年7期
关键词:左宗棠李鸿章腐败

文_峻煜

将相廉贪关国运

文_峻煜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那是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向来被视为“蕞尔小邦”的日本,居然彻底打败了被清统治者傲视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并且以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为终结。严复闻讯“中夜起而大哭”,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更表达了当时国人的忧愤。

中国何以战败?100多年来,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一直在探讨原因。尽管原因多种,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中国之败,败于腐败。

清末的腐败是全方位、多层次、制度性、文化性的腐败。被晚清政府倚为干臣的李鸿章,曾对自己作出如下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里面不定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修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是在自辩。

《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愤怒,李鸿章遂成为丧权辱国的代名词。客观地说,中国战败的总根子在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族集团。“纸屋子”的老板是慈禧,李鸿章只是一个“裱糊匠”而已。但李鸿章就无咎吗?《清史稿》称其“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轻重,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未有也”。作为国政的具体实施者,实施出令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结果,怎么开脱也难辞其咎。以其苦心经营20多年的北洋海军为例,何以一战覆灭,举世震惊?原因就在于北洋水师治军不严,训练废弛,导致战斗力下降。北洋舰队硬实力当时号称世界第六,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舰。输是输在软实力、官兵素质纪律上。《清末海军见闻录》(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记录:北洋舰队“海军军官生活大都奢侈浮华,嫖赌是平常事。刘公岛上赌馆、烟馆林立,妓院有七十多家”。如此风气,就是再有几个邓世昌,又怎能挽回这支队伍,抵挡浸透了武士道精神的日军进攻!另据《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9记载,李鸿章的儿子在甲午战争期间,暗助日本,将禁止出口的米和煤炭卖给日方。仅在上海就将“米三千石售与倭人”。欧阳昱《见闻锁录》中有“中兴功臣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只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因李鸿章是合肥人,故时人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讥。揆之以《清史稿》评其:“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责李鸿章亦是贪腐中人,应无诬于他。中法战争时期,另一中兴名臣左宗棠就对主和的李鸿章有如下批评:“对于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过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只是左宗棠没想到后来李鸿章何止误尽苍生,他还败坏国运。

在晚清几乎无官不贪的官场,左宗棠可说是一个异数。对于其清廉素节,公私史料一致赞扬,无一质疑者。他终身践履“俭以广惠”、廉能为国的思想。1875年他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时,西征军欠饷银二千七百四十余万两白银,而出关饷也无着落,但将士们依然热情高涨,纷纷请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成就了收复新疆的伟业。他在向朝廷写的报告中说:“臣之驭军,别无才能权智,所恃者诚信不欺,丝毫不苟,不敢以一时爱憎稍作威福,致失人心。行之既久,湖湘子弟习而安之,虽欠饷积多,尚无异说……臣兹奉命督办新疆军务……而内顾茫然,时形忧惧,将士闻臣荷新命,多赴兰州自请随征出塞者。默察隐情,盖均虑及饷项积欠为数太巨,臣出塞远离,恐军情未能怗然也。”正如岳麓书院的谢孝明博士所言:“在左宗棠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政治领袖,军事统帅清廉人格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与他生平事功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清廉人格的力量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

这一点正与李鸿章形成天壤反差。亦如谢孝明所言:“以利禄驱人,李鸿章和淮军的集体腐败所导致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危亡和巨大灾难这一历史事实,就会看得非常清楚。”信然此言。

李、左这两个晚晴重臣的贪廉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岳飞所说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这一千古不易的真理。

猜你喜欢

左宗棠李鸿章腐败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暮年左宗棠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此种腐败何时休
李鸿章的崛起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