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延高诗歌中的民间情怀

2014-06-30邵露

文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诗歌

邵露

内容摘要:诗人车延高因其个人特有的生命体验,善于以其独到的民间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借助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形态,其诗歌作品中常常寄托着作者内心浓厚的民间情怀。

关键词:车延高 诗歌 民间情怀

武汉诗人车延高因诗集《向往温暖》而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但由于他的官员特殊身份,其诗歌创作一时间引起了网络的讨论热潮。在网友们过度放大的“羊羔体“诗歌现象的背后,车延高的一系列作品也被更多人所探讨研究。作为官员,他往往会因其个人经历,主动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作为诗人,他在追求现代诗歌艺术美的同时,常常寄托了自己关注现实生活的民间情怀。官员诗人车延高的诗歌作品因其独有的个人生命体验,蕴含着作者细腻的民间情怀与纯粹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诗人,车延高自发地关注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自觉地表现出对于底层民众生活的同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少知识积累,他有多少生活积累。而正是你讲的具备或不具备那种包容性极大的情怀,这种情怀是一种超越、一种博大。”[1]车延高因其特殊人生体验,同时也因为自己对诗歌艺术美的追求,他自觉地从民间视角出发,在诗歌中还原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进而表现出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他内心所聚集的民间情怀。

在车延高的一些诗歌中,他直面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语境与精神状态,体现出一种真诚的民间情怀。“那时我咬着牙齿发誓/长大了,把祖国种满麦子/让我的妈妈天天吃上馒头/妈妈可怜,没有等到这一天/她提前住进了墓地/死前她反复叮嘱:别占地/多种些麦子/所以坟修的简单,就一堆土”(《我咬着牙齿发誓》),在这首诗中,作者走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将那种原始的对像“妈妈”一样受饿受苦人民的同情转化为一种更有冲击力的表达。又如“还要攒多久,才能买一套自己盖得房子/ 他忘了脚手架上不能分神/果然踏空了,没有翅膀/成了自由落体…同居三年了,还没娶她/她脆弱,现在肯定把自己哭成了泪水/用手摸了一把脸,嘴角是咸的/突然感觉活着就是满足/城市户口,房子都不重要/心里一热,想扯着嗓子对她喊/不干了,咱们回去结婚/就种那五亩三分地/没喊出来/娶她的钱还没有攒够/还是熬几年吧…(《还是熬几年吧》)作为一名执政者,面对底层劳动人民艰苦的生存条件,作者无疑是痛心的,但是面对这个万千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生活缩影的“他”和“她”,作者又自觉地作为一名诗人借助诗歌表现出对底层劳苦人民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在诗歌内容与诗人情感的表达中,车延高走进现实,关注生活,进而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回归诗歌创作的本质。作者善于抓住自己关注生活的某个小点,将对于现实事物的情感最终通过诗歌创作的独特写法回归到诗歌情感的本质表达。“情怀”是一个作家真正强大之处,车延高能够做到民间情怀与个人内心的结合,用真诚的心去体验民间生活。

诗人对于诗歌的理想境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自己的内心追求也是持之以恒的。面对实实在在的世俗生活,车延高始终秉承着一种对于民间百态的人文关怀的理念,他关注社会,也对社会充满着希望之情。他在很多诗歌中通过一些意象的建构和语言的描绘来营造诗意的氛围,通过成熟的诗歌形式进而传达出自己对社会所想表达的人文关怀以及自己个人的精神追求。车延高擅长于通过平白简单的话语与真切感人的意境的诗歌技巧来感染读者。

车延高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寻常百姓的生活出发,从小处入手,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特定对象的关注与关怀,他的诗歌里面,有着感恩、有着善念、有着同情、也有着希望。如“北漂,北漂,玫瑰和罂粟同在艺术的花圃里/美女的微笑,躲避魔鬼和天使/北漂,北漂,一批青年揣着今天赌明天/穿梭在梦和现实之间”(《北漂,北漂》)面对这些北漂族,他不是简单地描述他们的生活现状,除此之外,还有着一种对于生活的希冀之情。诗人借助“玫瑰”、“罂粟”、“魔鬼和天使”等意象,通过特殊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对这些穿梭在梦与现实间的年轻人表达了一种惆怅与关切之情。又如“他心里明白,自己从事的不是技术活儿/只是谋生的简单劳动/就因为别人瞧不起,不愿干/他才端了这个饭碗/不过他觉得这活儿挺好…他认为这时的社会很平等/自己就是自行车眼里的白求恩/挺光荣的。”(《凭自己劳动挣钱》)修车的“他”没拿政府低保,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自我认同感,这里诗人虽没直接对其发表看法,但是在诗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类人的关切之情。再比如“管道工、环卫工、抢险队员忘了白天和黑夜/一种责任被告急的电话呼来唤去/这些为百姓分忧的人成了最可爱的人/铲雪路上,抢先现场/他们否定了一场场大雪的恶作剧/又被大雪否定…你看到的,是中国大地上真正意义上的雪人/你会记住这些平常被忽略和省略的人/怎样在冰天雪地里放大劳动/把自己写成一个很小很小的惊叹号”(《今天,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平白语言下的抢险画面,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借助比喻的手法,以及对意象“惊叹号”的建构,很形象的就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这些抢险人员的赞美之情。

诗人惯于借助这些特定社会群体的位置思考,透过平实的语言,将那些质朴的情感通过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对于整个社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激,有同情,有希冀也有着最深切的人文关怀。

车延高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的的是以一种平白的语言来表达自内心一种厚重情感。湖北乡土诗人田禾和车延高在白话诗诗歌创作这个方面有些相似之处,但两位民间诗人的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

诗人田禾的作品题材主要以乡土人情为主,涉及的范围相对狭小一些,他的诗歌题材往往都是一些比较具象的事物。如诗集《大风口》主要表达的就是诗人的乡土情结。而诗人车延高的诗歌题材很广泛,其中很多都包含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描写,也有很多题材涉及到乡土城市化进程中相对处于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当然还有作者其他关于历史,宗教的看法。后者的诗歌在题材方面相对广泛,因而在诗风方面,后者更贴近现代的社会生活。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田禾的作品是饱含着作者的浓烈情感的,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较为奔放有力。如“别人唱故乡,我不会唱/我只能写/写不出来就喊/喊我的故乡/用心喊,用笔喊,用我的破嗓子喊/只有喊出声,喊出泪,喊出血/故乡才能听见我颤抖的声音。”田禾对于故乡的情感是浓郁纯粹且直观表达出来的,他对于故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厚重而深远的。而诗人车延高的作品很少会直接表露他自己内心的情感他,他往往是透过平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特有的情节。他的诗歌总能从细节出发,尽量冠以零度情感表达方式,冷静克制但实则有些诙谐地表达出作者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这点也正是他对现代诗歌艺术美追求的表现。“最高的塬垄上/用声带放牧羊群的汉子在听/那只与牛羊为伴的耳朵在听/白羊肚子毛巾揣着汗味在听/脱水的渭河使出最后力气/ 被芦苇漂白的苇丛依旧痴情/生态坐在不肯迁徙的卵石上/替一群不明就里的牛羊落泪。”(《唱过秦腔的渭河》)诗人尽量克制自己直观情感的外露,试图通过“耳朵”等意象,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实。作者像一位旁观者还原现实生活情境,但是这种零度情感写作手法的使用相反让作者的民间情结得以通过形象诙谐的语言得以显现。

由于诗人独有的生命体验与人生经历不完全相同,诗人的写作风格也会有所差异。在车延高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现代诗歌形式美与艺术美的追求。车延高诗歌中的民间情怀借助诗歌载体有种现代美感。曾有学者评价车延高的诗歌:“我们都可能设想过,一个职业政府官员写的诗歌是什么样的诗歌。在读了车延高先生的诗歌后,我想我们都会坚信他其实更是一位诗人。面对正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立场的立场和观点从警惕、批判到肯定、拥抱,不一而足。诗人如何通过诗歌创作表达对现代性的态度是非常困难的。这些困难既来自现代性意象的寻找、选择与美的表现,也来自现代性生活与情感审美的冲突等等。”[2]官员诗人车延高的以他独有的生命体验,借助现代诗歌的外在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民间情怀。

参考文献:

[1]:生命体验·民间情怀·局外人/对话录.渤海大学学报.2011年第六期

[2]:李鲁平 诗歌创作的一种新的姿态【J】 文学报.2006.11.23(4).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人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忍冬
我的诗歌
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评选启动
谁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七月诗歌
我是小诗人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90后”诗歌小辑
小小诗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