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从培养兴趣入手

2014-06-30王健

文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兴趣语文

王健

内容摘要: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筋疲力尽,学生却索然寡味。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神情木然,有的更干脆,来个置之不理——睡觉。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细究起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教师不认识自己在培养兴趣上应负的责任。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二是过重的课业负担,遏制和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堆的作业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学习成了他们很“苦恼”的事,哪有兴趣可言?这样势必会造成负担越重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负担越重。学习效果越差,教学成绩越低。本文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入手。

关键词:语文 教学效率 兴趣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对学习兴趣有很多的论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程颐)

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综观科学发展史,凡是在科学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他所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李时珍正是对医药有兴趣,他才会遍尝百草,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本草纲目》;牛顿的故事更是被传为美谈。可以想象,假如没有浓厚的兴趣,电灯、电话不可能问世;元素的提取,周期表的排列还将是一项空白;新星的发现、卫星的上天只能是远古的神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也是一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可见兴趣的力量之大、作用之巨。

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依据其发展方向,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有趣,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被新颖的学习内容所吸引,从而对它产生兴趣;第二阶段是乐趣,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产生某种特殊的爱好,学习趣向专一、深入;第三阶段是志趣,它是由乐趣发展而来的,是与人的崇高理想、远大目标相关联的,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

根据这一原理,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将来有所成就,就必须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开始,逐步形成志趣,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一.诱发学习兴趣

1.树立表率

西格利夫人说过:“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都有向师性”他们“就象一切花木都有趋光性一样,其心总朝向教师的”。他们都盼望能得到一位好老师,并且每天每课都翘首以待,期望教师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和教诲。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总是具有高大的形象,占有崇高的地位。很难想象对语文不感兴趣的教师,他的学生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凡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事事处处总要做学生的表率,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这也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语文素养。

第一是“说”。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能把学生带进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打动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带进丰富的文学殿堂,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陶冶情操。

第二是“读”。语文教师的读,应富有魅力,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美感。

第三是“情”。语文教师要情绪饱满,不管是对待课文还是对待学生,都要满腔热忱。

第四是“写”。语文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写一手好文章,即“桃李效应”——教师若能写一手好字,他的学生也能写一手好字;教师若能写一手好文章,他的学生也能写一手好文章。学生的兴趣就是这样随字而生、随文而生、随级而上、越趋越浓。

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兴趣语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