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师的乔姆斯基习得理论下的“行为—认知”教学法

2014-06-30孟依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行为认知大学英语教学

孟依帆

摘 要:通过阐释“行为—认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让广大教师在中国现阶段高校的英语教学环境下了解“行为—认知”教学法,并且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并落实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

关键词:“行为—认知”教学法;语言习得理论;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0-0275-02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外语教学不再一味尊奉某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或生搬西方教學法,开始大力提倡本土化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1993年,西华大学尹德漠教授针对中国当前特殊的外语学习环境及在校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的新型的外语教学法——“行为—认知”教学法,这套方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于2005年11月在第三届国际外语教学研讨会上正式推介给了国际同仁,并获得不错的反响。2013年,英语教学改革的话题被人们热切关注。在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对“行为—认知”教学法的运用也将更加深入和细致。

一、“行为—认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

20世纪后半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体系问世了,它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哲学体系,给语言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的出现不仅撼动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方法,而且激励教师们迫切寻找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了探寻课堂语言教学的彻底改革。这种理论体系认为:人脑有一种先天的特定结构或属性,即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它是人类能够学会使用语言的内在原因。人类对语言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和记忆,而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迁移和重新组合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乔姆斯基基于这些观点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学习理论,即“语言习得理论”,这种理论包括以下专门课题:第一语言习得机制、第二语言习得机制、言语错误和失误分析、语言环境因素分析等等。当时的外语教师及外语教育工作者以乔姆斯基的新理论为指导,重新设计外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内容、结构以及评估等各个环节。这一系列的思考和改变引发了外语教学的巨大革命。

“行为—认知”教学法就是这一阶段在这该理论基础上研发的一套新型教学法。这套“行为—认知”双元教学法借鉴了过去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法中的精髓,独创性地提出了 “读听说写译、基本齐步走”的外语教学原则和“读听结合、读说并进、读写互补、先说后写、辅以翻译”的“二十字”教学新模式。“行为—认知”教学法所确立的教学方法恰恰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技能共同发展相吻合,与其不同的是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读”,“读”对“听”、“说”、“写”和“译”四个技能具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行为—认知”教学法还研究了成年人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的心理机制、学习过程及其规律,这使这套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可行。

二、“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现阶段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切实地反映出中国该阶段英语教学仍然处于一个费时低效的阶段。因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改革,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已成为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这类群体的特点是学习智商及逻辑思维能力已日趋成熟,母语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也已基本完善,学生最初理解外语单词的意思通常是通过母语的概念系统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避免来自母语的干扰,实现语言的正迁移。“行为—认知”教学法主张把语言应用作为教学重点,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它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多年的汉语母语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把汉语和英语进行交叉对比,这样不仅避免了汉语固有模式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还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迁移。

由于大学学生人数较多,水平参差不齐,而目前大学要在英语教学中保持小班制教学又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做到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因素,利用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训练,积极帮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神经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训练的安排中,应同时展开阅读、听力和口语的训练,以阅读带动写作等能力的发展,并以此提升翻译水平。这种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既容易达到多种能力的共同提高,也能在协同训练中事半功倍,有利于培养各个水平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全面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听读的训练

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行为—认知”教学法把阅读环节提到英语五项能力之首,目的在于发挥阅读的基础作用,以阅读促听力,以听力提口语;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提翻译,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攻克“听”、“说”、“写”、“译”等各道难关。另一方面,“行为—认知”教学法为刺激学生的视听中枢,改变了传统教学法“听说读写”中先练“听”和“读”的顺序,而是把阅读作为基础,阅读同时训练听力和口语,从而实现文本材料和有声资料相结合,完成阅读词汇和听力词汇的转换。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多个感官得到了同时或相继的刺激,其头脑中思维区域的外语认知结构系统在音、形、义及内部知识结构多个方面上得到共同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便习惯了多个感官共同学习英语的方法,并通利用脑的再加工规范已有的外语特定语法规则。

(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行为—认知”教学法符合现阶段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求,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引导性教学关系。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讲授为辅、引导为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主动的参与双语知识和认知结构的构建;鼓励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过程。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大学英语教学,因为目前大多数高校很难实行小班制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教学步骤和速度,营造轻松、严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发和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行为—认知”教学法兼取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不刻板地强调学生的发音标准度、词汇的语法的准确度以及行文的流畅性。这样极大地消除了课堂教学中的紧张气氛,使“教”和“学”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和热情、保护了他们自信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国宏,尹德谟.论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认知—知识语言双元结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连瑞.选择一把得心应手的开山斧—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论[J].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2004,(2).

[4] 尹德谟.母语与外语“知识—认知双元结构”在FLT中的理论解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5] 尹德谟.语言习得与“行为—认知教学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4,(4).

Abstract:Based on Chomskys theory of linguistic acquisition,the “Behavior-cognition”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nguage studies and its use.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troduce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inspires researchers and instru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to further investigate how to use this new useful approach in practica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Behavior-Cognition” approach;linguistic acquisition theory;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责任编辑 陈 鹤]

猜你喜欢

行为认知大学英语教学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