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后桥X线诊断及临床价值
2014-06-30李京李国晖毛晓雯黄伟
李京 李国晖 毛晓雯 黄伟
摘要: 目的:探讨寰椎后桥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对寰椎后桥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进行颈椎X线检查后诊断为寰椎后桥患者,并分析其成因及临床症状。结果:在89例诊断为寰椎后桥患者中,X线片表现为单纯性寰椎后桥8例,伴椎间盘病变8例;伴有颈椎骨质增生81例。临床症状表现上仅有头颈部不适者21例,发作性眩晕或上肢无力麻木者68例:结论:寰椎后桥可以作为颈性眩晕的病因之一,应引起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寰椎后桥;放射摄影术;X线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42-01 寰椎后桥是指从寰椎上关节面后方至后弓上方之间的拱桥状骨性结构,它跨越椎动脉沟形成一骨桥,并与椎动脉沟一起构成一个短的管型骨性结构,其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和第一颈神经通过[1]。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内1年内所拍摄的1857例颈椎X线片,发现寰椎后桥89例,发生率为4.8%。现就本组患者寰椎后桥的临床表现、X线片征象及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1857例颈椎X线片示寰椎后桥者89例。其中男性1021例,年龄在23~81岁,平均年龄为35.4±4.2岁。女性836例,年龄在16~72岁,平均年龄为32.3±2.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Siemens 500mA的X光机拍摄颈椎正侧位片,或者颈椎系列片。患者摄片结束后,由我科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通过PACS工作站进行影像图片审核并予以出具诊断报告。
2 结果
89例诊断为颈椎寰椎后桥患者的年龄段与寰椎后桥X线征象及临床症状关系见表1。
表1 患者的年龄与寰椎后桥x征象及临床症状关系
年龄
(岁) X线征象(例) 临床症状(例)单纯寰 伴颈椎 伴椎间 仅有头颈 伴发作性眩晕椎后桥 骨质增生 盘变性 部不适 及上肢无力麻木10 ~ 20 1 0 0 1 021~30 6 3 0 7 231~40 1 9 1 4 741~50 0 25 3 6 2251~60 0 21 3 3 2161~ 0 14 2 0 163 讨论
3.1 解剖及临床意义:在20世纪之初,就有学者认为寰椎后桥是在除人类之外的其他脊椎动物中是一常见结构。认为寰椎后桥不应该是只是韧带单纯骨化所致,而是自然界的物種在退化过程中发生消退的一种形态学现象。其后几十年间,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称为椎动脉沟环。孙静宜等[2]提出寰椎后桥为人类进化中的退化痕迹,应属于先天性变异。蔡恩鸿[3]的报道中有寰椎后桥者的年龄最小仅为1.5岁。我们通过观察的这89例病例,认为寰椎后桥的形成是一种先天性的解剖变异的表现。寰椎后桥形态结构完整、边缘光滑,由皮质骨和松质骨构成。从X线征象上来看,寰椎后桥与颈椎软组织钙化和骨化所形成的骨赘相比较,是有明显的区别。
我们知道,颈性眩晕比较常见几个病因:钩椎关节增生和椎间盘脱出、横突孔狭窄、寰椎椎动脉沟桥的挤压、椎动脉硬化、椎动脉发育不良和神经鞘瘤。我们通过观察这89例患者X线表现及询问病史后,认为寰椎后桥形成是和颈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等一样,会导致颈性眩晕。尽管我们认为寰椎后桥是先天性变异,但是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引起颈性眩晕,因为寰椎后桥的存在会压迫椎动脉和第一颈神经等结构产生临床症状。这样就为我们的临床思维提供了一个方向:对于没有颈椎退变的其他X线征象而临床表现明显时,先排除其他颈性眩晕因素后,X线征象提示有寰椎后桥存在,同时后桥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达到8.3mm、6.9mm平均值以下时,我们是可以大胆的诊断为寰椎后桥导致的眩晕[4]。因此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影像医生应该对这个征象的认识加以重视。由于寰椎后桥会导致眩晕的发生,所以对像飞行、高空危险作业等对高空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岗位,很多用工单位的常规体检中已将此作为排除体征之一,避免了寰椎后桥在某种姿态下发生眩晕而酿成重大损失。
3.2 诊断寰椎后桥的发现主要依靠颈椎侧位片检查。我们知道,人体颈椎活动范围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颈椎骨质增生和前纵韧带,项韧带等的钙化出现,颈椎活动度和代偿能力也相应下降,特别中老年人群表现更为明显。一些患者还同时伴有颈椎椎间盘变性和颈椎不稳等因素,这时如果还有寰椎后桥的存在则更容易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及椎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甚至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使患者眩晕症状加重。
所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眩晕的诊断,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通过颈椎X线侧位片发现有寰椎后桥而无其他相关异常,临床上又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者,尤其是年龄小、颈椎病变不明显的患者,诊断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眩晕可能与寰椎后桥有关。而对于颈椎X线提示颈椎退变、椎体失稳的患者,不仅要考虑眩晕与颈椎病有关,还要结合寰椎后桥本身的对眩晕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占林,邓明高,丁建国.寰椎后桥X线观察及临床意义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5):331-332.
[2] 孙静宜,张琼珍,叶铮.寰椎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J]中华外科杂志,1990,28(10):592-594.
[3] 蔡恩鸿.254例寰椎髁后椎动脉环的X线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11):342-343.
[4] 曹敏,王刚,崔春燕,等.寰椎后桥及临床意义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43-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