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临床研究

2014-06-23江碧珠应文娟李晓莲黄晓晖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间歇尿量

张 红 江碧珠 应文娟 李晓莲 黄晓晖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临床研究

张 红 江碧珠 应文娟 李晓莲 黄晓晖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目的探讨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效果观察评价,其中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例患者固定1名陪护,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包括间歇导尿技术、评估与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并发症及其相关知识教育等;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护士主导,患者或家属被动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间歇导尿的常规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生活质量及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前后生活质量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432.1±70.2)mL与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461.8±88.5)mL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129.8±49.8)m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248.3±69.5)mL,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4.18±1.8)d明显短于对照组(17.1±6.2)d,研究组患者自主排尿量(1999.8±249.8)mL明显多于对照组(1232.3±369.5)mL,效果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对家属同步进行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是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膀胱残余尿量,缩短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增加自主排尿量;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对家属同步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

脊髓损伤;尿潴留;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常伴有膀胱平滑肌他排尿反射消失,导致尿潴留[1]。尤其是当截瘫患者的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后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或尿路感染,而膀胱内高压状态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又逆向损害肾功能,即神经源性膀胱,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是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第1位原因[2]。如何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及努力的方向。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临床广泛接受,家属健康教育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抓住患者住院周期相对较长的有利时机,针对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本文探讨家属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①纳入标准: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及骨外科住院的脊髓损伤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损伤时间均在1周之内,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诊断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发布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②排除标准:病情危重,需要大量输液,有严重肾脏疾病,尿道口梗阻,各种原因不能进行间歇导尿的患者。排除病情危重,需要ICU监护的患者及导尿失败,可能合并尿道损伤的患者。③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士主导,患者或家属被动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间歇导尿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掌握间歇导尿及护理方法,使家属在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处于主导,配合、指导和监督患者。并由护士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考核。④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8.48±1.84)岁。研究组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6.34±2.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工具

应用浙江大学研制的适用于中国人群的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3]进行测评。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有36个条目,8个维度,包括总体健康(general heath,GH)、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heath,MH),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调查方法

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分别实施前和实施60 d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得分比较。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方法是入院宣教及无菌间歇导尿法。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问歇性导尿治疗需要反复插尿管,尿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顾虑,告知患者及家属间歇导尿的原因、目的及操作过程。在病情基本稳定、无需大量输液、饮水规律、无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开始,一般于受伤后早期(8~35 d)开始。导尿间歇时间依据残余尿量多少而定,开始一般间隔4~6 h,每天导尿次数4~6次。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残余尿量>400 mL,适当增加间歇导尿次数;当膀胱内压达到40 cm H2O的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相当时,适当增加间歇导尿次数;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残余尿量<100 mL时,可停止间歇导尿[4]。

1.4.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订个性化计划与评价系统,通过多种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家属进行间歇导尿操作,强化家属的主导地位,从而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①评估与计划:病区制订评估表与计划表,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完成对SCI水平及瘫痪程度、潜在并发症相关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家庭成员、经济情况等,进行个案设计与计划,发放给患者家属,计划表及评估表统一悬挂于患者床尾。②心理健康教育:脊髓损伤多为意外,发生截瘫后对患者来说是沉重的打击,肢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伴随大小便不能自理,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刺激,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患者心理变化过程大致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告知患者及家属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可以解决。按此类患者心理变化不同分期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的抑郁及过分依赖等心理,帮助患者尽快过渡到适应期,树立战胜困难和康复的信心。③并发症及其相关知识教育:入院当天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详细解释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以及排尿功能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④教会患者按计划饮水,膀胱训练期间饮水量应限制在1500~2000 mL,并平均分配于6am~8pm之间进行,每次不超过400 mL,入睡前3 h尽量避免饮水。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护士间歇导尿的操作,为每位患者建立排尿日记记录表并放置于床边,每次导尿前均让患者先自行排尿后再进行导尿和残余尿量测量,指导患者家属记录进水量、漏尿、自排尿量、导尿量、残余尿量、24 h总尿量及时间。让患者家属充分参与与患者一起努力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家属与患者互相鼓励安慰,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恢复心理因素影响的自主排尿。⑤膀胱训练包括:a.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以上损伤,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如显示膀胱逼尿肌反射仍存在则采用诱发排尿反射训练,即寻找反射性排尿的“扳机点”,可使用轻扣耻骨上膀胱区、按摩大腿内侧、扯拉阴毛的方法,以刺激这些敏感点,促使患者反射性排尿。b.如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结果示尿道压力不高,膀胱内压不高,患者肾功能正常,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泌尿系感染,可采增加腹压辅助排尿训练法。增加腹压方法包括屏气法及Grede手压法,适用于逼尿肌无反射性收缩的患者,通过深吸气屏气及直接用手按压耻骨上膀胱区将压力传导至无收缩功能的膀胱,从而促使尿液排出。

1.5 观察内容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情况,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和自主排尿量。①残余尿量评估:在患者自行排尿后,立即插入导尿管引出膀胱内残余的尿液,准确测量并记录,术前和术后两周各评估1次。②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评估标准:观察患者拔除尿管4~6 h后再次排尿1次B超下的残余尿量,如<100 mL为自主排尿功能恢复,≥100 mL为自主排尿功能未恢复,恢复时间自手术当天算起。

1.6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质量的评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 论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其中以排尿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它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脊髓功能恢复时间长、大部分患者会终身致残。这些均给患者自身、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负担[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3.1 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显示,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效果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整个恢复的过程中,家属的照顾和安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的阶段,需要间歇导尿来帮助患者排尿,这一过程不比正常生理排尿方式,患者一定会不适应,家属的陪伴和劝导不仅能帮助患者配合完成导尿,也可以在护士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防止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的任务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家属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就能把工作做好,护士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3.2 实施同步健康教育直接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和自主排尿量。从本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进行了家属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效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自主排尿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效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充分说明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过渡到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就能掌握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对于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对家属同步进行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是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应充分重视对家属同步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了有关的康复知识,有机会参与到患者康复训练中,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爱、支持与鼓励,进一步调动了患者主动训练的潜能和积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真正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文伟.联合训练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1-4.

[2] 廖明珍,蓝佼晖,罗丹.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04.

[3] 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002,36(2):109-113.

[4] 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3:210.

[5] 申屠岚.健康教育对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32-133.

R651.2

B

1671-8194(2014)27-0073-02

2012年汕头市医疗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2113)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间歇尿量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排尿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排尿功能障碍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