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2014-06-20贾绘泽

求实 2014年1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群众路线

[摘 要]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是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最重要的软实力,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的机理;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形态,还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人民群众范畴的扩大,使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广泛性的意蕴。

[关键词]群众路线; 时代内涵; 政治优势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1-0023-04

[收稿日期]2013-08-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13CKS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的变迁与优化研究”(11YJC710019);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研究”(2011223)。

[作者简介]贾绘泽(1977-),男,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工作路线,体现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其进行了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特点,新的客观条件,新的实践要求,使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也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软实力

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与国家的软实力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指向,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党的软实力与国家软实力又密不可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根本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软实力,也是国家的重要软实力。

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主要包括党的政治价值、制度规范、价值理念、施政纲领、素质形象等对国家、社会的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其中贯穿这些软实力要素的核心或主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即党的群众立场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重视群众路线在党的软实力中的地位。毛泽东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1](P202)邓小平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纠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2](P368)江泽民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P41-42)习近平总书记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政治优势之一,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回顾和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由于软实力下降导致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虽然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这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真实写照和核心结构,这就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重要的软实力,也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确切地讲,是国家的政治软实力。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4](P8)群众路线是中国社会发展强盛的重要动力和中国奇迹的深层原因。能否坚持群众路线,不仅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存亡,也决定着国家和政权的兴衰存亡。苏联解体和苏共失败的惨痛教训已经充分说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就此而言,当前我们国家的软实力虽然得到显著提升,但也正遭遇挑战,甚至有被削弱的危险。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而践行群众路线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和方法。

党的软实力和国家软实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互为前提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一种政治逻辑,即党的软实力增强则国家软实力就提升,党的软实力削弱则国家软实力就下降。亨廷顿指出:“一个强大的政党能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到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5](P396)因此,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变化,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当前主要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只有根据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才能不断提升党和国家的软实力。

二、群众路线蕴涵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的实现机理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机理,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直接决定着党的宗旨和价值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生命能否存在和延续。这种机理包括前提、方法、保障和反馈四个方面内容。

树立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观点,提高群众观点的理论自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实现的基本逻辑前提。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P1096)又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6](P857)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7](P5)党的群众立场和观点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要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的基础上,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从而把其融化到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7](P5),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自觉和自信。这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逻辑前提。

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实现的基本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同时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特别是要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坚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深入群众、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内外监督机制等。

构建和丰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制度,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实现的根本保障。制度带有根本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P333)。通过群众路线实现党的宗旨和价值需要有制度保障,不仅要建立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而且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和群众双向互动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沟通反馈和协调机制;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制度以及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评价机制,等等。

强化和完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信息反馈,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理念实现的重要环节。系统论和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也一样,只有其实际效果及时反馈出来,才可以检验其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否不断对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无限往复地坚持群众路线,螺旋式上升地实现党的宗旨和价值。毛泽东在论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时指出,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政策决策,又到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政策决策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充分体现和说明了群众路线的信息反馈过程。

三、群众路线是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形态

民主的实质是权力属于人民,即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目的,是依据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科学决策,满足人民利益需求。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树立群众观点,任何决策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了民主的中国逻辑和路径。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历程看,“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创立民主、构建民主、发展民主的历史”[9](P10)。

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参与具有内在统一性。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阐述“群众路线”时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6](P899),准确地表达了决策者必须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而不是等人民群众前来参与这一基本方法,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实质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凸显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国家制度、国家形态、国家形式、治理形式。这种科学、真实、广泛、深刻的民主形式,形成了中央和基层群众之间良性运行的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的特殊的政治生活民主形态。连历史终结论的倡导者福山也承认,这种决策机制形成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远比西方民主更高。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形态的重要特征。民主与集中始终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没有集中的民主,也不存在没有民主的集中,二者的有机统一是群众路线的辩证逻辑。有学者指出,党历来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本质上就是民主路线,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运用[10](P34)。从内容上看,群众路线的民主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作为政治民主存在,而且贯穿于经济、军事、文化、党务乃至国际关系的层面,特别是人民群众利益层面,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从形式上看,群众路线的民主有“代表”,“代表是把群众路线从有限的面对面的关系扩展到较大范围的一种手段”[11](P177)。“代表”关系主要通过代表者对于作为被代表者的群众的动员来实现和保障。同时,还有领导下基层、市长热线、网上参政议政等民意沟通的新形式。多种形式的群众路线,基本要求就是把群众作为决策的主角,决策者要主动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形态具有一定的制度和组织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青、妇群众团体都应当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和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应当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功能。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才能使党和政府的主张获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全新的、中国式的民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在民主主体、利益代表、民主范围等方面存在诸多根本性缺陷。对那些不从本国国情出发、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极度崇尚和照搬照抄他国的民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观点和做法,必须予以坚决抵制和抛弃。

四、群众路线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人民利益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人民利益需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相应的变化,这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主题具有创新性和适应性的内涵要求。群众路线的内涵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提升的过程,它始终洋溢着共产党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真情关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经历一个长期的总结和提炼过程,党的七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它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任务,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可以简要概括为“争取群众”四个字。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由革命时期进入执政时期,面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宗派主义的挑战,毛泽东对群众路线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12](P290)使群众路线达到了新的高度,进入了新的境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强调,新时期发展群众路线的重点就在于发展民主,并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几十年历史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增加群众利益,邓小平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基本要求就是强调反腐败。党的十四大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13](P42)同时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适应社会结构变化和人们价值判断改变,使群众路线从关注普通化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利等多元化转变;从具有普遍性的单一主体向具有差异性的多元主体转变。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体现了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时代要求,体现了“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的精神内涵。

由此可见,尽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主题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科学内涵的阐述中,都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把握了群众路线在各个时代的突出要求,都体现着共产党人适应时代变革和实践要求对民生和人权的深切关怀和真情关注,这成为党的群众路线一以贯之的主体精神和突出内涵。

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范畴的扩大,使群众路线具有更广泛性意蕴

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然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人民”的范畴定义在“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内还包括大官僚资产阶级。新的历史时期,“人民”这个范畴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准确地定位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行列,不仅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而且扩大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执行范围,增强了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准确性、全面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新的社会阶层涉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利益诉求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而且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都明显提高,“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14],这就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更加苛刻,难度更加增大。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更新传统人民群众观念,通过探索和创新多种途径和方法,与各个阶层群众打成一片,正确处理与各个阶层群众的关系,尊重和保护各个阶层群众的劳动,满足各个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拓展各个阶层群众主体性释放空间,把各个阶层人民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体,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

同时,人民群众的内涵的拓展还包括人民群众主体性自觉和主体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一方面,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责任感的提升以及把自己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观念的树立;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潜能与创造力的释放和人的现代人格的塑造。这就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既要有量的规定性,也要有质的规定性,不断适应人民群众主体性增强和主体能力提升的需要,拓展新的途径,探索新的方式,发挥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

[5]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8]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1-01-05),新华网,2011-01-06.

[9]秦光荣.深入发掘群众路线思想理论宝库 积极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求是,2012,(19).

[10]王传志.民主集中制: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J].求是,2013,(10).

[11]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毛泽东的政治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总结讲话[EB/OL](2011-02-23).新华网,2011-02-24.

责任编辑 查昆岩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群众路线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及其时代内涵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