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的理论自觉与自信及其现实意义

2014-06-20王洪秋

求实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自信现实意义邓小平

[摘 要]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根本的动力源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集中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理论自信则集中表现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邓小平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夯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理论自觉; 理论自信;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1-0015-04

[收稿日期]2013-08-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政策选择与时空响应研究”(13BJY059);黑龙江省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庆精神在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GBC1211113)。

[作者简介]王洪秋(1972-),男,黑龙江林口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指出以其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层面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开辟根本在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一、理论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理论自觉是指主体对自己所坚持理论的科学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所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一个基本道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强调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各国共产党人如何领导本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却成为在实践中亟待解答的课题。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设想教条式的解读,以及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膜拜”,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各国共产党人都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通行的模式,即使这种模式在后来出现问题时也进行反思,毛泽东就提出“以苏为戒”的思想,但限于对马克思主义“左”的教条式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最终还是没有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邓小平后来对此多次表示,我们过去对“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和“完全搞清楚”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走哪条道路和向何处去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邓小平在此问题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P3)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最核心的表述。这段论述至少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坚持和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2](P171)。因此,邓小平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发挥理论的指导威力。毛泽东说过,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正是通过批判“两个凡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1](P292)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善于根据变化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P213)否则,就会犯“左”的教条主义错误,迷信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2](P118)。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固守马克思主义不仅阻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会窒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甚至会亡党亡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P681)。我们必须既要继承前人,又要突破陈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时代条件和基本国情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也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更加强调:“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P(34)可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质上是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创新需以坚持为前提,否则会迷失方向,会走上歧途;发展是关键,要在坚持的前提下实现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以继承为依托,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寓继承于发展之中的过程。”[5]正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在中国处于转折的重大历史时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住发展的正确方向,应对时代挑战,解决现实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苏东剧变和马克思主义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1](P291) 。

二、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理论自信是主体对自己所坚持理论的确认或积极评价。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信自己创立理论的科学性,“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自接受马克思主义以来,一直没有放弃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挫折和马克思主义面临挑战时,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勇气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向世人宣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人们对“文化大革命”失误的反思,以及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人以此为借口否定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坚决反击这种错误思潮,指出我们坚持和当作行动指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我们要完整正确地认识毛泽东思想,不能把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理论当作正确的东西去执行,但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批评不能过分和出格,否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根本,就会亡党亡国。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1](P369)

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西方学者更是推波助澜,抛出“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面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1](P382)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了苏东剧变,一方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发展的必然,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另一方面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严重挫折,好像被削弱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P383)邓小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坚信,才能从内心真正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即使马克思主义在面临巨大挑战之时,还能坚定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江泽民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角度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始终是我们党、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6](P1143)面向新世纪,应对新形势,胡锦涛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7](P14)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和坚守,才能使中国在世界风云变幻的背景下阔步前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的现实思考

邓小平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的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

(一)树立理论自觉和自信,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的自信源于理论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崭新的事业,我们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问题和挑战。邓小平早有预见,“我们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1](P258-259)确保探索成功的关键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时代特征、基本国情和实践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

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8](P1093)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信,才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任何血雨腥风都能勇敢面对,百折不挠。邓小平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1](P6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过程我们都需要建立这种自信,以理论自信的精神力量去面对困难,征服困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二)树立理论自觉和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

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必然推动文化思潮多样化的发展。多样化文化思潮拓展了人们的思想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文化思潮多样化和指导思想一元化是辩证统一的。一个社会必然有自己的主导思想,主导思想的选择是由这个社会的“物质关系”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9](P98)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以及高度自觉性和无比坚定性,在马克思主义受到攻击和污蔑时,“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出来说话”[1](P46)。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十分注意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改革开放后,自由化思潮在群众中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较为流行,自由化思潮推崇西方式的自由,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自由化的实质和危害,并强调要着力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指出:“自由化是一种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方向上去。”[1](P181)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捍卫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当前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一方面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但同时也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这些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等,还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颓废的思想意识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开始滋生蔓延起来,有的甚至相当严重。这些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就像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评价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时说的那样,“新思维”的“特别严重的危险在于瓦解世界共产主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其作原则的斗争,在斗争中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在斗争中也获得自身的发展。人民群众在这种对话和斗争中加强鉴别,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自信,帮助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10](P290),自觉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三)树立理论自信和自觉,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3](P681)列宁也曾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1](P312)理论上的先进性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基础。失去正确理论的指导,党就会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实践指导力量,就因为它是正确、完整而严密的。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P512)因此,要着力从思想上建党,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的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通过思想理论建设提升全党的理论素养,邓小平向全党发出号召,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以党的理论建设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全局性和系统性;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还会增强对各种错误认识和倾向的警惕性。“文化大革命”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党员干部埋头经济工作而忽视了思想武装。为了防止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也为了有效地消除精神污染,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P39)号召全党要善于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1](P153)。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注重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提升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长期的过程,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13](P10)。保持党的先进性还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这种自觉与自信同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未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还要保持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徐重温.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J].新视野,1999,(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J].求是,2004,(1).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3]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王家芬

猜你喜欢

理论自信现实意义邓小平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层次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