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及其时代内涵
2017-04-29高宁
高宁
(山西大学)
【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阐述了时代背景、个人特征、与早期无产阶级新闻观的交流碰撞对其形成的重要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观点一直在预见和昭示未来社会的交往体系和结构,本文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揭示了其对社会交往和传播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形成 时代内涵
一、前言
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的思想,它由自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以来的经典作家的著作,以及一系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政党组织的文献中的有关论述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观点就是党媒姓党和媒体融合。本文认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1、时代背景
马克思和恩格斯身处世界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交融的时代里,世界市场体系不断建立并形成,这样的时代特征无疑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活动刻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地理大发现”使他们总是以现代“世界”的概念为前提看问题,不仅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多地受到了古日耳曼习惯法和海洋法系的影响,同时,他将新教救赎的特有语言服务于自由报刊对民众的启蒙,促使民众通过自由报刊反省和认识自身。这些一系列的条件共同构成了影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背景。
2、个人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均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由于历史的变迁,这个多民族王国不断演变,最后导致二人成为失去国籍的世界公民。他们辗转流亡,最后定居英国。大半生的漂泊经历,让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工人没有祖国,阶级利益要高于民族利益。为此,他们共同指出,工人阶级不分国籍的共同利益和他们的解放。由此,他们摆脱了自己祖国相对狭隘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个人的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具开放和前沿的视角,使其摆脱狭隘看待世界交往和大众传播的眼光。
3、与早期无产阶级新闻观的交流和碰撞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之前,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无产阶级新闻观方兴未艾,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与这些新闻观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与早期无产阶级新闻观交流的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没有言论自由的德国和法国,也看到了英国相对宽松的言论出版环境,于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法建立与世界工人的联系,传播观点以影响他们。期间,他们不断与世界各国的通讯委员会进行论战,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此可见,与早期无产阶级新闻观的交流碰撞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
1、“用时间消灭空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济学手稿》就曾指表明,“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一方面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任何物流和信息都要克服社会生活空间和时间限制,因而跨越空间的传播技术是实现传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的观点得到了现代传播学的肯定。如今遍布全球的“物联网”便是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最有利的印证,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铁路、公路、航运、高铁等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大大缩短了物流运输的时间,如今家喻户晓的购物网站能够在最短时间将货物送达都是托“物联网”的功劳。这实际是信息交流加快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里提到的“用时间消灭空间”是其时代内涵的重要体现。
2、交往的异化
交往异化的出发点是物的联系控制着人的联系,人在这种联系中只是形式上的主体,既然人不是联系的主体,那么控制的权利就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如现代社会的“办公室文化”,人们习惯打听小道消息来提前做好风险预案和准备,再比如召开座谈会前人们需要提前收集资料来缓解自身的焦虑感。交往异化普遍存在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整个社会关系凌驾于进行交往的个人之上,个人在总体的社会交往中变得无能为力,如电影不能单单只靠导演所要表达的内涵而拍摄,导演不得不屈服于市场,因为电影是要赚钱的。交往异化还表现在资本创造的联系,这种联系构建了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有用性体系,这种交往的权利是基于私有财产的多寡,这在如今社会中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思考对方对自己的有用性,一个乞丐和一位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人,人们更加青睐与后者交往,现实亦是如此。总而言之,交往异化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内涵又一重要体现。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又是马恩智慧和远见的结晶。不可否认的是,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影响着现代社会,也预示着未来蓝图。新的历史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的历史机遇也必将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在兴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卓越成就的同时,更应不断深入研究和挖掘其内在精髓,这是我们造福现世和后世的捷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到新闻传播的各项事业中,才能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和素养,促进大众传播的良性运作,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陈力丹.“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基础[J].新闻大学,2010,01.
[2]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12.
[3]胡钰.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