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014-06-19张燕红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企业管理

张燕红

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支持,本文研究就是针对该问题,结合绩效管理理论,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绩效”评价模型。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纵观全球算得上一枝独秀,但这种高速发展的代价是人力物力的高投入和生产要素的极度扩张,这些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环境逼近生存警戒线,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所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围绕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做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够促使企业形成发展动力,指导企业的管理改革方向。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和企业稳定进步。过去实施的绩效管理主要强调财务层次,尽管采用了较为客户的数据信息,但缺乏社会责任,环保成果等考量指标,不利于企业绩效评价,必须加入创新和社会责任等非财务定性指标才有利于实现政府提出的节约型、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纵观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这些都会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研究这些因素与绩效评价关系尤为重要。

(一)社会环境影响

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配套服务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二)企业内部影响

企业内部包括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科研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也会对企业绩效评价产生影响。

(三)自然环境影响

大自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只有和自然同生共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就该不断改进技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顺应社会发展。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框架

1998年Elikington提出“企业经营必须按照市场发挥规律,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其中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及财务责任(见图示),因此,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绩效、创新绩效、财务绩效三个角度考量企业绩效,促进经济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

四、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不可控因素影响。

1、科学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才能被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接受。

2、利益关系协调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不仅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利益,还需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按照多种利益构造出和谐关系,进而使企业行为最终达到社会利益公平和整体发展均衡。

3、综合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从企业长远发展分析,进而选择与企业竞争和利润直接相关的因素,将其联合起来作为分析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强化对不可控因素的预测。

4、独立性原则

即从选择具有独立性的指标,并去除与结果相关度不大的指标,从而构造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指标。

5、成本效益优先性原则

在财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背景下,企业就需要进行调整信息供给成本和信息需求效益关系,因此,在选择指标中要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更加精良的指标。

6、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指标能够被企业利用,需要符合企业的基本情况,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定性指标的选取必须符合可获得性、易观察性的原则。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设立

1、财务绩效维

财务绩效维反映企业存在的价值,考察企业经济方面的贡献,通过财务绩效通过盈利能力、增值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等反映。

2、创新绩效维

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进行寻找更有力的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这就需要企业设定创新效维。

3、 可持续发展绩效维

可持续发展绩效维度通过企业环境保护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反馈。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能够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张情况给出最准确的评价结果。通过纵向比较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本文建立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值权重如下:

财务绩效占比44.5%,其中偿债能力11.12%(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比例分别为:0.90%, 5.12%, 2.34% ,2.95%),营运能力11.12%(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比例分别为:1.78%,6.13%,3.34%),盈利能力22.26%(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比例分别为:6.18%,2.45%,4.23%,9.57%);

可持续发展占比23.7%,其中发展能力12.35%(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利润总额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可持续发展增长率,比例分别为:3.75%,1.93%,1.93%,3.75%),社会贡献能力5.68%(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公益捐赠比重、员工就业稳定性、社会贡献率,比例分别为:2.27%,1.24%,2.27%),环境保护能力5.68%(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节能减排支出比例和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支出比例,比例分别为:2.86%,2.82%);

创新能力占比31.8%,技术创新能力15.26%(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新产品销售比例、人均拥有专利数以及科技支出水平,比例分别为:7.36%, 2.92%, 5.2%),管理创新能力6.04%(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费用支出比例、参加社会保险充实率、产品研发周期,比例分别为:1.96%,1.79%,1.47%,0.85%),文化创新能力10.49%(其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培训费用比例、产学研究合作水平、研发技术人员比例,比例分别为:2.42%,2.36%,5.86%)。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理论的深入完善过程中,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也将不断推进,本文以三维绩效为支点的可持续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企业管理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