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看待电视剧中的“苦情戏”

2014-06-18周思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苦情

周思娇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理性看待电视剧中的“苦情戏”

周思娇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电视剧中不乏“苦情戏”戏码,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伦理电视剧的一大特色。苦情戏“走俏”的背后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和观众的拥趸。但是,“苦情戏码”的泛滥和粗制滥造越来越考验着观众的忍耐力,理性的看待“苦情戏”,为“苦情戏”把脉变得越来越急迫。

理性;中国电视剧;苦情戏

中国电视剧中的苦情戏最多算是悲情戏,大多数苦情剧主要宣扬的是一些“忠孝节义”的中国传统美德,提倡凡事以“忍”为先,剧中主人公大多历经坎坷,最后以善良忍让化解一切困难和矛盾,“苦难”的设置增强了故事叙事的张力。这种赚取眼泪的“生意”自然无法跟古希腊悲剧相提并论,如果说希腊悲剧悲壮崇高的话,那中国的苦情戏只能说是不壮而凄。但是苦情戏作为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纵然世俗了点,却也有其无法撼动的地位。以“催泪弹”为法宝的苦情剧早已成为了收视率的大赢家。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荧屏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的前十名中,苦情剧占了半壁江山,其中《真爱之百万新娘》以平均收视率高达13.7%的成绩居于首位。另一部苦情剧《哑吧新娘》成为了天津卫视的年收视冠军。像是取得过高收视率的苦情戏《笑着活下去》、《暖春》、《木棉花的春天》等,一时间造成了台上台下哭成一片的局面。“苦情戏”的成功与编剧们深谙中国观众的心理有关,套用简单的模式,将家庭伦理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充分再现和表达普通人的世俗情怀,通过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表达人生的悲苦辛酸,体现出了平民化、生活化的特点。而电视剧较于其他传播媒介,更适合一家人共同收看,当电视荧屏上的故事或多或少的关照观众的生活时,观众会不自觉的深入剧情,认同故事本身的叙述,而编剧则靠他们对剧情的掌控将观众牢牢的吸引到电视机前。这种简单的认同自然还不足以成为收视率的绝佳保证,一部电视剧要获得观众喜爱,其呈现的方式应该与当下的时代相结合,故事的传达的理念应该更多的契合当代人的生活。电视剧中苦情戏恰好迎合了当下大众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那就是“家”的意识的强化。苦情剧适当的表现了大众的某种文化诉求,在虚假与真实、痛苦与挣扎间宣扬了亲情的可贵和家的重要,对于传统家庭价值观的重建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现代的较量中,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而通过一波又一波的苦情戏,现代人终于找到了可以释放的宣泄口,在凄风苦雨的剧情中宣泄压抑已久的生存的压力和无奈。它唤起人们心里最为脆弱的一面,观众在同情他者,反观自己的过程中,达到了宣泄压力,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或许是苦情戏真正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即便是这样,现在电视剧市场上“苦情戏”的颓势已经开始显现,观众明显的表现出了对这类电视剧的“不待见”。纵观目前苦情剧的幕后制作方,多为南方的制作公司,且多聘请台湾的编剧、导演。编剧、导演拍惯了百多集的乡土长剧,往往能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编得枝节横生。有网友调侃说道“土到连渣都没得掉的情节+听得起鸡皮疙瘩的主题曲+做作的对白”。这种“三破一苦”的苦情风自然不会刮久了,尽管在剧情中彰显了真善美,给观众以亲切感,但是此类剧的模式化倾向过于严重。苦难往往一时间集于一人之身,如果是善良的媳妇,那就会有恶毒的婆婆,令其受尽折磨;如果是慈爱的母亲,孩子有么不听话要么深有残疾,母性的光辉彰显……苦难的呈现方式过于简单化,故事过于单薄。根据小说《活着》改编的电视剧《福贵》,苦难与不幸接踵而至,编剧借助主人公呈现人生的各种苦难,主人公成为呈现苦难的载体。这类题材在不断壮大中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以赚取观众廉价的眼泪为目的,达不到该有的深度。简单的善恶,黑白对立不仅使整个故事简单雷同,也使人物的塑造缺乏该有的个性和深度。电视剧的创作是需要局部创新的,这样看来,苦情戏的制作模式显然不讨好,在故事的模式上走上了“遭遇苦难———获得幸福”,而人物性格的发展在模式化的剧情中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人物的性格过于扁平化,而道德情操则趋于完美化,人的复杂性无法彰显。很多编剧指出,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伦理的电视剧,例如《丑娘》中无限制包容儿子的母亲,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母爱的伟大,只看到了扭曲的爱和无原则的纵容,传统人际关系的友善被打破,大部分人被塑造成心怀叵测的“恶人”,正常的亲情、友情、爱情被扭曲变形。这种对传统伦理观的肆意更改一时间会给观众带来新奇感,但长此以往下去,观众会产生抵触情绪。

随着传媒的发展,观众接触信息的机会增多,娱乐方式也不断丰富,对一部电视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观众的口味是越发的挑剔,如何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成为所有电视人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能简单的说苦情戏好或不好,存在即是合理的,这类剧毕竟还是有其固定的收视群体的,并且深得他们的喜爱。风靡一时的《暖春》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观众在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和辛酸,也感动于主人公的顽强精神。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只会毁掉一些东西,比如风行一时的谍战剧,比如现在正火的穿越剧。电视剧中夹杂些苦情戏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欢欢喜喜有粉饰太平之嫌,脱离生活本身,无法刺痛现实,但是一悲到底一味悲情又严重挑战了观众的心理承受力,失去了电视剧休闲放松的功效。

理性的看待苦情戏或许才能够真正的挽救苦情戏,任何一种电视剧类型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区,如何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寻求突破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电视剧是一门大众艺术,它需要用心的制作和雕琢,任何的浮躁和急功近利都只会损坏艺术本身的质量。我们希望未来每一部苦情戏都能成为一部人生励志剧,在令观众流泪的同时带来温暖、思考和反省。

J905

A

1005-5312(2014)05-0140-01

猜你喜欢

苦情
本期导读
断崖苦情
“苦情”圈钱严重透支网络众筹信任
忆母亲
论袁宏道的疾病书写
朴槿惠:一切都是我的错
苦情戏
从《人间词》看王国维“苦情”人生哲学
“苦情戏”还能让人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