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胺碘酮的应用分析
2014-06-13曲晓东
曲晓东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 河南 濮阳 457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常见危急重症,在该病各发展阶段中均可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巨大[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临床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者心肌耗氧量大幅提高,加重心肌缺血及缺氧症状[2],致使梗死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猝死,属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征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9.3±2.4)岁;患者入院时心功能分级: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4例;发病时间为0.6 ~11.0 h,平均(6.1 ±0.4)h;将 64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取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与胺碘酮注射液150 mg均匀混合,在10 min内完成静脉注射,之后以0.5~1.0 mg/min滴速静脉滴注,将给药量控制为1.1 L。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给药剂量,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首次给药时在0.9%氯化钠20 ml中加入70 mg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混匀后在10 min内完成静脉注射,若给药20 min后无显著效果,可重复给药1次,确保2次给药总量不超过210 mg。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情缓解时间。患者临床症状以病情缓解程度为判断依据,分为显著、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总有效率为显著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2.2 快速房颤改善情况 对照组24 h中快速房颤转复率为 53.3%(16/30),快速房颤发作控制率为60.0%(18/30);观察组24 h中快速房颤转复率为76.5%(26/34),快速房颤发作控制率为 73.5%(25/34)。观察组24 h中快速房颤转复率及发作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及经济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表现出明显增高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电生理稳定性改变,心脏泵功能显著下降且交感神经兴奋性不断升高,可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快速房颤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0% ~15%[3]。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治疗目的是对心室率予以有效控制,同时促使窦性心律得以转复。该病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而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胺碘酮已成为诸多心脏病学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胺碘酮是现阶段常用的可促使快速房颤有效复律的临床药物,可促使患者心肌组织有效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减缓动作电位传导,消除激动及折返,同时可促使冠状动脉扩张,降低心肌耗氧量,有效促进窦性心律恢复并维持。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急诊电复律后经相应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快速房颤转复率及发作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高彦[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房颤患者治疗中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后,利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对快速房颤予以有效控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1] 周志堂.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84-1885.
[2] 林菊君.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46-47.
[3] 高彦,潘娅萍,吕云.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11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