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4-06-13赵文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病况呼气阻塞性

赵文辉

(南乐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河南 濮阳 457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呼吸不畅、气促、咳痰为主要症状,而且该病的气道阻塞具有进展性,部分具有可逆性,严重者会伴随气道高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病况严重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均带来极大创伤。系统的呼吸训练能够通过胸廓运动明显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和肺功能。本文结合实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南乐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经X线、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或查体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呼吸组。常规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6~73岁,平均(59.6 ±4.3)岁,病程6 ~22 a,平均(11.3 ±4.0)a。呼吸组男 23例,女 26例,年龄 55~74岁,平均(60.3 ±5.8)岁,病程 5 ~21 a,平均(10.9 ±4.6)a。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依据患者病况进行给氧、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

呼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呼吸训练,3个月为1疗程,共3个疗程。具体如下:①缩唇呼吸:患者行正坐位,双手放松、自然置于两膝上,闭口用鼻吸气,屏气片刻至不能忍受后,慢慢呼出气体。呼气时口部呈“O”型,尽可能延长呼气时间。一般来说,吸气和呼气时间比应为1∶2。呼气时要弯腰收腹,抬高膈肌,以便尽可能排出残气量。3次/d,30 min/次。②腹式呼吸:患者行平卧位、立位或坐位皆可,通过吸气鼓腹、呼气缩腹的方式尽可能保持胸部不动,同时注意用鼻部深呼吸,缩唇慢慢地呼气。3次/d,30 min/次。③全身呼吸:患者取坐位,双手紧握成拳,肘关节进行屈伸练习。屈曲时深吸气,伸直时深呼气。展臂吸气、抱胸呼气,两者交替15次,每日早晚1次,15 min/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来判断肺功能。

1.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用()表示,进行 t检验,检验水准为 α=0.05。

2 结果

治疗9个月后,呼吸组及常规组 PaO2、PaCO2、SaO2、FEV1、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在上述观察指标上,治疗后呼吸组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明显(P <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FVC/%常规组 41 51.9 ±3.6 66.8 ±3.3 91.6 ±2.2 2.3 ±1.1 60.5 ±6组别 n PaO2/mmHg PaCO2/mmHg SaO2/% FEV1/L FEV1.6呼吸组 49 58.6 ±4.6 73.8 ±2.9 98.3 ±2.9 2.7 ±0.2 76.3 ±5.0 χ2 4.63 4.61 4.83 4.16 5.29 P 0.04 0.04 0.03 0.04 0.0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演化而来,以气流受限、呼吸不畅为主要特征。此外,患者还会因有害颗粒或刺激性气体而出现异常炎症反应,从而表现出气喘、咳嗽等病症。该病高发于气温骤然变化或空气质量差的季节,虽然具有部分可逆性,但整体治疗效果仍差强人意。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况,但是药物不良反应会对患者机体带来各种副作用[1],同时空气、环境等因素还容易导致已经得到控制的病况复发,使得患者病况处于不稳定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顺应性较正常人群低,小气道比较狭窄,胸内压较高,导致呼气末肺残气量增多[2]。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后,呼吸肌疲劳得到有效改善,肺功能显著提高。本文所行呼吸训练方法中,缩唇呼吸能够有效增加气道内压,避免和减轻小气道狭窄,有利于肺部气体的有效分布,降低肺部残气量,从而实现肺部气体的顺畅交换,同时还能减慢呼吸频率,延长呼吸气时间,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状况。腹式呼吸则能有效补偿和缓解胸式呼吸减少状况,有效提升膈肌功能,从而强化气体的交换和通气[3]。呼吸肌的长期锻炼能够强化肺部呼吸频率,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有效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本文研究中,经过3个疗程的系统治疗后,呼吸组患者在 PaO2、PaCO2、SaO2、FEV1、FEV1/FVC 观察指标上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充分证明了呼吸训练在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上的高效性。综上所述,在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呼吸训练,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1] 张明明,窦吉香.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196-197.

[2] 蒋英.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33-234.

[3] 李萍.呼吸训练对慢阻肺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21-222.

猜你喜欢

病况呼气阻塞性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治癌症,生存质量很重要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哪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