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术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6-13关改新

河南医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液

关改新

(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眼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因素中的风沙、紫外线刺激与翼状胬肉的发病有关。近年来病理学研究表明: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异常增生、变性是翼状胬肉的主要病理改变。手术是治疗的根本办法。虽然翼状胬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但以往的术式术后复发率高。所以,恰当的手术方式和术后药物应用是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137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不同切除术式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诊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37例(137眼),将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的66例(66眼)患者作为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71例(71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1∶35,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1.27 ±9.38)岁,胬肉面积为16.38 ~40.29 mm2,平均(24.16 ±4.27)mm2;研究组男女比例 32∶34,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0.87±10.15)岁,胬肉面积为16.83 ~39.97 mm2,平均(24.34 ±4.17)m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且单眼;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4~6 mm者;均签署治疗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手术禁忌证[1]。排除标准:有近期眼科用药史者;有其他眼部炎症者;复发性与假性胬肉;不配合治疗实施者[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 d均使用诺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术前均使用Alcaine(Alcon)或倍诺喜(参天)作结膜和角膜的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加1‰肾上腺素2~3滴作结膜下浸润麻醉;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术后1周拆线;研究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2周拆线[3]。术后均行眼部加压包扎,术后1~3 d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4次/d),术后3~14 d给予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

1.4 观察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2周的刺激症状发生情况,包括畏光、流泪、疼痛、异物感4项;术前与术后1个月分别行泪膜破裂时间(BUT)与泪液分泌实验(SIT)检查,评价患者的泪液功能情况[4]。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包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刺激症状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刺激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后1周,并且研究组术后1周与2周的刺激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刺激症状发生情况[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UT与SI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BUT/s SIT/mm对照组 手术前组别 时间12.58 ±1.07 10.67 ±4.06术后1 个月 10.45 ±2.42 11.19 ±4.12研究组 手术前 12.52±1.03 10.78±4.05术后1个月11.36 ±1.37 11.41 ±4.16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睑裂球部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临床对其发病机制阐述尚未明确,初步认为与外界(如风尘、日光与烟雾)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针对已侵入近瞳孔区或进行性且肥厚充血的胬肉多行手术切除,治疗原则为在干净切除胬肉的同时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并尽量避免复发[5]。相关研究表明,泪液功能的改善情况与术后胬肉的复发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指出单独采用胬肉切除术式尽管可以有效切除胬肉但其复发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丝裂霉素通过有效抑制纤维细胞增殖,进而有效抑制创面肉芽组织细胞行有丝分裂,实现控制胬肉组织复发的效果。研究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效修复眼表地形与病灶区角膜缘干细胞,最大限度恢复原有眼表环境与屏障功能[6]。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刺激症状发生情况,发现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刺激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后1周,提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行相关联合治疗方案均可相应提高术后患眼对外部刺激的适应度。而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刺激症状发生率43.66%显著低于对照组89.39%,与术后2周的刺激症状发生率14.08%明显低于对照组53.03%,表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修复角膜缘的屏障功能上效果更显著,具有高效可行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UT与SIT检测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对患眼的泪膜稳定与泪液分泌的影响均较小,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术后干眼症等并发症的出现,均有利于患者的良好预后。

综上所述,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眼角膜缘的屏障功能并对泪液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关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不同类型翼状胬肉的应用价值,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1] 朱映芳,刘玉君.不同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巩膜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243-1244.

[2] 李大鹏,戴静.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患者泪液功能的临床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13,8(3):122-124.

[3] 蔡光辉.三种不同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2):168-170.

[4] 赖兆光,贾烨.翼状胬肉切除术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3,33(1):80-83.

[5] 崔文会,孟兆平.原发性翼状胬肉几种手术方法临床研究术后引起干眼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214-215.

[6] 张宏.翼状胬肉改良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论著干眼症状及泪膜功能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9):1531-1534.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泪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