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014-06-13汪丽
汪 丽
(安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病情重、发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对糖尿病足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①DF组: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DF住院患者89例。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方法”被定为糖尿病足2级以上的患者。有其他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用过影响骨代谢激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除外。②DM组:参照WHO 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病人90例,肾功能正常,排除其他代谢性骨病,女性均为绝经后。所有患者均未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③正常组:取自健康体检者86人,均经抽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正常,明确排除DM。
1.2 方法 采用法国Challenger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腰椎(L2-4)、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1.3 判断标准 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如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BMD值低于正常同性别峰值2个标准差则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F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 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 DF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HbA1c和CRP明显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n,)
表1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n,)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 DM组比较#P<0.05。
指标 正常组(n=86)DM组(n=90)DF组(n=89)45 47 44年龄/岁 65.12 ±3.21 63.27 ±1.37 65.73 ±2.35 BMI/(kg/m2) 23.12 ±2.26 24.12 ±1.26 23.45 ±2.19 HbA1c 4.65 ±0.69 7.21 ±1.23* 9.06 ±1.12*#FPG/(mmol/L) 5.65 ±1.02 8.21 ±2.21* 9.08 ±3.23*2 hPG/(mmol/L) 6.52 ±1.32 11.21 ±2.78* 13.21 ±3.30*CRP/(mg/L) 2.77 ±2.12 22.31 ±28.35* 44.25 ±26.78*#TC/(mmol/L) 4.05 ±0.62 4.11 ±0.32 4.12 ±0.95 TG/(mmol/L) 1.28 ±0.76 2.13 ±0.45* 2.50 ±0.51*HDL-C/(mmol/L) 1.19 ±0.51 1.10 ±0.21 1.12 ±0.26 LDL-C/(mmol/L) 2.23 ±1.06 3.20 ±0.66* 3.30 ±0.58男*
2.2 各组不同部位BMD比较 男女DF组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DM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正常组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DF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大、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骨质疏松(OP)与DF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与DM组比较,DF组患者具有较高的HbA1c和CRP,提示可能DF患者具有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DF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有关。进一步研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高HbA1c、高CRP水平、高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骨质疏松是DF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龄大、病程长、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应进行骨密度的筛查,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表2 各组 BMD 比较 (,g/cm2)
表2 各组 BMD 比较 (,g/cm2)
注:与正常组比较*P <0.05。
部位 BMD(男)BMD(女)正常组 DM组 DF组 正常组 DM组 DF组腰椎 0.98 ±0.15 0.99 ±0.14 0.82 ±0.17* 0.93 ±0.01 0.93 ±0.12 0.76 ±0.15*股骨颈 0.69 ±0.32 0.70 ±0.11 0.64 ±0.08* 0.64 ±0.09 0.63 ±0.09 0.58 ±0.08*Ward 区 0.54 ±0.11 0.54 ±0.12 0.44 ±0.09* 0.49 ±0.14 0.50 ±0.12 0.44 ±0.09*大转子 0.64 ±0.36 0.60 ±0.15 0.53 ±0.16* 0.59 ±0.15 0.58 ±0.13 0.51 ±0.01*
表3 DF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DM组和正常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有关报道一致[2]。但是也有报道DM可致骨量减少或骨量增加[3-5]。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病程较长,胰岛素不足可导致骨质疏松。而与正常组、DM组相比,DF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较低,与有关报道一致[6],其原因为:①糖尿病足患者多为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胰岛素不足,而胰岛素不足使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增加,从而引起骨密度下降,严重者导致骨质疏松。②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数都行动不便、长期卧床,使下肢缺少应力刺激,以致股骨骨密度明显下降。③糖尿病足多数存在下肢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而Yamaguchi等[7]研究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骨转换,促进OP的发生。Pasaoglu等[8]研究证实,糖尿病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骨丢失较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患者明显。DF患者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而骨折的发生又对血糖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故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防治骨质疏松非常重要。
总之,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较强相关性,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
[2] 王亮,马远征,杨帆,等.男性糖尿病足患者骨密度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7):498-500.
[3] Leidig Bruckner G,Ziegler R.Diabetes mellitus a risk for osteoporosis[J].Exp Clin Endoerinol Diabetes,2001,109(Suppl2):493-514.
[4] Dennison E M,Syddall H E,Aihie Sayer A,et al.Type 2 diabetes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xial bone density in men and women from the Hertfordshire Cohort Study:evidence for an indirect effect of insulin resistance[J].Diabetologia,2004,47(11):1963-1968.
[5] 李万根,宫雅南,林伟,等.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的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1):52-54.
[6] Petrova N L,Foster A V,Edmonds M E.Caleaneal bone mineral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Chareot neuropathie osteoarthropathy:differences betwee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05,22(6):756-761.
[7] Yamaguchi T,Kanazawa I,Yamamoto M,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versus bone mineraldensity and vertebral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Bone,2009,45(2):174-179.
[8] Pasaoglu H,Kumandas S,Kelestimur F.Serum osteocalcin levels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Turk J Pediatr,1995,37(4):3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