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学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
2014-06-13新疆汪新巧
新疆 汪新巧
2013 年为了加快学校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开展了制定课程标准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伊始,学校首先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通过对学校近几年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的了解,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2010级和2011级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共计81名学生。其中汉族68名,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共计13名。男生78名,女生3名。参与的主要企业有新疆华仪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牛新联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新疆恒瑞国源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西部建设有限公司,共四家本土企业。
1.就业方式
分析:受访的两届毕业生中,97%以上的学生都是以学校推荐为主要途径获得工作岗位,其它方式非常少。这说明,绝大多数的中职生缺乏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学习的能力。这与学生的年龄、成长经历、学校就业指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
2.毕业生对工作的感受评价
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人感觉当前的工作一般,学生普遍对未来的职业目标不明确,感到迷茫,尤其是一些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
3.毕业生离职时间
分析:中职学生的专业优势在就业时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被推荐到同一个企业做同样工作的现象。因此,在实习期的前三个月有40%的人离职,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4.企业评价
分析:以上数据主要从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专业能力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相关联,体现为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比如:电气类专业的基本能力,应掌握触电和急救相关安全知识;能看懂简单的电气原理图纸,会选择合适的电气元器件,具备分析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高低压电气设备原理;会正确熟练使用电气测量仪表工具(比如:钳形电流表、万用表、兆欧表等)。结果表明,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合格比例最高,说明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基本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专业知识的合格比例还未过半。
非专业能力体现为学生的敬业精神、劳动观念、合作态度、责任意识、执行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普遍性,不分学生所学的专业,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良好的非专业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向社会角色的快速转变。在问卷中有四个方面涉及非专业能力,可见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培养潜力。
二、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较高,但高就业率背后深藏着低就业质量的弊端。
1.主观方面
首先,毕业生的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在企业顶岗实习时用到专业技能捉襟见肘。其次,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从基层做起,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但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好高骛远。最后,团队协作精神的不合格率较高。表现为在工作中缺乏沟通、交流、合作协调能力,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2.客观方面
中职学生学历层次较低,在社会上认可度并不高,技能岗位上又缺乏竞争力。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工业企业,尤以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就业环境相对差,噪音、粉尘污染严重,同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报酬又低。因此,很多中职学生还未坚持到实习转正,就选择离职。
三、教育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
被调研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少数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组织纪律较差,表现为迟到多,请假多,在岗期间玩手机等怠工现象,缺乏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之前首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同时,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会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定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就业质量是教学质量的折射,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学校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积极开展学科改革,加强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三年制中职学生的人才规格,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分析,加大技术实践训练活动的课时比例。要以“必须适用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合理选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
3.强化学生实践操作
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专业的特点,我们必须大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和实践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努力改变“实验从属于理论”和“实验服务于理论”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尽可能做到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活动(环节)的一边连接着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另一边连接着(未来的)岗位技能。因此,我们要加强实践操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选取项目(或内容),使它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切不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操作而操作。为了有效指导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实践活动效果,让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实践操作或实践训练课教学班级人数应该控制在20~30人。
4.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必须广泛利用企业的技术、市场和专业人才等优质资源,首先,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紧密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做好规划,避免闭门造车。其次,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到校外实训基地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熟悉和体会企业文化,在生产的过程中巩固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技能是关键,质量是核心。因此,衡量中职教育好坏是看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满意就业,做到真正符合社会岗位需求。要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质量的关键是要提高中职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增加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靠自己刻苦努力,另一方面要靠学校因地制宜,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摸索出符合国情、校情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1]蒋绵绵,黄鹏程.泉州地区应用电子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2]周少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3]陈新.中职生就业质量低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分析[J].职业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