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出纳实务》课程开发探索
2014-06-13浙江蓝晓宁
浙江 蓝晓宁
一、问题的提出
1991 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改的核心理念。
高职会计专业旨在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面向的重要就业岗位之一就是出纳岗位。《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本技能》,后续课程是《财务会计》等。《出纳实务》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中起重要支撑作用,其主要培养学生出纳岗位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等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出纳工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出纳岗位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出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将“工学结合”模式贯彻于《出纳实务》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现实的问题。
二、出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出纳岗位的工作内容、过程、要求等进行调研,并在出纳岗位进行顶岗工作,认为出纳岗位的工作主要是处理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出纳报告与工作交接等。因此出纳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法》等进行现金业务处理的能力,以及银行结算业务处理能力、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能力、出纳报告与工作交接处理能力。
图1 企业出纳岗位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开发
(一)课程内容选取思路
1.根据企业出纳岗位职业能力选取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出纳岗位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等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包含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出纳报告与工作交接等内容。
2.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选取的内容与时俱进,将企业发展中要求出纳掌握的新内容纳入课程中。例如目前较多企业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比较倾向于使用网上银行进行结算,这在以往的企业资金结算中是没有的。因此,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应将网上银行结算业务纳入到银行结算业务的课程内容中。
3.结合学生考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选取的内容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相结合。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支付结算”、《会计基础》中的“会计凭证”等内容与出纳岗位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相交叉。因此对于这些内容的选取,不仅仅是从出纳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设计,也是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标准进行设计。课程选取的内容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选取的内容
按照以上思路,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出纳基本认知、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出纳报告与工作交接。其中,现金业务包括现金的管理、现金收入业务、现金支出业务、日清月结;银行结算业务包括银行结算账户、支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委托收款结算、托收承付结算、汇兑结算、信用卡结算、网上银行结算;国际结算业务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
图2 课程内容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1.按工作业务类型组织教学项目
课程按出纳工作业务类型划分为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出纳报告与工作交接等教学项目。在每个项目下,划分若干子项目,在每个子项目下设计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工作任务。例如在“银行结算业务项目”——“支票结算”中,设计了领购支票、提现备用、支票购货、支票销货、支票背书转让等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有其明确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当学生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也就完成了出纳岗位“支票结算”的工作项目。
2.按工作过程组织具体任务
按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有序地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注重每个环节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例如“提现备用”工作任务,按“登记支票领用登记簿——填制支票——到银行提现——根据支票存根联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这一工作过程有序进行,使学生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身临其境地学习与体验该工作任务,学习到要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
3.多个“虚拟企业”,多套工作业务
为了培养学生的出纳岗位职业能力,就必须学做结合,反复训练,可以建立多个“虚拟企业”,设计多套工作业务。一方面,利用合作企业工作业务资源、学校教学资源,建立“虚拟企业1”,将企业的出纳岗位工作搬进课堂,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建立“虚拟企业2”,在实训中对工作任务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教学设计
可以通过模拟企业进行项目教学,带领学生完成出纳岗位的各项任务,利用校内的课堂学习、合作企业的观摩学习、顶岗实习,较好地保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
在以工作业务类型组织教学项目的基础上,利用企业调研、顶岗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出纳业务资料,设计出若干前后联系、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出纳岗位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时,按工作过程有序地组织教学,带领学生边做边学,将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融入其中,使学生掌握出纳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三)以“虚拟企业”进行教学
利用从合作企业获取的第一手出纳工作业务资料、学校多媒体系统、实训室、出纳操作软件等建立“虚拟企业”。一方面,将企业的出纳岗位工作搬进课堂,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实训,对工作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熟练掌握知识、技能。
(四)以“真实企业”提升教学
利用课程开发的合作企业,领学生分批进行观摩学习。利用假期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五、教学实施
(一)师资条件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具备企业出纳岗位实践锻炼的经验。因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教给学生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
(二)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法。在教学中使用“模拟企业”,操练出纳工作任务,并让学生每4人组成一组,分别交替担任“出纳”主角以及财务经理、会计,增强情境真实感,明确学生在小组角色中的责任,从不同角度全面训练学生技能。2.任务驱动法。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承载欲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引领教学、驱动学生的学习,达到学生“做中学”的目的。3.案例分析法。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分析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现场观摩法。教师分批带学生到合作企业财务部出纳岗位观摩,熟悉出纳工作环境、内容以及过程,增加感性认识。
(三)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大屏幕投影、实物展示等有效实现教师讲授和操作演示、学生操作和互动交流,实现学做一体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安排教学案例分析、课后工作任务等,实现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建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平台。
六、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可以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具体工作任务、单项技能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是对综合工作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40%。考核指标按照现金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出纳报告与工作交接项目的具体工作要求制定,具有全面性、系统性。
[1]戴士弘.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上)[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戴士弘.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