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头悬位复位法治疗前半规管BPPV疗效观察

2014-06-12邢东升修世国樊新胡玮王丹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耳石规管体位

邢东升 修世国 樊新 胡玮 王丹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外周前庭疾病,主要分为后半规管BPPV,外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PPV,AC-BPPV)以及混合型BPPV[1]。目前针对水平面半规管BPPV复位方法很多,但国内针对AC-BPPV治疗的方法很少报道,主要应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没有专门针对AC-BPPV的治疗方法,直到2009年Yacovino等[2]提出了深头悬位(deep head hanging maneuver,DHH)复位法。本研究采用DHH复位法治疗了42例AC-BPPV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观察对象为2011年12月~2013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单侧AC-BPPV的患者42例,患者均在发病1周以内就诊,发病前无精神心理疾患。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3岁~72岁,平均45.33±12.18岁,病程0~7天,平均2.57±1.99天;对照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25~71岁,平均44.38±11.67岁,病程0天~7天,平均2.48±1.94天。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1.2诊断标准[1]:①典型病史:头部位置改变导致的眩晕,没有听力障碍;②Dix-Hallpike试验:阳性,或可见垂直、旋转性眼震;③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患者头向患侧转45°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20°~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 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 min。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病史,并进行常规耳科检查。

试验组采用DHH复位法(图1)[2]:首先患者取端坐位,面向前方,然后迅速平卧,头悬垂30°~45°,然后保持平卧位,抬头约与水平面呈30°,最后缓慢坐起,恢复至端坐位。每个体位保持30 s~1 min或至眩晕消失,共治疗1个循环,治疗后建议患者健侧高枕卧位12 h。

对照组采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3]: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向下垂30°,然后患者头部向健侧转90°,患者头部连同身体继续向另一侧转90°,最后患者缓慢坐起,头略向前倾20°~30°,持续2 min。每种体位保持30 s~1 min或至眩晕消失,共治疗1个循环,治疗后建议患者健侧高枕卧位12 h。

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治疗后1周复查,症状未改善者重复上述治疗,随访3个月。

1.4疗效评估标准[1]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或任意一项加剧或转为其它类型的BPPV。

图1 DHH复位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软件,组间有效率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第一次治疗后有18例(85.71%)患者痊愈,3例患者1周后经过第二次治疗后痊愈,随诊3个月内无复发病例,总有效率100%(21/21);对照组第一次治疗后有15例(71.43%)患者痊愈,4例患者1周后经过第二次治疗痊愈,随诊3个月内均未复发,2例患者反复多次不能控制,改用DHH复位法治疗两次后,随诊3个月内均未加重,故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48%(19/2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0,P>0.05)。

3 讨论

BPPV发病机制是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粘附到壶腹嵴并随体位改变而引起发作性眩晕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通过身体、情感和心理三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C-BPPV发病率很低,占BPPV患者的1%~15%[4~6],主要应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1]治疗,以往没有专门针对AC-BPPV的治疗方法,因此AC-BPPV患者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2009年Yacovino等[2]提出了DHH复位法,在DHH复位法中,脱落的耳石随着体位、序贯头位的改变运动至不同位置,患者处于仰卧悬头位时耳石运动至前半规管顶端,仰卧抬头位时耳石运动至总脚,坐位时耳石恢复至前庭。在Dix-Hallpike试验检查时,患者眼震标志性不显著,可能存在左、右耳误判的情况,导致针对性的改良Epley法复位并不能使耳石复位;而DHH复位法在AC-BPPV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患者是左耳发病还是右耳发病,从空间上均能达到耳石复位的目的,因此部分经反复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无效的AC-BPPV患者依然可以尝试DHH复位法。从文中结果看,应用DHH复位法治疗的21例AC-BPPV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应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的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48%,两种方法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中2例经Epley手法复位无效的患者再经DHH复位治疗均治愈。说明DHH复位法治疗AC-BPPV效果好,且操作简便,无论患者是左侧患病还是右侧患病均可顺利完成DHH复位治疗,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

2 Yacovino DA, Hain TC, Gualtieri F.New therapeutic maneuver for an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 J Neurol,2009,256:1851.

3 Parnes LS,Agawal SK,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J].CMAJ,2003,169:681.

4 Korres S, Balatsouras DG, Kaberos A, et al. Occurrence of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ment i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ogy and Neurotology,2002,23:926.

5 Lopez-Escamez JA, Molina MI, Gamiz M.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d positional downbeating nystagmus[J].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2006,27:173.

6 Balatsouras DG, Koukoutsis G, Ganelis P,et al.Diagnosis of single- or multiple-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Nystagmus[J].Int J Otolaryngol,doi:10.1155/2011/483965.

猜你喜欢

耳石规管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