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维导图?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2014-06-10庄少芸
【摘要】指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梳理习作素材,学会构思,学会表达,让习作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梳理;构思;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学生在习作中仍然存在着无从选材,写作中详略不当,内容不够具体等问题。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用文字将习作想法“画出来”,通过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梳理素材,发散思维,理清思路,学会表达,让习作教学更加有趣增效。
一、借助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素材
思维导图以习作主题为重点,形成一个中心点,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内容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合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
不管是平时的习作训练或是考场作文,学生一看到作文时,在“写什么”方面经常花较多时间,绞尽脑汁在想究竟要写什么内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之后,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梳理、罗列出所想到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来选择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素材进行习作。
在习作复习课中,我出示习作题目“乐”,具体要求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要求把你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乐事,写一篇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可以说家里发生的乐事;可以从社区发生的事情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广阔了,梳理了很多素材。于
是,师生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张思维导图(见导图一)。
【导图一】
学生根据素材开始筛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挑选一件认为特别快乐的作为习作内容。有的学生认为班级举行的“搭纸牌大赛”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有的学生认为是观看为厦门马拉松喝彩的拉拉队比赛最快乐最有意义;而有的学生认为深夜躲在被窝里窃读快乐而又惧怕,但是更多的是读书的快乐……于是有的题目是“燃烧的纸牌”,有的题目是“体验节真快乐”,有的题目是“夜半窃读乐无穷”等。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丰富其生活的同时,要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并积累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有挖掘不尽的“宝藏”。在梳理、积累作文素材中,借助导图帮助学生把想法外化出来,适应了习作的需求。
二、运用导图 引导学生学会构思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的关于习作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透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几个字眼,我们不难发现,指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表达有序有物有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学生已经明确要“写什么”了,那么“怎么写”,指导学生如何构思,如何谋篇布局就是执教者要思考的问题了。
在指导学生运用导图表达构思时,我要求他们用标注“关键词句”的方法,把要表达的内容简要记录并注明详略写;写作能力较高的同学还可以标注想采用的修辞手法。一位同学的《深夜窃读》是这样用导图表达她的构思的(见导图二)。她构思的导图清晰,特别是在准备描写窃读的过程时,有犹豫的心理,有寻找书籍的着急,有窃读的快乐,有生怕妈妈发现的惧怕,还有告别书籍的不舍;一目了然的构思让这位同学的行文文从字顺、生动具体。
【导图二】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才能使作文条分缕析、主题彰显。“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在习作前思考文章应当围绕哪几方面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确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应当如何衔接等,在构思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依托导图 激发学生主动表达
【导图三】
每一次的习作指导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思维的革命,他们在短时间内要思考习作的素材,要构思习作的提纲,要形成完整通顺优美的文章,的确是不容易的。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构思写作提纲时,运用了在导图中标注关键词语的方法对于帮助他们表达很有帮助。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微型写作训练是我平时经常进行的片段练习,孩子们通过此举积累了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训练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能力,为连段成篇奠定了基础。以一位同学构思的《倾斜的伞》(见导图三)为例进行说明。
这位同学在构思《倾斜的伞》这篇习作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自己在雨中期待妈妈来送伞,接着写妈妈的爱让自己觉得温暖和感动;最后话锋一转,从妈妈的爱提升到所有家长们的爱让自己震撼。小作者的思路清晰,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要写的内容,并且标注关键词。在习作构思之后的“说作文”环节中,导图中的关键词帮助她主动、通顺、善于表达——比如在描述“期待”妈妈来接的时候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我期待妈妈来为我送伞。时钟滴答滴答地转着,像沙漏坠入我着急的心房。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立不安的我恨不得有一双千里眼,穿过迷蒙的雨雾看见妈妈的身影。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一摇一摆,好像也探头探脑地帮着我看看妈妈来了没有……”。
再如该作者在和同学们分享发现路上那把倾斜的伞后,带给自己的感受是“震撼”时,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在我们的前面走着一老一小两人,老奶奶正给小孙子打着伞,他们那把伞很大,却始终是倾斜的,整把伞几乎把小孙子包围住了。密密麻麻的雨滴争先恐后地落在老奶奶的肩膀上、腰背上、鞋子上和袜子上,老奶奶不时地打着喷嚏。我好奇地问妈妈:‘老奶奶的伞那么大,足够遮两个人,何必把伞全部倾向于小孙孙,自己却淋湿了身子,难道她不冷吗?妈妈歪着头轻轻答道:‘只有这样,她才感到不冷的!这时的我听到雨点声越来越大,再看看前面那把伞,也越来越倾斜了。我的内心震撼了!”……孩子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发散性表达,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说得具体生动。
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当孩子会写一段话了,主动表达了,何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呢?因此,在学生构思导图时,指导他们在要表达的内容旁边标注关键词句,对于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构建思维导图,的确能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庄少芸,1970年生,女,福建省厦门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摘要】指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梳理习作素材,学会构思,学会表达,让习作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梳理;构思;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学生在习作中仍然存在着无从选材,写作中详略不当,内容不够具体等问题。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用文字将习作想法“画出来”,通过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梳理素材,发散思维,理清思路,学会表达,让习作教学更加有趣增效。
一、借助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素材
思维导图以习作主题为重点,形成一个中心点,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内容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合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
不管是平时的习作训练或是考场作文,学生一看到作文时,在“写什么”方面经常花较多时间,绞尽脑汁在想究竟要写什么内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之后,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梳理、罗列出所想到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来选择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素材进行习作。
在习作复习课中,我出示习作题目“乐”,具体要求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要求把你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乐事,写一篇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可以说家里发生的乐事;可以从社区发生的事情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广阔了,梳理了很多素材。于
是,师生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张思维导图(见导图一)。
【导图一】
学生根据素材开始筛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挑选一件认为特别快乐的作为习作内容。有的学生认为班级举行的“搭纸牌大赛”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有的学生认为是观看为厦门马拉松喝彩的拉拉队比赛最快乐最有意义;而有的学生认为深夜躲在被窝里窃读快乐而又惧怕,但是更多的是读书的快乐……于是有的题目是“燃烧的纸牌”,有的题目是“体验节真快乐”,有的题目是“夜半窃读乐无穷”等。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丰富其生活的同时,要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并积累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有挖掘不尽的“宝藏”。在梳理、积累作文素材中,借助导图帮助学生把想法外化出来,适应了习作的需求。
二、运用导图 引导学生学会构思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的关于习作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透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几个字眼,我们不难发现,指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表达有序有物有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学生已经明确要“写什么”了,那么“怎么写”,指导学生如何构思,如何谋篇布局就是执教者要思考的问题了。
在指导学生运用导图表达构思时,我要求他们用标注“关键词句”的方法,把要表达的内容简要记录并注明详略写;写作能力较高的同学还可以标注想采用的修辞手法。一位同学的《深夜窃读》是这样用导图表达她的构思的(见导图二)。她构思的导图清晰,特别是在准备描写窃读的过程时,有犹豫的心理,有寻找书籍的着急,有窃读的快乐,有生怕妈妈发现的惧怕,还有告别书籍的不舍;一目了然的构思让这位同学的行文文从字顺、生动具体。
【导图二】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才能使作文条分缕析、主题彰显。“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在习作前思考文章应当围绕哪几方面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确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应当如何衔接等,在构思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依托导图 激发学生主动表达
【导图三】
每一次的习作指导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思维的革命,他们在短时间内要思考习作的素材,要构思习作的提纲,要形成完整通顺优美的文章,的确是不容易的。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构思写作提纲时,运用了在导图中标注关键词语的方法对于帮助他们表达很有帮助。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微型写作训练是我平时经常进行的片段练习,孩子们通过此举积累了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训练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能力,为连段成篇奠定了基础。以一位同学构思的《倾斜的伞》(见导图三)为例进行说明。
这位同学在构思《倾斜的伞》这篇习作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自己在雨中期待妈妈来送伞,接着写妈妈的爱让自己觉得温暖和感动;最后话锋一转,从妈妈的爱提升到所有家长们的爱让自己震撼。小作者的思路清晰,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要写的内容,并且标注关键词。在习作构思之后的“说作文”环节中,导图中的关键词帮助她主动、通顺、善于表达——比如在描述“期待”妈妈来接的时候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我期待妈妈来为我送伞。时钟滴答滴答地转着,像沙漏坠入我着急的心房。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立不安的我恨不得有一双千里眼,穿过迷蒙的雨雾看见妈妈的身影。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一摇一摆,好像也探头探脑地帮着我看看妈妈来了没有……”。
再如该作者在和同学们分享发现路上那把倾斜的伞后,带给自己的感受是“震撼”时,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在我们的前面走着一老一小两人,老奶奶正给小孙子打着伞,他们那把伞很大,却始终是倾斜的,整把伞几乎把小孙子包围住了。密密麻麻的雨滴争先恐后地落在老奶奶的肩膀上、腰背上、鞋子上和袜子上,老奶奶不时地打着喷嚏。我好奇地问妈妈:‘老奶奶的伞那么大,足够遮两个人,何必把伞全部倾向于小孙孙,自己却淋湿了身子,难道她不冷吗?妈妈歪着头轻轻答道:‘只有这样,她才感到不冷的!这时的我听到雨点声越来越大,再看看前面那把伞,也越来越倾斜了。我的内心震撼了!”……孩子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发散性表达,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说得具体生动。
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当孩子会写一段话了,主动表达了,何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呢?因此,在学生构思导图时,指导他们在要表达的内容旁边标注关键词句,对于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构建思维导图,的确能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庄少芸,1970年生,女,福建省厦门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摘要】指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梳理习作素材,学会构思,学会表达,让习作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梳理;构思;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学生在习作中仍然存在着无从选材,写作中详略不当,内容不够具体等问题。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用文字将习作想法“画出来”,通过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梳理素材,发散思维,理清思路,学会表达,让习作教学更加有趣增效。
一、借助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素材
思维导图以习作主题为重点,形成一个中心点,每个段落或者每个内容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合起来就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
不管是平时的习作训练或是考场作文,学生一看到作文时,在“写什么”方面经常花较多时间,绞尽脑汁在想究竟要写什么内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之后,老师可以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梳理、罗列出所想到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来选择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素材进行习作。
在习作复习课中,我出示习作题目“乐”,具体要求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要求把你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乐事,写一篇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可以说家里发生的乐事;可以从社区发生的事情展开思考。学生的思维广阔了,梳理了很多素材。于
是,师生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张思维导图(见导图一)。
【导图一】
学生根据素材开始筛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挑选一件认为特别快乐的作为习作内容。有的学生认为班级举行的“搭纸牌大赛”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有的学生认为是观看为厦门马拉松喝彩的拉拉队比赛最快乐最有意义;而有的学生认为深夜躲在被窝里窃读快乐而又惧怕,但是更多的是读书的快乐……于是有的题目是“燃烧的纸牌”,有的题目是“体验节真快乐”,有的题目是“夜半窃读乐无穷”等。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丰富其生活的同时,要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并积累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时有挖掘不尽的“宝藏”。在梳理、积累作文素材中,借助导图帮助学生把想法外化出来,适应了习作的需求。
二、运用导图 引导学生学会构思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的关于习作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透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几个字眼,我们不难发现,指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表达有序有物有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学生已经明确要“写什么”了,那么“怎么写”,指导学生如何构思,如何谋篇布局就是执教者要思考的问题了。
在指导学生运用导图表达构思时,我要求他们用标注“关键词句”的方法,把要表达的内容简要记录并注明详略写;写作能力较高的同学还可以标注想采用的修辞手法。一位同学的《深夜窃读》是这样用导图表达她的构思的(见导图二)。她构思的导图清晰,特别是在准备描写窃读的过程时,有犹豫的心理,有寻找书籍的着急,有窃读的快乐,有生怕妈妈发现的惧怕,还有告别书籍的不舍;一目了然的构思让这位同学的行文文从字顺、生动具体。
【导图二】
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才能使作文条分缕析、主题彰显。“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在习作前思考文章应当围绕哪几方面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确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应当如何衔接等,在构思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依托导图 激发学生主动表达
【导图三】
每一次的习作指导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思维的革命,他们在短时间内要思考习作的素材,要构思习作的提纲,要形成完整通顺优美的文章,的确是不容易的。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构思写作提纲时,运用了在导图中标注关键词语的方法对于帮助他们表达很有帮助。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微型写作训练是我平时经常进行的片段练习,孩子们通过此举积累了语言,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逐步训练围绕中心写具体的能力,为连段成篇奠定了基础。以一位同学构思的《倾斜的伞》(见导图三)为例进行说明。
这位同学在构思《倾斜的伞》这篇习作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自己在雨中期待妈妈来送伞,接着写妈妈的爱让自己觉得温暖和感动;最后话锋一转,从妈妈的爱提升到所有家长们的爱让自己震撼。小作者的思路清晰,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要写的内容,并且标注关键词。在习作构思之后的“说作文”环节中,导图中的关键词帮助她主动、通顺、善于表达——比如在描述“期待”妈妈来接的时候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我期待妈妈来为我送伞。时钟滴答滴答地转着,像沙漏坠入我着急的心房。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立不安的我恨不得有一双千里眼,穿过迷蒙的雨雾看见妈妈的身影。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一摇一摆,好像也探头探脑地帮着我看看妈妈来了没有……”。
再如该作者在和同学们分享发现路上那把倾斜的伞后,带给自己的感受是“震撼”时,是这样表达的:“雨越下越大,在我们的前面走着一老一小两人,老奶奶正给小孙子打着伞,他们那把伞很大,却始终是倾斜的,整把伞几乎把小孙子包围住了。密密麻麻的雨滴争先恐后地落在老奶奶的肩膀上、腰背上、鞋子上和袜子上,老奶奶不时地打着喷嚏。我好奇地问妈妈:‘老奶奶的伞那么大,足够遮两个人,何必把伞全部倾向于小孙孙,自己却淋湿了身子,难道她不冷吗?妈妈歪着头轻轻答道:‘只有这样,她才感到不冷的!这时的我听到雨点声越来越大,再看看前面那把伞,也越来越倾斜了。我的内心震撼了!”……孩子以关键词语为中心,进行发散性表达,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说得具体生动。
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当孩子会写一段话了,主动表达了,何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呢?因此,在学生构思导图时,指导他们在要表达的内容旁边标注关键词句,对于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构建思维导图,的确能让习作教学有趣增效。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庄少芸,1970年生,女,福建省厦门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