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智慧和爱心转化“学困生”

2014-05-30韩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感化真诚尊重

韩莉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几年的工作体会,着重从教师尊重学生、感化学生,释放爱的光芒,以此来找回学生的自信,以真诚换取学困生的进步等方面来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学困生;尊重;真诚;信任;爱心;感化;闪光点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对挽救、教育那些看似没有希望的学生,关键就是不要放弃对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希望。“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犹如一条船,他的求知欲就是船上扬起的帆,而老师的要求就是不断地给学生送去适合于方向的风,让他们充满理想的风帆涨满,学困生欠缺的就是让他们能扬帆的风。不少教师对学困生丧失信心,不予以关心和尊重,甚至对他们采取简单的粗暴方式。其实,学困生心里更深藏着对平等和被尊重的渴望。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从感情上尊重和信任他们,从学习上帮助、辅导他们,从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一、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学困生,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首先谈一些他们比较感性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有时我会跟他们在一起上网。当然,利用课外活动和他们一起打球、做游戏也是拉进彼此距离,进入他们感情世界的好方法。当取得信任,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都会很主动地谈到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有时显得特别无助,往往这时候我才会跟他们分析要害。让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只会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大姐姐。再从侧面了解他们过去的一些情况,并在日后的交流中,我真诚地告诉他们,其实他们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学不好,只是方法不当而已,只要改掉原来不好的学习方法,拟订一份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能提高成绩的。然后帮他们指出原来学习方法不足之处,鼓励他们要多问。慢慢的,他们都再努力的改变着自己,学习态度已很明确,听课和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了。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心、交心和虚心。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批评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有一年,我刚接一个新班,我初次见到她时,觉得小女孩白白净净的,一双灵活的大眼睛看上去很聪明。经过一周的接触,证实了我的看法,可她为什么成绩这么差,作业一直不做呢?后来,我发现每次来接她的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她的姑姑。从姑姑口中了解到孩子的不幸:原来她父母已离婚,爷爷、奶奶早不在人世。她随父亲住,父亲忙着外出打工,无心管她。孩子的衣食住行便有姑姑代为照顾,孩子从小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再加上缺少父母在學习上的帮助,再聪明的孩子也无济于事。而她自己也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情绪低落,对学习更没有兴趣了。我听了暗想:我一定要帮她,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完了。在学习上我处处帮助她,并努力寻找她的“闪光点”。我在美术老师那里得知她对美术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她负责出一期板报。看到内容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板报竟然出自这个被人遗忘的同学之手,同学们都惊奇了。这时,我充分地肯定了她的劳动成果,并让她担任板报组组长。她从大家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自信心一点一点地积聚起来了,人也变得开朗了。同时,我发现她有一个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也适时在班上表扬她。想不到我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扬使她产生了巨大的动力,大家公认她变了,简直像脱胎换骨似的。

三、用心灵交流来感化学生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持久性差,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因而我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上课时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权利。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对待,共同要求,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总能耐心解答。课间或活动时,我常常主动跟他们聊聊,谈谈家常,说说笑话和社会新闻。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喜欢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当小朋友有什么不开心时,我会像好伙伴一样去安慰他。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底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灵性的人,坚信“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坚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一方面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感化真诚尊重
赏识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感化作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让爱心成为教育的桥梁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忏悔之于周朴园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