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品”入手,构建语文美丽课堂

2014-05-30李雪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四品中职语文构建

李雪莲

【摘 要】中职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对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起到十分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从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品悟思想情感之美、品析人物形象之美、品鉴艺术手法之美等四个方面,通过一个个典型的课堂案例分析,阐述了构建出中职语文美丽课堂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四品;构建;美丽课题

中职语文是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其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的那样:“职高学生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善于发现隐藏在课文中的种种美丽,学生定然会学得索然无味,其结果只能让学生讨厌学习语文,更谈不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了。因此,笔者一直尝试打造中职语文美丽课堂,让学生能在享受美的同时,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职语文教学美丽课堂的构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细细品味课文语言的精妙,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在老舍的《母亲》中,作者通过简朴的语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传神地描写了母亲的言行,表现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出嫁时,“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挣扎”“咬”“扶”“看”这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当除夕之夜,“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到家里,看望母亲,当时的母亲“笑”了;当听说我必须回校时,她“愣”住了,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一个“笑”字,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一个“愣”和一个“叹”,流露出了一个孤单的母亲内心的惊讶和失望之情。教学中,能让学生抓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通过诵读、联想,必能有更多的体会。

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先后四次来面馆吃面时母亲的问话,是很值得细细品味的。第一次:“……唔……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第二次:“……唔……一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第三次:“……唔……清汤荞麦面两碗……可以吗?”第四次:“……唔……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这里,第一次把要面的数量“一碗”放在后面,是她不好意思说出这个“一碗”的。第二次、第三次问话比第一次少了一个省略号,第三次还增加了面的数量,可以看出,母亲难为情的状态一次比一次轻。第四次问话的时候,母亲已经没有难为情了,因为他们已经战胜了困难。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句子多加比较、分析,才能品读出作者对句子表达的独具匠心。

二、品悟思想情感之美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很多课文都需要诵读,尤其是诗歌和散文,而反复诵读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品悟课文思想情感之美。

对于诗歌,笔者喜欢让学生在基本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蕴含的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是借劝酒为名,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全诗基调豪放,感情愤激,大起大落。当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诵读指导,让学生把握诗人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适当变换声调和节奏,努力表现出诗人开阔旷达的胸襟。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自然能理解诗人将豪迈的浪漫精神渗透在饮酒高歌之中,把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傲岸不屈的性格融于恣肆纵放、雄奇飘逸的诗风中。

对于散文,笔者更喜欢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直至读出自己的感悟,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朗读感悟。比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是一篇带有浓郁哲理思辨色彩的散文,说理与抒情融于一体,充满了情感美和理趣美。课文从个体生命的诞生,从亲情、友情和事业等层面满怀激情地剖析“我很重要”。从个体生命诞生的过程看,“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唯一的个体,进化的艰辛和出生的偶然都意味着“我很重要”。从亲情的角度看, “我很重要”不只为父母、为爱人,还为了孩子;不只为爱的接受,还为了爱的付出。作为朋友,“我很重要”是因为“我”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知音。对于事业,“我很重要”是因为“我”是自己“不可或缺的主宰”。在此基础上,作者用了三个“我很重要”独立成段,从“不习惯嘹亮地宣布”到“声音放大了一点”到“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层层递进,包含着情感转变和心理转变的过程,体现了个体意识觉醒的艰辛和兴奋之情,显示了作者的勇气和对生命的一种庄严的承諾。学生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体会到课文那种丝丝入扣的理性分析和淋漓尽致的动人情感。

三、品析人物形象之美

中职语文教材中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之美需要我们联系课文、背景等来细细体会。

如莫泊桑的《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就值得我们好好品析。这是一位出身平凡但颇有几分姿色的姑娘,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却不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渴望被人追求,却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很多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认定玛蒂尔德是一个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人,她的悲剧就是由自身的虚荣和肤浅造成的。这样的评价显然有失偏颇,不够客观和全面。于是,我让学生重新回到小说中,找找玛蒂尔德身上值得肯定的闪光点。于是,学生毫不吝啬地把“诚实”“善良”“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勤恳”“踏实”等赞美之词都送给了可爱的玛蒂尔德。至此,玛蒂尔德这一形象才具有丰富性,给人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又如拉索尔·贝克的《成长》中的母亲这一形象是“我”、多丽丝、出版社的管理人员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最具特色的。她率直、泼辣、急于求成、自信而又开明。上课时,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文章结构后,笔者着重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尤其是母亲,理解母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建议学生找出关于母亲对“我”的言行描写。一开始,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位不太近人情的母亲。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后,学生渐渐明白了母亲的伟大之处。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发现“我”缺乏闯劲,在八岁的时候就让“我”街头推销报纸;当“我”毫无销售成绩可言时,她总是适时激励“我”,并传授具体的推销技巧;虽然平时对“我”要求十分严格,但当“我”擅自用卖杂志的钱买了苹果时,非但没有批评,反而拍“我”的后背以示嘉奖;当发现“我”在生意场上没有指望,便为“我”留意新的行当,直到她发现了“我”的写作天才,并鼓励“我”当个作家。

四、品鉴艺术手法之美

每一篇课文都会运用独到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课文的主题或中心。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但无论课文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其目的都是为表现课文的主题或中心服务的。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品鉴艺术手法之美,并能学习它恰到好处的运用。

笔者很喜欢泰戈尔的诗歌《职业》。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以儿童视角来表达观点——自由无拘束,为他人带来幸福,就是最美好、最崇高的职业。在诗歌中,作者借孩子在一天三个时间段里的所见、所想、所愿,表达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看法。在孩子看来,小贩甜美的叫卖声给生活带来了快乐;园丁的挖掘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更夫整夜在街上巡走给人们带来了安宁和幸福。他向往自己能成为小贩、园丁和更夫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职业给人的感觉是自由地无拘束地生活。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另一方面则是着重一起学习第一节,并通过第二、三节的自学,让学生理解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在学习第一节时,笔者从第二段切入,通过“‘我所见到的是什么?”“为什么小贩会如此快乐?”“‘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然后,笔者让学生深入诗歌,自学第二、三节,分别解读“我”和“职业”。在解读“我”时,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想成为谁?”在解读“职业”时,笔者也设置了两个问题“小贩、园丁和更夫这些职业最吸引‘我的分别是什么?”“哪个词能概括在‘我眼中,三个职业的共通之处?”最后,学生也就明白了,看似平庸的职业,在孩童眼中,却意味着简单、纯真、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课文语言清丽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在诗歌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笔者还布置了作业——依照诗歌某一节的写法,表达自己对理想职业的向往之情。

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的情节跌宕起伏,在不经意间运用“留白”手法,给人以想象和再创作的空间。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就成功运用了多处“留白”的艺术手法。下面分享它被公认的最成功的一处“留白”。小说是由苏说的一段话——“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来结尾的。小说的结局是琼西脱离了危险,贝尔门画的最后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那贝尔门到底是怎样打着灯笼,拿着画笔、调色板,爬梯子上去在砖墙上画上这片叶子的?但小说前面没有交待,这就是小说留下的“空白”。小说正因为有了此处的“留白”,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让人意外的是,那样一片逼真的叶子竟然是没有什么艺术成就的贝尔门画上去的。但仔细看课文,就会发现这样的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课文还是恰到好处地埋下了伏笔——其貌不扬的贝尔门认定自己是楼上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琼西和苏)的看家狗;在得知琼西认为最后一片叶子掉了,自己的生命也将结束的时候,贝尔门曾提心吊胆地瞅着窗外那棵长春藤。小说就是因为有“留白”,才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当然,美丽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拥有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颗感知美的心灵。用心品味与体悟,必能收获课堂学习之美丽。

参考文献:

[1]趙惠娟《倾听 表达 交流——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析》,《考试周刊》,2012

[2]唐平娟《<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感受母爱畅谈亲情》,《陕西教育(教学)》,2010

[3]张国顺《泰戈尔<职业>之主题思想辩误》,《科教导刊》,2012

猜你喜欢

四品中职语文构建
“四品”古代诗歌,提升语文素养
探析“神、妙、能、逸”书画品评理论与代表作品
讲政治必须讲“四品”
多措并举 提升“四品” 医疗服务品牌建设工程进行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