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

2014-05-30刘刚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刘刚

【摘 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阅读活动的氛围,明确学生要达成的阅读目标,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目标,读有方法,读有感悟。通过英语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引导,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英语阅读能力的读者。

【关键词】主体参与;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和整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积极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个人参与(individual involvement)。个人参与阅读活动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求阅读主体(学生)心智的全方位参与;其二是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2)自我发起(self-initiated)。就某一次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动或刺激使其转化为自我阅读的需求,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的现状。

(3)自我评价(self-evaluated)。 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

目前,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尽人意。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阅读的教学过程。阅读课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基于文本理解的提问或讨论,或是流于形式,或是局限于教师和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大多数学生只是漠不关心的“听众”。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然会导致:①大多数学生会失去课内阅读实践的机会;②这类学生往往也缺乏“自我发起”课后阅读的动力。因此,高中阅读教学的方法必须加以改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对语篇内容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动力,读有目标,读有方法,读有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英语阅读能力的人。

一、主体参与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明确阅读目标,增强参与动力,激活参与主体

明确的目标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动力。针对学生对阅读目标不清的现状,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向学生提供阅读目标卡(见卡1、卡2和卡3),使其在明确阅读目标的基础上,产生达到目标的内驱力,增强参与阅读活动的欲望。

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根据全国高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阅读目标作出一般性规定。因此,我们在给学生提供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向英语国家对学生的阅读标准靠近。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这三张阅读目标卡,参与制定班级各学期的阅读目标和切合自己实际的个人阅读目标,使其明确近期和远期的阅读目标。

(二)优化阅读习惯,消除参与障碍,创造参与条件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高一新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且无法独立读懂阅读课教材的内容,教师不得不在课上花大量时间讲解,以求按规定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尽快优化高一新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其作为阅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消除障碍。教师应抓住学生刚进入高一这一“适应期”,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

1. 养成看读的习惯

读的方式包括声读、心读和看读等。从信息传输的速度看,读和看有质的不同。读的顺序是:词形、词音、词义;看的顺序是:词形 词义。一般来说,看的速度快于读的速度。阅读时,有的学生习惯地发出每个词的读音,有的学生发音器官虽没有活动,但在心里还是自言自语地读,这些都是声读现象。声读有助于增强语感,但是如果阅读活动仅停留在声读阶段,将会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从声读过渡到看读,培养其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能力。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训练学生看读的方法。

(1)利用PPT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快速看图入手,接着是词语、句子,然后上升到篇章的训练。例如,句子训练的具体操作如下:

① I am fond of my sister, but she can be really stubborn.

② 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

③ Once she has made up her mind, nothing can change it.

每闪现一句话,让学生口述这句话的内容,最后让学生把几句话连起来叙述。训练几次后,再由口述转为笔录。闪现句子的速度一般控制在3~4秒。

(2)限时训练。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3)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以课文为材料,训练学生划分意群,并按意群阅读的能力。例如 SEFC Book 1 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第二段的意群划分:

In the early evening / we always stop / to make camp. /We put up our tent and then we eat. After supper / Wang Wei put her head / on her pillow / and went to sleep /but I stayed awake. At midnight / the sky became clearer / and the stars grew brighter. / It was so quiet. /There was almost no wind - /only the flames of our fire for company. / As I lay beneath the stars / I thought about how far we had already travelled.

将文章按意义分成较大的意群, 既能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内容上。

(三)开展任务型教学,增加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质量

1. 把阅读的任务交给学生

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在主体参与方面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增加学生参加阅读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二是不断提高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深度和效果。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形式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 。以學生为主体的任务式活动,就是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并使阅读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操作要求、方法和步骤。这种任务式活动的目标不是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是增强阅读实践独立性的尝试和训练。在“任务式”活动中,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以SEFC Book 1 Unit 5, Elias Story为例,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阅读任务:

任务① 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学生四人一组找出文章中的生词,然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要求基础好的同学用英语解释这些单词,也可以查阅英文词典。以下是学生对文中单词的解释。

①Lawyer: someone who offers help of law.

②guidance: help and advice given to someone.

③legal: things related to the law (与法律相关的).

④Fee: money paid for going to school or park and so on.

⑤out of work: not have a job.

⑥hopeful: full of confidence or firmly think something will happen.

⑦attack: to hurt or beat sb with physical violence.

⑧Equal: to enjoy the same right.

任务②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四个框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读后给出答案。

Q1: Why did Elias visit Mandela?

Q2: How did Mandela help Elias?

Q3: What unfair situation did Black People face in South Africa?

Q4: How did Elias support Mandela?

任务③ 培养学生总结段落大意的能力。

首先,请学生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Part 1 (Para 1-2)

Part 2 (Para 3-5)

其次:请学生尝试总结段落大意。也许学生一开始不会总结或者总结得不到位,但只要教师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总结得越来越好。

Part 1: Elias led a hard life before he met Mandela.

Part 2: Eliass life changed and something that Mandela did for the black people.

任务④ 培养学生段内分层的能力。训练学生段内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把握句子,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英语行文的规律。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一段文字进行分层。

I needed his help because I had very little education. I began school at six. 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for only two years was three kilometres away. I had to leave because my family could not continue to pay the school fees and the bus fare. I could not read or write well. After trying hard, I got a job in a gold mine. However, this was a time when one had got to have a passbook to live in Johannesburg. Sadly I did not have it because I was not born there, and I worried about whether I would become out of work.

经过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段文字分为如下四层。

I needed his help because I had very little education. ‖I began school at six. 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for only two years was three kilometres away. ‖I had to leave because my family could not continue to pay the school fees and the bus fare. I could not read or write well. After trying hard, I got a job in a gold mine. ‖However, this was a time when one had got to have a passbook to live in Johannesburg. Sadly I did not have it because I was not born there, and I worried about whether I would become out of work.

第一层:Why did I need his help ?

第二层:The situation in which I was studying

第三层:I received poor situation and got an average job.

第四层:I was faced with a problem of not having a passbook.

2. 把写作纳入阅读教学

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具体做法是:第一节阅读时,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阅读格式卡,教师在接下来的几节阅读课上,让学生根据卡上的要求做阅读笔记。

记阅读笔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积累知识和养成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只是辅助性的。阅读课一定要坚持以读为本,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使记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额外的负担。

3.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阅读课中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思想的表达和感想的交流更为重要。从阅读的规律看,每个学生阅读后的感受各异。例如在层次上有深有浅;从理解的角度而论,见仁见智。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

(1)交流阅读笔记 。四人一组互相阅读笔记,经常变换小组组合。让学生阅读之后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是学生对阅读效果的一种自我评估。在这种评估中,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功或不足之处,巩固正确的阅读方法,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2)共同讨论。阅读后的課堂讨论可以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分析、概括和评价等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展。

交流和讨论都是“说”,而“说”的背后需要更深入地“读”。如果不认真读,就说不出来或说不好;不悉心揣摩课文,就不能很好地借鉴课文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把说、读、写等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四)拓展阅读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

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的频率就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对学生来说课内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都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限制的。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学生不为“应试”而读,不只为“分数”而读,这时的阅读才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因为这是学生主体自我发起、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和评估、自我丰富和提高的阅读活动。为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 搞“书讯交流”

鼓励学生两周读一本英语简易读物,并撰写一篇“好书介绍”;班内定期组织“书讯交流”活动,相互介绍好书。

2. 开展“Morning Report”活动

首先,我为班级学生每学期推荐5本经典的英汉对照小说。一个月之后,在班级里开展每周一次的“Morning Reprot”活动。以所读小说为基础,让学生分组汇报所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以及自己的感悟。

二、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2009.6 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2]2011.9葛炳芳:《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阅读教研与行动改进》

[3]2011.9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

[4]2013.6 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5]2013.9 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