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市场与保险业的发展
2014-05-30周旭
周旭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正在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我国金融业的崛起更是令人瞩目。本文探讨了我国金融改革创新极其发展特点,并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我国;金融市场;保险业;发展现状;特点分析
1 我国保险市场的金融创新
金融改革创新在经济学中的实质是获得潜在保险的货币利润,其开展原因有二:一是对金融业潜在利润的诱惑;二是迫于金融市场的环境压力。基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的需要,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行了金融体制和手段上的改革创新。目前,金融创新有以下两种形式:(一)金融体制的创新,以政策、法律和法规出台的创新形式;(二)金融手段的创新,区别于传统的保险业务。我国农业保险1982—1998年均由中国人名保险公司单一承办,农业保险费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历史较短,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还处于初创阶段,所以呈现出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水平落后的现象。
2 我国金融的发展特点
2.1 金融保险的需求层次较低,表现为以满足投保人的安全需要为主
目前我国保险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性保险主要包括农业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根据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即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保险业正是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只是满足了投保人的安全需要这一较低层次的需要,而对于其他需要层次还未涉足或者说涉足较少。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了社会资本总量和消费后的剩余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保人的购买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外,产生了对现有资产的风险意识,他们开始担心这些自己这些资产会在将来收到破坏和损失。这就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机构不得不相应增加保险业务容量和险种以适应日益增多的投保人的需要。由此可见,我国保险经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怎样弥补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将是推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2.2 金融机构多样化和保费增值途径的多样化
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和保费增值途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进而可以总结出以下我国金融业的两个特点:
(一)金融体系市场化导向引起金融机构多样化。我国的金融体系已发展成为“不同于单一的银行制度,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骨干,多种非商业银行并存的经融体制”打破传统的由人保一家垄断的保险市场格局,我国保险市场的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趋势,也可以说成是由我国的政策性调节向市场性调节的转变,这是一种金融体系的利率调节机制的变化。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市场化调节已成为金融体系利率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成分,而政策性调节已经不再是主导的调节方式。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客观经济实际在完善我国保险业体系的同时,在参与市场竞争规律的背景下,多样化的经融机构也为保险客户提供了更多、更优的多重选择。
(二)金融业务组织方式的增加引起保费增值途径的多样化。传统以人保的金融业务组织的形式较为单一,经过七十年代至今的创新发展,我国现有的金融组织方式已经增加了很多,比如保险公司、信用机构(如信用合作社)平安保险公司、金融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由于社会经济通货膨胀会给银行的保费增值方式带来保费贬值的负效应,改变传统的将保费单一存入银行通过利率保值增值的方式,转向银行利率和市场投资并存的实现保值增值的方式。这种金融业务模式保费增值途径的多样化,即银行利率和市场投资并存的手段分散了保费增值的风险。
3 总结
我国保险业在与国际化接轨的进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保险业的法制建设与发到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比如“‘近因原则这一被国际保险业普遍运用的原则在我国缺乏适用的法律依据及其实践”。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是我国政府应该大力扶植的一项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剧,经济分工也会日益趋于明显,导致人们的资产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保险业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保险也势必要加大我国保险业的法制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对多样化资产分配方式的保险险种的相应配置,扩大承保范围,加强承保力度。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J].经济问题,2012,02:91-95.
[2]杨晓荣.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01:147-149.
[3]胡良,陈静.通货膨胀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探析[J].保险研究,2012,01:30-35.
[4]黄英君,陈晔婷.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2,01:36-41.
[5]孙立行.探讨金融市场发展对提升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作用[J].世界经济研究,2012,09:8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