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模式研究

2014-05-30黄磊冯永纲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模式

黄磊 冯永纲

【摘要】本文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的诸多困境入手,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在缺陷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一种以交往实践观为理论依据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有助于根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诸多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

一、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建立在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社会历史情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以共同的交往客体为中介,并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借助于语言或者非语言符号系统,以建构主体合乎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精神世界为目标所进行的对话、沟通和交流的主体间交往实践的整個过程。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范式转换路径

(一)范式转换路径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人类之所以能创作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从愚昧走向文明,主体性哲学居功至伟,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由于传统的主体性哲学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西方的主体间性理论并没有彻底完成对主体性哲学的扬弃,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没有完全解决传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遗留的问题,也不可能完全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性范式下产生的内在缺陷。

(二)范式转换路径二:从主体间性到交往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从静态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交往实践和生产实践,这两种实践活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交往实践就是指主体之间在认识和改造共同客体基础之上进行的语言、精神、物质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物质交往一般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在人们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上的交换。在人类历史上,物质交往经历了以物易物的形式到商品货币形式;精神交往主要是指人们在思想、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对话、沟通和交流。”

三、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交往理念的变革:从工具理性到人本主义

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从生产实践转向了交往实践,在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必须变革交往理念,实现从工具理性到人本主义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学说,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贯彻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体而言,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必须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性思维。关系性思维是在交往范式下的合理的思维模式,它要求以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来看待他人,也就是说,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地位,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成是在共同教育客体基础之上的人和人的交往实践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其次,必须从线性思维转向非线性思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只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身出发,忽视客观外在条件和受教育者的特殊情况,沿用固定的方式和方向去塑造类型化、标准化的人格。这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思维模式,它把受教育看成是一堆无生命、无区别的生产资料,目的是生产出来标准的产品。但是,受教育者是现实存在的个人,他们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看到受教育者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成长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

(二)交往方式的变革:从单向灌输到平等对话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转变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交往方式,从单向灌输转向平等对话,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抵御腐朽思想对受教育者的侵害。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是教育者一个人的努力结果,而是教授和同化、吸收的双重作用的结果。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以民主的精神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把教育活动建立在平等的对话、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体情况,聆听受教育者的心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创建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第二,建构沟通、对话的交往平台。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构建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可以帮助教育者及时收集受教育者的相关信息,便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及时调整教育内容、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只有通过建立的这个沟通的平台,才可以真正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实现双向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第三,建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交往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的统一。在日常交往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他们平等对话、相互影响。在非日常交往中,教育者却有着先天的主导地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教育者作为成熟的主体,并且接受了专门的训练,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在主体间平等对话的教育方式要求之下看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对话是建立在教育者的引导前提之下的。

(三)交往领域的变革:从“知性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的唯一基础,离开了生活的道德,道德将走向虚无。”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现实化。现实化也就是反對理想化、虚无化。我们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从受教育者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出发,贴近生活,既要体现出先进性又不失普遍性,既关注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也不忽视人的物质追求,既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又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内容生活化。我们要特别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资源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升华,力求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而不失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和政治口号,才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亲和力,才能调动广大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怀特海曾经说过说:“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第三,手段多样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增强,单向的理论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遭到越来越多人的排斥,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手段进行改革。“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施实施教学,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如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通过网络阵地传递教育信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生活场景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式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2] 邝丽湛.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模式》[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祖嘉合.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07

[4]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M]. 人民出版社,2007

[6] 孙正聿.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7] 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 《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 上海三联书店,1996

[9] 何中华. 《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 《学术月刊》,1995(10)

[10]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1997

[11] 张耀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人民出版社,2006

[12] 彭未名.《交往德育论》: [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14]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 人民出版社,6(9)

猜你喜欢

模式
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