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引导“三步走”
2014-05-30李海运
【内容提要】 网络技术与应用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了传播格局,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怎么引导网络舆论成为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崭新的现实课题。因此,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和完善机制是引导舆论、树立网络自信的关键三步。
【关键词】 网络舆论 引导 三步
【作者简介】 李海运,山东泰安东平县社科联秘书长。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4-0050-02
网络技术与应用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了传播格局,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怎么引导网络舆论成为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崭新的现实课题。因此,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和完善机制是引导舆论、树立网络自信的关键三步。
一、转变观念,认真学网,引导网络舆论贵自知
转变不想引导的传统保守观念,树立持续学习的观念。部分领导干部满足于传统的学习和工作模式,认为看文件、开会议、读报纸是获得和传达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不懂网络和网络舆论的“网络边缘人”。学网懂网用网,是工作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群众的需要。网络不是学不学,而是如何学精、弄通、用好的问题。网络舆论不是想不想引导,而是如何引导,向什么方向引导的问题。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与网俱进,加强学习,练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引导网络舆论的基本功,真正把网络作为汇集民意,倾听民声的平台,引导网络舆论更好地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贡献建设性力量。
转变不愿引导的管理特权观念,树立平等交流的观念。部分领导干部满足于对传统媒体的行政管理,仅注重信息的单向传递和直接灌输,不考虑受众者的感受。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等优势,造就了网络民众地位平等,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界限,抛除层级观念约束,没有现实生活限制,不受政治权威主导,自由行使话语权。引导网络舆论,要顺应媒体发展大势,尊重网络传播规律,转变管控特权思维,摒弃地位优势心理,消除行政命令的口气,以平等交流的心态对待,给网络民众平等的主体地位、政治身份、参政机遇和网络权利,不断消除官僚主义作风,尊重彼此存有的差异却又平等对话交流。
转变不敢引导的畏惧批评观念,树立开放包容的观念。因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们的网络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网络法治还不是很健全,网络话语权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而被滥用,网络谣言颠倒黑白,网络暴力损害网民权益,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相当风险,网络舆论环境生态失衡。部分领导干部因此视网络舆论为“洪水猛兽”,无视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真出了事就封锁消息,隐瞒真相,拖着不说,敬而远之,视而不见,不敢触网更不敢引导。新媒体时代,民众网络化生活已成为常态。关心并调查政府在做什么,全面监督和直接批评领导干部也成为常态,我们要控制畏网情绪,克服恐惧心理,主动触网用网,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开放包容的胸怀,务实清廉的底气,公开透明的行动,自觉接受网络舆论全方位监督,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培塑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网络形象。
二、提升能力,积极用网,引导网络舆论靠自觉
提升吸纳网络民意的能力,增强引导的主动性。在“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我们要尊重网络民众的热情,俯下身子,加强与网络民众沟通交流互动,积极了解、收集社情民意,准确地认知解读,认真研判吸收网络信息,增强对网络民意的吸纳能力,低成本打捞天下智慧,真正驾驭网络、主动引导舆论。
提升化解网络危机的能力,增强引导的时效性。在信息透明度日益提升、民众知晓欲不断高涨的当今社会,采用“捂”“堵”“压”“拖”等方式应对舆情危机,已不合时宜。敏感舆情出现后,尽快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理性辨析,准确把握网上舆情及其发展态势。经过科学研判,进而对症下药。对于影响大、关注度高、走势趋热、可能产生恶劣影响的舆情,必须快速反应、以快对快,牢牢掌控对事态的“第一定义权”和“第一解释权”,主动发出权威声音引导舆论,努力提高应对处置的时效性。
提升扩展网络阵地的能力,增强引导的针对性。每个具体网络应用的背后都有特定偏好的用户群体,我们要拓展舆论阵地,加快当地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加强党政机关单位门户网站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网站,推动综合性商业网站规范发展。熟练运用官方网站、媒体网站、网民留言板、官方微博、博客、微信公账号以及网络发言人、网评员等新渠道、新载体和新手段,建构网上交流、互动和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群体,积极主动及时进行发布“私人订制”信息,以不同的风格,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口味。
提升丰富网络内容的能力,增强引导的权威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我们要从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着手,注重权威信息的发布,紧贴当前的社会形势,紧贴网络民众的思想要求,加强对党的大政方针和创新理论、焦点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态度,以真实的内容、透明的程序和公正的结论满足网络民众的所需、所盼、所求,不断增强引导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完善机制,妥善管网,引导网络舆论树自信
完善教育引导机制。根据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和群体的需要,开展国民媒体素养教育,提升整个民族的媒介素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赢得信息能量。普及网络法律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使网络民众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引导网络行业制定自律守则,加强自我教育,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落实行业规范、讲究社会公德、担当公共传播的社会责任。
完善突发应急机制。建立舆情监测队伍,增强预警意识,加强舆情监控。发现舆情,快速分析信息发布者的意图和网民关注的重点,判断敏感信息的真假和网上舆论的冷热,研究舆情发展的走向,把准苗头性、倾向性态势,进而制订应急预案,努力增强危机应对的预见性。创新信息发布机制。借助新兴媒体,善于“以新对新、以快对快”,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拍板的时效性,尽快发出权威声音。注重动态性发布,防止骤然形成舆论风暴,缓解公众的焦灼情绪,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在执行应急预案时坚持低调稳妥、依法处置、快速果决的原则,注重柔性管理,避免发生正面冲突,以防引起恶性炒作。
完善政务公开机制。政务公开、信息透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加强舆论引导的最有效的举措。提高透明度可以防止复杂网络世界中的各种不利猜测质疑和炒作,最大化压缩谣言流言形成和大肆传播。加强对政务信息公开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公开的内容,规范程序和时限,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民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监督。
完善长效规范机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和网络与信息安全要依法治网。完善网络新闻舆论监督立法,使监督法律化、制度化,促进网络舆论引导规范化、长效化。营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规范传播秩序,要在法治的框架下采取有力措施,既创造条件让公众更好地应用网络行使权利,也要加大力度对破坏网络秩序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行为进行打击惩戒纠偏。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化解网络舆论围观最终还要依赖于现实社会矛盾的化解。
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必须实现由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政府行政管理、立法规范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和网络民众自律等多种管理方式的转型。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运机制,创新社会化、法制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理顺工作机制,实现归口管理,专人负责,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综合处置,同时根据网络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及时、高效、合理地应对和解决各类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才能跟得上时代脚步,才能与网友感情合拍。
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系统工程。我们应从认知、实践和规范中主动学习,探寻规律,逐步提高,充分展示舆论引导“自信”。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