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4-05-30冯新志
冯新志
【摘要】 当前,创新教育的浪潮席卷全国,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永恒主题,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他以发挥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中学 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16-01
一、兴趣——创新的灵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 充分挖掘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同学们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提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使人们感受数学的思维美和方法美,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中的负担,而且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例如,复数概念的引入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今天以后的第22003天是星期几”的问题,必能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
二、创造性处理教材、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固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取知识,突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相讨论、多多交流、共同合作,保护学生的初等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
现行教科书本上的公式与定理等,往往看不到其发展过程,只见到完善的结论。要知道公式(或定理)的发现过程,就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具体的背景材料,通过观察、试验,类比、归纳提出需要证明的猜想(即公式或定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寻求真理的兴趣和喜悦。三、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创新,突破难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解题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完善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教学中,注意挖掘隐藏于课本知识中的思维方法。如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化归、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整体思想、模型方法、极限思想等等,明确告诉学生并阐明其作用,要经常渗透,反复再现。同时变解教学为思维训练,注意选编一些变式题、发散题及一些按常规方法解费力、而反思求异,联想类比可简解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上面例题,若采用常规方法,大大增加了运算量,学生很可能迷失方向。一般情况,在熟练掌握常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只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结构或常规解题过程,认识其特征或解题本质的东西,并联想已学的知识,往往能萌生问题的非常规解法,寻求简捷、独特、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作用。
总之,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