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示数学魅力,享受数学乐趣

2014-05-30张伟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习热情有效策略

张伟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否充满学习热情,乐于学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而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探索有效策略,给学生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感受数学魅力,使其在心田萌发探索数学的欲望,逐步培养并提高数学学习热情,由“盼我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关键词:学习热情;数学乐趣;有效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尤其是数学教学,知识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将教学变为呆板的传授过程,学生难以体会数学之美,无法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必不乐学.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教学艺术,让学生受到数学熏陶与感染,发掘数学之美,自主探究,体验数学乐趣,开始喜欢这门原本非常枯燥无味的课程.

■渗透数学文化,品味数学魅力

在学生心中,有这样一种误解,好像除了购物算账时运用数学知识,平时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貌似用途不大. 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数学不但是一种有效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文化精神. 虽然数学知识未用会遗忘,但在学习与工作中,所把握的思维方法、推理方法、数学精神与素养、科学研究与探索方法等,能够随时随地地产生作用,让我们终生受益.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数学文化渗透,既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也包括数学史、数学美育教育等,引导学生以美学观点来看待数学,用心触摸数学本质,寻找数学的内在规律,探寻数学的文化本性,发掘数学之美,感受数学蕴涵的人文精神,品味数学魅力的一面,让数学课堂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于无形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第一,以文化视角来思考数学,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穿插数学文化,将数学与美学、哲学等文化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振奋学生情绪,引发学生学习热情:(1)带领学生认识数学的发展过程. 如分析数学定义时,引入欧式风趣幽默化的哲学定义,或讲述相关的数学史,认识最初的定义雏形,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发展,使其以盎然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索. 如教学集合时,简单介绍集合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2)渗透美学教育,发掘数学之美,品味数学魅力. 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的美妙,如欧拉公式V+F-E=2,可谓“简洁美”的典型,以简单的公式总结出无数种多面体的共性. 再如等比、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

第二,结合教学内容,发掘背后的数学事件与故事,增添学习乐趣. 一般而言,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定理等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背后都有一定的人物轶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穿插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等,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学习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加深知识理解. 如教学解析几何时,需要简单介绍笛卡儿、费马等人的故事,渗透相关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等差数列》,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可穿插小高斯的便捷算法,引导学生获得正确有效的推导方法.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也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文化知识,拓宽视野,更发掘数学的美感与魅力,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

■优化数学活动,体验探索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读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去思考”. 这给教师的教学启示是: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与时间,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触摸数学本质.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数学学习是一件享乐之事,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师生变成一个统一体,相互交流互动,促进教学相长,而不是一味传授知识,一味指导学生怎样解题,剥夺学生自学的权利与体验乐趣.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合作,体验探索乐趣.

第一,学生自学,体验探究乐趣.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新知或问题,倘若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总结出定义、结论或探寻到答案,学生会倍感成就,会更积极地解决问题,更主动地探索新知.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自主获取的知识,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探寻方法与途径,解决问题,得到成功的愉悦体验,进一步产生学习欲望,感觉数学学习是快乐之事,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而教师只是提供情境,相机诱导,从旁提示,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构建新知,领悟数学真谛,领略数学的奥妙和快乐. 如教学《等差数列》时,出示若干等差数列的例子,要求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寻规律,试着总结等差数列的概念.

第二,讨论互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因应试教育影响,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师生互动甚少,数学学习是单调枯燥的模仿与记忆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智力渐渐窒息,学习热情逐步冷却. 另外,对高中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阻碍了思维碰撞.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讨论合作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互动交流中促进思维碰撞与互补、情感沟通、智慧交融.如教学《等比数列》,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是否可以运用倒叙相加法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再分组讨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分组展示推导过程,共享探究.

另外,教师还可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趣味知识讲座、趣味练习抢答或编写数学板报等,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元教学方式,增添学习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与主動探求欲望,使其“学中乐,乐中学”.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以生活为源泉,以信息技术为辅助,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热情焕发,动力十足.

第一,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改善认知环境,尤其是将传统手段与电教手段巧妙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呈现知识,让数学内容既严谨却不失生动,既准确明了却不失趣味,吸引学生注意,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如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变化功能,动态演示几何图形,将静态、抽象的文字语言变成动态直观的图象,可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 另外,利用几何画板交互功能,还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化理解,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比较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图象的关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时,需要绘制一定的图象加以分析,但手工绘图速度慢、精确性不高,而引入几何画板则可弥补上述不足,也使得教学更直观生动,提高教学效率.再如教学《棱柱、棱锥和棱台》,分析棱台的概念时,引入几何画板进行辅助教学,操作有关按钮,展示从棱锥分割为棱台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棱台,学会结合棱锥的性质总结出棱台的相关性质,感知数学之美,提高学习热情.

第二,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无穷、匪夷所思,也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并领略数学的色彩缤纷,感受生活的另一面趣味,体验数学知识的妙用,热爱数学,主动探寻、解析身边无处不在的数学. 首先,设置生活化问题情境,突显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如将彩票中奖、天气预报等问题引入概率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概率来解释生活与自然中的常见现象. 其次,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运用,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也给数学教学增添趣味,如教学立体几何时,引入拓扑学的趣味四色问题;教学三角函数时,穿插其在电视以及图象压缩中的实际运用. 另外,数学顺口溜、口诀、俚语等等也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语言更生动有趣,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除了上述策略与方法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分层性等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千姿百态、壮丽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学习是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学习热情有效策略
新形势下提高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研究
微课堂,大世界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走出高校武术教育的困境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