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铃响起的那一刻起
2014-05-30陈洁
陈洁
对小班新生的家访是教师与新生及其家长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初步了解新生的个性、兴趣、家庭状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概况,而家长和孩子也可以初步了解幼儿园及班上教师的情况,了解自己需为入园作哪些准备。这是帮助他们减轻分离焦虑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我们发现,一直以来,教师在家访时往往更关注的是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而家长也急于把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告诉教师。不知不觉中,双方都忽略了教师与孩子之间情感的建立。在这里,我来谈一谈我们在新生家访中是怎么做的。
一、家访前的准备
家访前,园部会统一通过“家校通”平台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访事宜。其中包括这样一些信息:一是告知教师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家长预约好家访的大致日程。二是提醒家长可以作些怎样的准备。如,提前告诉孩子老师姓什么以及老师要来家访的事,让孩子心理上有所准备;帮助孩子准备一段“自我介绍”,包括大声告诉老师自己的名字、喜欢的游戏和食物等;和孩子谈谈幼儿园是怎样的、老师是怎样的,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他、爱他;提前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要与教师交流的。三是婉言谢绝家长可能出现的对教师物质方面的馈赠,避免家长为此犹疑、焦虑,也避免家访时尴尬,让家长将注意力转移到切实有效的家访前准备工作中去。
教师也要为家访作必要的准备,除了要提前熟悉路线,与家长敲定家访的具体时间外,还要通过幼儿报名时登记的资料提前了解幼儿的基本信息,对家访中要交流的话题作一些思考,并准备一些可能用得上的资料、道具等。
二、家访中的六部曲
1.令人惊喜的小礼物
教师进门后伴随亲切的问候递上一件小礼物,在送出惊喜的同时开启家园合作共育之门。礼物不求昂贵精致,教师完全可以亲手制作,可以是一件折纸作品、一幅画、一张小卡片或一件自制小玩具。
孩子第一次见老师难免感到紧张、拘束,教师递上小礼物,适时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探究上,缓解了尴尬的气氛。教师和孩子之间也立刻有了可谈论的话题,比如说说卡片上画的是什么,用纸折成的鸟翅膀是怎么动的,小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可以怎么玩等。彼此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教师刚进门,家长也会有些不知所措,大家一起对于小礼物的谈论恰好是一种缓冲。在融洽的气氛中,话题可以自然地展开。小礼物虽然成本不高,但足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
2.温暖而亲切的拥抱
拥抱是爱的表现,是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交流。和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可以迅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减少彼此的陌生感。
有了前面围绕小礼物的一番互动,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邀请孩子和自己坐在一起,并渐渐把他抱在怀中,不至于让孩子因怕生而抗拒。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拥抱让他感受到了教师如母亲般的温柔和亲近;对家长来说,看到教师如此亲昵地对待孩子,也看到孩子愿意接受教师,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会很放心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托付给教师。多年来的家访经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拥抱很好地缓解了孩子和家长对于教师初次来访所表现出的紧张、不安的情绪,之后的互动和交流都会轻松很多。
3.调动气氛的小游戏
家访中,教师与家长之间要顺畅地交流一般不成问题,那么如何与孩子建立情感的连结呢?不妨从一起玩个小游戏开始吧!孩子有不同的个性,有的活泼大方,有的腼腆内向,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游戏方案,以适合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家访现场的具体情境。
伴随儿歌的手指游戏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鼓励孩子模仿着一起来做,并及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音乐游戏也很适合。如,可以将串铃、铃鼓、响板等乐器装进“魔术口袋”,让孩子摇一摇、摸一摸,猜猜是什么;可以选择孩子们熟悉的旋律欢快、歌词简短的经典歌曲,带着孩子边唱边表演;可以改编歌词,通过唱歌告诉孩子老师“很高兴认识你”“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可以哼着轻快的旋律,和孩子一起通过拍手、跺脚等玩节奏游戏。
如果有的孩子比较害羞拘谨,教师可以利用惯性、沉浮等科学原理变个魔术调节气氛。由于可以直观地看到有趣的现象,孩子会很感兴趣。如,用卡纸、报纸、牛皮纸、挂历纸等剪出各式花朵,和孩子一起将每朵花的花瓣向内折叠形成花苞,再把花苞一起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花苞在水中慢慢“绽放”了。由于各种材质的纸张吸水性不同,花苞绽放的速度会有快有慢。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并就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话。
开展小游戏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一是让孩子更加感受到教师的亲近、友好,进一步拉近教师和孩子的距离。二是让孩子知道幼儿园里的活动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他们对上幼儿园充满期待。对于让他们感到无比好奇的小魔术,教师也可以借此引导他们知道“上了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本领,到时候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了”。三是让家长看到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为家庭中的亲子互动作出好的示范。无论是进门时赠送的小礼物,还是互动中进行的小游戏,都是在利用真实的场景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念,让家长感悟到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为今后的家园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细致的访谈与调查
我们会通过一份精心设计的《小班幼儿入园情况调查表》全面了解孩子各方面的信息。以往我们都是在家访时把调查表带来给家长,请家长在入园时交上来。然而,我们渐渐发现其实家长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客观、准确、翔实地填写这份调查表,不然会忽略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忘了写明孩子的某些食物、药物过敏史,高热惊厥等病史,以及习惯性脱臼等生理状况,有时要到孩子入了园出了事故后教师才知道。也有的问题容易误解,导致家长填写了其他信息。比如,有的家长误将“午觉的入睡时间”理解为“睡眠时长”,其实我们是想了解孩子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以便在之后的保育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来关注孩子的午睡情况。还有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对一些信息忽略不填,这都可能造成我们之后工作上的困难。
因此,现在我们会在与孩子一起进行互动游戏时请家长先浏览调查表上的内容,在清楚调查内容后与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交流。交流时,我们会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交代清楚,以避免误解,另外也会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提问,提示家长不能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对调查表中没有呈现的问题,家长如觉得有必要的也可以具体交代,以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家访时间。
5.温馨、周到的“入园小贴士”
“入园小贴士”给予温馨、周到的提示,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顺利度过“入园关”。小贴士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孩子入园后表现出的一些不适应有些是因为环境和作息时间的改变而造成的。因此,小贴士中会呈现小班幼儿作息时间表和基本活动流程,提示家长可以从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等开始,帮助孩子逐渐过渡。比如,按照幼儿园的入园、饮食、午睡时刻调整好生物钟;给幼儿准备一个有把手的小茶杯,鼓励幼儿自己用茶杯接水喝;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子吃饭。
第二,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担忧会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会从成人的态度中错误地认为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因此,小贴士中会提示家长以童话式的口吻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特别是提醒家长不要做消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认为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以至于对入园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小贴士还会提示家长可以借着家访中教师赠送的小礼物开启愉快的话题,帮助孩子回忆与教师一起玩过的小游戏,激发孩子期盼幼儿园新生活的情感等。此外,小贴士还建议家长通过登录幼儿园网站或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等,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到幼儿园寻找快乐。我们告诉家长,应该坚信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第三,提示家长准备“爱心包”,其中包括替换衣物,特别是裤子要多备几条。提醒家长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最好不要给男孩穿前门襟装拉链的裤子,在孩子的衣服上绣上名字等便于识别、查找的标志,若孩子有比较依恋的物品也可以带来,它可以让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安心和舒适。
一份“入园小贴士”巧妙地把家园配合事项告诉了家长,有助于孩子和家长共同作好入园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6.难忘的合影
家访结束前,我们会和孩子来张合影,用相机生动地记录下那一刻的情景。这张合影会成为幼儿入园后《成长记录册》的第一份记录,寓意是从那一刻开始,孩子步入了新的人生历程。我们也会将这张合影布置到班级墙饰中,幼儿入园后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也会感到安心。我们还会将合影上传至网络上的班级论坛中,让同班孩子及其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联系。
三、家访后续工作
对小班新生的第一次家访,教师获取了开展家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幼儿园会要求教师以“家访记录”的形式对家访中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可以是对当时场景的白描式记录,反映幼儿入园前的家庭教养状况;也可以是夹叙夹议的评价式记录,根据家访时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反思与有针对性的策略;还可以根据家访中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专题式的“家长沙龙”提供依据,把家长工作做实、做精。
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事实上,许多时候可以说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热心开展的志愿者活动等,正是源于第一次家访时彼此建立起的友谊和互相信赖的关系。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从门铃响起的那一刻起,共同开启家园合作共育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