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的十大指导原则
2014-05-30张亿
张亿
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让孩子从简单到复杂,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来促进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并借此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对成人提出了十大指导原则:
一、游戏必须让孩子感到快乐。孩子的成功,是你的也是他的。请你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你这样做就是为孩子将来更大的成功插上了翅膀。
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感到快乐,游戏就会结下心智发展的累累硕果。创造性的发展正是如此的——它总是伴随着兴趣、鼓舞、热情。当孩子第一次摆出模型方块游戏图案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要为他鼓掌。如此,孩子会继续努力尝试拼搭出更多的图案,即使碰到困难,他也不会轻言放弃。这里体现的就是鼓励和愉快的“秘密”:成人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孩子会为追求成功而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不要强迫孩子。你可以设法让孩子对游戏感兴趣并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上去,但不要强迫他,也不要让他过度玩游戏。还有,千万不要用羞辱、伤害性的语言。
兴趣不是压力,也不是强迫。任务过于饱和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要求孩子一直玩某个游戏直到他厌倦为止。因此,永远不要让孩子玩到他再也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止。就像被过于喂食的孩子视就餐为受苦一样,对孩子施加压力或强迫他们,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并让孩子快速失去原本已经乐在其中的游戏兴趣。成人应该在孩子出现游戏兴趣减弱的情况时,马上让孩子停止玩某个游戏,或者更早一些,在孩子玩够之前就结束。但你可以向他承诺,明天或者“下一次”可玩得更久一些,这样他就会有一个对明天游戏的盼望。成人可以创造条件唤醒孩子的愿望,激发起孩子参加游戏的热情。
羞辱很容易打击甚至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没有人会因为被羞辱而变得聪明。羞辱只会让人沮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思考的乐趣——所有这些对创造力的培养都是适得其反的。
三、请保持耐心。不要用语言或动作暗示的方式提前说出答案。请鼓励孩子积极去思考,独立找出错误。
心智促进游戏强调:成人绝不能代替孩子作决定,也不能向他提前说出答案,哪怕是用一个词、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在孩子从事一项任务时,不要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如,“耶”、“嗯”,或“正确”“好小子!”“是的是的……”诸如此类。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强调,在游戏过程中,只要孩子手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要妄加评论。
但当孩子碰到困难,能力到达“极限”的时候,成人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动作告诉或暗示孩子答案吗?尼基丁教育模式告诉我们:仍不允许!成人可以安慰这个碰到困难的孩子,并鼓励他:“再试试,你会成功的!”整整一天,或者几天,甚至几周后,孩子找到了答案,这对孩子而言是巨大的成功,并能激发他继续做下去的意愿。这的确是一种成功——孩子独立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
四、请妥善保管好游戏材料。既不要把它与其他游戏材料混在一起,也不要让孩子触手可及。假如是孩子不能独立玩的游戏材料,不要让孩子自已保管它们。孩子想玩这个游戏,让他向你提出请求。
为了维持孩子的兴趣,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强调,不要让孩子随时可以拿到玩具!孩子也许已经玩过了组合方块,现在它们被放在地上,也可能被踢到橱柜或沙发下面去了,孩子不再有兴趣玩它们了。要尽量避免产生这样的情况,因此,游戏材料及小册子不能让孩子随意扔弃,否则,孩子无法用以完成以后的任务了。
这只是一部分不幸,更大的不幸在于:如果这些游戏材料孩子唾手可得,就像每天要穿在身上的衣服一样,那就很可能会对孩子失去吸引力。因此,玩过的游戏材料要立即和孩子一起按要求整理,并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但要让孩子站在地上能随时看到。当孩子能够独立玩某个游戏而不需要成人在一旁帮忙时,成人也应要求孩子玩完后将材料整理并放好。
就是说,当孩子对心智促进游戏的兴趣已经比较牢固了,并能经常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们就可以和成人一起为这些游戏材料找合适的地方放置,且可以随时取放并承担整理的责任。但成人还是要随时注意孩子的表现,时不时地与孩子一起玩玩,看看孩子作为“游戏主管”的义务履行情况如何。
五、先了解所有的游戏然后选择从合适的游戏开始。我们建议的顺序不一定适合你。你要逐渐为孩子导入游戏,但尽可能不要在15天之内超过2个游戏。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建议成人在孩子开始游戏之前自己先尝试着把所有的游戏玩一遍,以便了解每个游戏的玩法,然后估计一下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可能性。开始时不要选择过难的任务,以免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对游戏失去信心。
如果是1至3岁的孩子,可先让他从模型方块游戏开始。从取方块到能够成功拼搭案例图形,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完成了最初的几个任务后,可以推荐孩子玩正方形方块游戏,之后再玩木砖和其他几何方块的游戏,但尽可能不要让孩子在15天之内玩超过2个材料的游戏。当然,这个游戏顺序只是一个建议,成人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加以调整。
六、尽可“忘记”某个游戏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孩子的热情来去如潮涌,哪天你“安排”孩子“偶然”回到这个被“忘记”的游戏,孩子可能会像遇见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那样开心和投入。
人们可以观察到,只要让孩子有自主游戏的权利,且成人不横加干涉,孩子的游戏热情就会如波浪运动,一波接着一波。心智促进游戏的兴趣也有“波浪运动”的特点。开始时,孩子们也许每天都会惦记着这些组合方块,然后日渐疏远,最终可能会将它束之高阁,因为他们可能玩腻了,也可能暂时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时不要强迫他们继续玩这个游戏,甚至可以绝口不提这个游戏,因为要让孩子在一个“波浪”期间就完成所有的游戏任务是不可能的,心智促进游戏前后可能延续几年时间。因此,成人大可以放心地和孩子一样“忘记”这个游戏一两周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让另一个游戏“随着波浪”往上涌。当孩子已经真正忘记了前一个游戏之后,成人可以适时将他重新带回先前这个游戏,这时很可能会使他获得全新的感受,就像见到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样。而之前“难以克服的困难”此时很可能会被轻而易举地解决,直到新的困难出现。
七、不断利用“破冰船”方法。游戏开始时尽可能让孩子做比较轻松或者已经被征服过的模型,然后才去尝试克服新的困难。
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心智促进游戏强调,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尽可以借鉴“破冰船”方法,“破冰船”方法讲究的是“以退为进”,即重新积聚力量以期冲破障碍。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积聚起新的克服困难的力量。如果“破冰船”方法一时难以起作用,孩子碰到的是一座“冰山”,那该怎么办呢?那就让孩子绕开这座“冰山”,也即让孩子暂时放下这个游戏,换一个游戏做做,新的游戏未必会比这个要难。当然还有第三个方法——重新启动“破冰航行”,一两个月之后,孩子也许积聚起新的力量,可以征服这个之前超越了他能力的“冰山”了。
“破冰船”方法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理解,这个方法旨在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如何更好地开始工作,碰到困难时应该走哪条路。成人在这个时刻有这样的义务:一是及时肯定孩子的成功,二是帮助他建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并使他明白,没有人都是一次就成功的,老师或爸妈在他这个年龄时也无法解决这样困难的任务。
八、为1岁半到3岁的孩子创设游戏情境。你可以用故事或者童话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为模型或案例“命名”,直到他不再需要这样的游戏情境激发,而是被克服困难或达到某个期望目标本身所吸引。
对心智促进游戏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兴趣就谈不上发展。大多数心智促进游戏的内容是抽象的,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具象是他们思维的特征。孩子们会在游戏和真实之间发现相似点,比如他们会把依次排列的3张凳子当作“巴士”或者“飞机”。孩子思维的这一特点可以加以利用,用于引导他们对心智促进游戏产生兴趣并集中起注意力。
几乎没有人会怀疑,用描述游戏情境的方式引导幼儿,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去游戏。在情境中孩子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创意给模型“命名”,它往往会比成人的命名更容易让人理解。例如,当我们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提及“交通灯”“小船”“点心”时,这些形象的概念很可能会激活孩子的想象,从而使他们融入到游戏中,并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孩子学会了大量游戏后,对游戏情境的依赖会慢慢地减少,游戏本身开始吸引孩子:正确地做,克服这个困难。孩子在克服和战胜困难后产生的自豪感和快乐感,比游戏情境的“激活”作用要强烈得多、持久得多、有效得多。
九、不要约束孩子。为孩子创造一种自由的氛围,孩子可以四处雀跃,可以躺在地板上或在地毯上翻滚。
游戏本质上讲是不受强迫、自由自在的,孩子们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游戏上,而不受诸如“坐直喽”“腿不要动”“坐着”“轻点”等的约束和影响。在很多幼儿园或家庭里,孩子通常会被安排在一个角落里玩,随意跑是不行的,随意攀爬更是不行的,因为大人会觉得那样很危险,但是孩子的大肌肉小肌肉如何发展?孩子应该可以快乐地四处雀跃,在沙发上地毯上翻滚。孩子游戏时不一定非要坐到桌子旁不可,他可以随意地坐到或者躺到地板上——如果这样他觉得更舒服的话。
十、当孩子已经根据案例小手册的示例完成了所有模型的拼装任务,你可以给他布置新的任务,激励他创造出案例小手册上没有的图案或模型。
心智促进游戏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可以据此判断孩子是否已经达到不需要这个玩具帮助的水平。首先是案例的数量:他能独立完成的案例数量越大,他的发展就越好。第二是所需的时间:这就是说,他不但要解决困难,还必须快速解决困难。第三是创造性水平:也即孩子摆放出了新的更有趣的模型。成人可以帮助孩子把它们画下来,形成新的模型图案或建筑案例。孩子在这个开始创造性行动的过程中将会得到最大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