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家属陪护对老年患者康复的临床比较分析
2014-05-30季红梅
季红梅
【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陪护对脑梗死后抑郁老年病患康复的作用。方法 对122例无家属陪护的老年病患(对照组)和134例有家属陪护的老年病患(研究组)进行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老年病患的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研究组中度及重度患者减少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减少的人数比例(P值分别为0.044,0.047),研究组轻度和中度抑郁患者轻度和中度患者人数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3,0.048)。入院一个月时研究组出院人数比率显著多于对照组(P值为0.038)。结论 有家属陪护对老年病患的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从而促使老年病患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治疗,利于老年病患的康复。
【关键词】家属陪护;老年患者;康复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ive of family carer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25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with family carers include 134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faimly carers include 122 patients. The ext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depression grades were analysi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in the hospital for a month. And hospitalized time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rol group, the reduce ratio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values are 0.044 and 0.047 respectively). The reduce ratio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values are 0.043 and 0.048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discharge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one month in the hospital with P value 0.038. Conclu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psycholog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amily carers which could make them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hospital treatment and is good for the recovery of elderly patients.
Keywords family carers, elderly patients, recovery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16-02
多年来绝大部分医院为方便病房管理从而减少陪往和控制探视,这种陪护制度一方面不仅需要安排大量人力物力,安排多人担负门卫、护理员等工作,而且常常由此引起医患或护患矛盾[1,2]。另一方面,病人更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护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孤立的疾病[3]。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从医学角度积极治疗病人的生理疾病,还需要从社会、心理角度积极帮助病人摆脱心理痛苦[4]。尤其是老年病患由于年龄等客观原因,使其不仅面临疾病威胁,更要承担更重的心理压力,而家属的陪护可在很大程度上给予病人心理安慰,使其更好的配合检查、治疗和护理[5]。另一方面,脑梗死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其发生率为40%~50%[6,7],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8,9],为了探讨家属陪护对老年病患的影响,本文比较分析了有无家属陪护对老年梗塞后抑郁病患康复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文研究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之间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256位老年性脑梗塞后抑郁病人,有病人家属陪护的老年病患134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 82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65~85岁,平均年龄71.8±9.27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例,高中22例,初中45例,小学以下58例;职业:干部14例,知识分子12例,工人74例,农民23例,其他11例。无病人家属陪护的老年病患122例作为对照组,男性71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62~83岁,平均年龄69.2±8.47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4例,高中27例,初中39例,小学以下42例;职业:干部8例,知识分子9例,工人68例,农民20例,其他17例。
1.2 方法
1.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神经损伤越严重,其中1~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為重型[9]。
1.2.2 抑郁情绪评定 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抑郁状况:HAMD评分<7分为正常,≥7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10]。
1.3 数据分析方法
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置换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析 入院时和住院一月后对两组患者利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患者功能缺损程度,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无家属陪护的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患者功能缺损程度各分数段的病患人数减少,患者功能缺损程度1-15分人数显著减少(p值为0.03),16-30分和31-45分的人数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并不显著(P值分别为0.71,0.91),但总体减轻的并不显著(P=0.56)。有家属陪护的研究组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患者,功能缺损程度明显的减轻(P=0.04)。有家属陪护的研究组和无家属陪护的对照组在入院时患者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各段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92,0.87,0.99)。入院一月后,两组患者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各段差异显著,研究组在16~30分和31~45分两个的分段的研究组病患减少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患减少的人数比例(P值分别为0.044,0.047)。
表1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功能缺损量表结果
分组 例数 入院前后 1-15分 16-30分 31-45分
对照组 122 入院时 35 75 12
入院一月后 0 53 11
研究组 134 入院时 42 81 11
入院一月后 0 15 6
2.2两组患者抑郁状况比较分析 入院时和住院一月后对两组患者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无家属陪护的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患者抑郁情况有所缓解,汉密顿抑郁量表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的人数均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并不显著(P值分别为0.61,0.69,0.84),正常人数显著增加(0.042)。有家属陪护的研究组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患者抑郁情况也明显的减轻,正常人数显著增加(0.047),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的人数均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39,0.041,0.045)。有家属陪护的研究组和无家属陪护的对照组在入院时患者哈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人数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9,0.041,0.046)。入院一月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显著,轻度和中度患者人数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3,0.048),两组间入院一月后重度患者人数无显著差异(p值为0.89)。入院一月后,研究组正常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为0.03)。
表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一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分组 例数 入院前后 <7分 ≥7分 >17分 >24分
对照组 122 入院时 0 33 76 13
入院一月后 39 20 52 11
研究组 134 入院时 0 39 83 12
入院一月后 88 8 30 8
2.3 两组患者住院一月后出院情况比较分析 住院1、2、3及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出院情况进行记录比较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住院一个月时研究组出院人数为88,占65.67%,而对照组出院人数为39,占31.97%,研究组出院人数比率显著多于对照组(p值为0.038),住院三个月时研究组全部出院,而对照组依然后13例(10.66%)患者在住院。
表3 两组患者入院1、2、3及4个月时出院人数结果
分组 例数 出院人数[n(%)]
住院1个月 住院2个月 住院3个月 住院4个月
对照组 122 39(31.97) 45(36.89) 25(20.49) 13(10.66)
研究组 134 88(65.67) 27(20.15) 19(14.18) 0(0)
讨论
老年病患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体质虚弱,尤其是梗塞后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迷糊,护理工作量很大,时刻需要有人陪护[11]。而家属陪伴通常给医院病房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许多医院指定规章制度减少家属陪住和控制探视病患,以便给病人创造安静的修养环境[12]。但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医护人员面对的不仅是病人的生理疾病,还有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抑郁患者更需要心理指导[13]。
本文探讨了家属陪护是否可以带给老年病患更积极的心理作用,从而促进身体康复。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家属陪护可以增加老年病患的积极心理作用,提高病患心理健康水平,促使病人及早康复。家属陪护对老年病患起到积极的心理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家属陪护承担了老年病患的一定的生活护理任务。虽然目前的护理常规要求从洗头、洗脸、剪指甲、口腔护理到清洁会阴等生活护理都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完成,但是不少病人尤其是老年病患对非亲人的生活护理不习惯,他们更想让家人来照顾这些生活点滴。有的老年病患甚至在没有家属陪护时采用少饮水少进食的方法来减少大小便,这对病人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做法,而有家属陪伴则可以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14]。
第二,家属陪护能使老年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和医院环境。老年病患从常态角色转变为病患角色通常需要一段时间,而且陌生环境的适应也需要时间。老年病患在这段适应环境的时间通常伴随焦虑、恐惧、多梦、入睡困难等症状,不利病情的恢复。而有家属陪护则一方面可以使老年病患较快较顺利的进入病患角色,适应医院新环境,有效增加老年病患的适应速度和适应能力,从而促使老年病患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家属陪护可以使老年病患从心理上感觉自己和家庭、社会没有完全隔离,会提高老年病患对自己健康和生命负责的主动性,从而促使老年病患积极认真的配合治疗和护理[15]。
第三,家属陪护有利于医患沟通。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抱有较高期望,一旦治疗效果与主管期望不符时便产生消极倾向,被动接受诊治或拒绝诊治。而家属陪护则可以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关怀和解释,促进医患间的沟通。另一方面,药动学和药效学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而主观效应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属陪护可以减少老年病患的消极倾向,促使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有些老年病患的检查在家属的陪护下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使老年病患积极主动的采取配合态度[15]。
总之,无家属陪护时老年病患的情绪焦虑,配合力低,疾病康复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而有家属陪护的老年病患积极配合治疗,情绪放松,疾病康复所需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有家属陪护对老年病患的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从而促使老年病患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治疗,利于老年病患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霍建珊, 沈利平. 医院陪护工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全科护理, 2012, 10(11): 1019-1019.
[2]石榮光, 李冬梅, 王琳, 等. “无陪” 护理模式对老年骨科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 49-50.
[3]魏岩. 对我国医院开展 “无陪护” 护理服务现状的思考 [J]. 全科护理, 2012, 10(10): 947-948.
[4]李桂英. 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2): 160-161.
[5]林丽珍, 林碧, 朱秀清. 优质护理服务下心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29): 127-128.
[6]Yamada Y, Kato K, Oguri M, et al. Associ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with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Japanese individual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08, 21(6): 801-808.
[7]Tawil I, Stein D M, Mirvis S E, et al. 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cidence,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J]. 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 2008, 64(4): 849-853.
[8]王嘉麟, 郭蓉娟, 邢佳, 等. 脑梗死伴发焦虑障碍相关因素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09, 2(1): 35-39.
[9]Vergouwen M D I, Ilodigwe D, Macdonald R L.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ontributes to poor outcome by vasospasm-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effects[J]. Stroke, 2011, 42(4): 924-929.
[10]王法欣.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8): 10-12.
[11]张霞. 老年无陪护病房的护理特色探讨[J]. 健康大视野: 医学版, 2013, 21(10):1043-1043.
[12]刘凤, 李萍.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健康之路, 2013, 12(11).
[13]范柯君.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研究[J]. 当代护士: 专科版 (下旬刊), 2013 (6): 124-125.
[14]周芹. 浅谈家属陪护对老年患者康复的正性心理作用[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 (39).
[15]张秀英.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18): 1716-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