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教”与“玩”结合法
2014-05-30宋静慧
宋静慧
[摘要]在这新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开发具有活力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健康体魄 教玩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四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这新理念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开发具有活力的体育课程。加强体育锻炼,改进体育教学成为了重中之重,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来实现,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已形成了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这种方法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品”的教学模式。这种死板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和人才培养的宗旨背道而驰。鉴于此种状况,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在体育教学上,十分注重“教”与“玩”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情趣特点,也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也和素质教育育人需求相契合。
小学体育教材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下面就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跑”和“跳”两个案例具体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案例一:体育教学中,速度课和耐力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增加了游戏项目,分别尝试了接力跑,负重跑和合作跑。
接力跑的总距离固定,但允许同一组学生每人可以跑不同的距离,其差距限制在正负8米之内。这样跑得快的学生会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跑得慢的同学也会因不愿总被人代跑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奔跑能力,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负重跑是一项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运动因此原来奔跑速度快的同学较之于速度慢的同学未必有优势。此时,有些原来奔跑速度较慢的同学的体能优势便显现出来,从而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快感。
合作跑,又叫做两人三足,这种跑的形式不像正规的快速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两人的默契配合。在这里,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最和谐的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在这个活动中,无论哪一组获得成功或失败,都会体验到相互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案例二:我在教学跳跃练习的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常规练习和听音乐模仿动物的练习后,就开始进行跳跃的教学,我先做了示范,然后将42个同学分成了6个小组,要求他们通过老师的示范,每个小组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跳跃动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兴奋不已,争着开发多种多样的跳跃方法,我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引导同学们从跳跃的方向和身体姿势的变化方面想出其他跳跃的动作,后来每个小组都展示了十多种跳跃的方法。本节课中,经过我的点拨和启发,同学们互相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创新,跳出了许多花式,像单足、双足、单双足、空中转体向前或向后跳,落地交叉腿接转身等单个或组合动作花式。
那么,为什么提倡体育课的“教”与“玩”的有机结合呢?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另外,小学体育教学“教”与“玩”结合还能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內容,增强实践能力,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通过有目的地“玩”,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但是“教”与“玩”结合还要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地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总之,体育教学中采用了“教”“玩”结合法后,既提高了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教学效果也出奇的好。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