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4-05-30周琦恋
周琦恋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承接小学和为高中学习打好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文言文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教材三分之一的篇幅,所以我们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品味,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活跃 趣味学习 灵活
文言文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所以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异同,给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带来了困难。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言文死板难懂,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语文和文言文的兴趣。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浅谈。
一、和学生交朋友,让师生关系更为亲切
文言文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很多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却因为害怕老师而不敢询问。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不能让师生关系对立,老师要和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要经常和他们聊天,及时地了解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远的遥不可及。融洽的关系可以造就融洽的课堂,学生不再排斥文言文,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也因此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初中文言文在语文中的地位相当的重要,我们过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直是老师教,学生去听,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这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下降,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应当摒弃这种教学方式,开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例如,在《口技》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放关于口技方面的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口技的魅力,再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同时让同学们进行相互讨论,把自己认为美的文字和对本文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学着表演口技,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关于文言文方面的游戏,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好文言文,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角色读课文,注意要让学生绘声绘色的读,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这样就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学生可以从参与中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快乐当中学习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一般对文言文的感觉都是苦涩的,我们要用创新的方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文言文的学习当中,从而爱上语文文言文的学习。
三、学习融入生活,改变学生对文言文的偏见
学习来源于生活,文言文的学习不能仅仅限制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能无意识的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人生格言或名人名句,张贴在学生经常经过的走廊,或者教室的墙面上,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慢慢记住文言文中的语句,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也可以开展文言文朗读大赛,让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改变以往对文言文学习的偏见。
四、切合自身实际,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灵活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能力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也大不相同,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文言文学习基础差学生,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对文言文的朗读和记忆,但是不能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学习,我们要让在学习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优点时要及时的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要耐心的去指导学生,不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是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我们这样做可以让这个层次的学生逐渐对语文课堂产生学习的兴趣,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对于文言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别的地方,比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等。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教材以外的拓展,让他们了解各种各样的文言文形式,获取更多文言文的知识,感受人生的哲理。我们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不可以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要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原则。
五、利用课堂设问辅助教学
我们要把课外教学和课堂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时,我们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论语〉十则》中的“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這句话时让学生讨论一下怎么样解释这句话,很明显如果按照现在汉语的意思来说这是一个病句,根本解释不通,学生就在大脑中的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解释不通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然后我们就可以提出通假字这个概念,解释“知”通“智”,意思是智慧、聪明,可是学生还是解释不通,因为三个“知”到底是那一通假,这是我们就要逐步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就了解只有第三个是通假,这样一来这句话就很容易解释通了。
总之,初中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好文言文。我们要紧密地结合课本,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本知识,关注历史,让学生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陈金兰.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