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执笔写字的方法和姿态反思当今社会的启蒙教育

2014-05-30鲁文经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启蒙教育反思姿态

鲁文经

[摘要]近些年来,发现中小学生执笔写字的方法与姿态普遍不合规范,不但写出来的字难看,而且影响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经了解,学生错误的执笔手法和姿态,主要不是老师和家长辅导偏差造成的,而主要是学生幼儿时期执笔写字,不知执笔原理而长期形成坏习惯的结果。从这一角度入手,反思当前我国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当前急功近利的早期教育提出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 执笔写字 方法 姿态 反思 启蒙教育

执笔写字对受过教育或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说,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生活工作中,它是信息记录、交流思想的手段。雖然现代人软笔(毛笔)书写极少,不及古代读书人那么普遍,但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却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写方式。尽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化导致个人日常书写量迅速减少,但作为一名接受教育、读书学习的人来说,还是离不开执笔写字。

笔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30多年,几乎天天离不开执笔写字,也几乎天天看见学生执笔写字。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猛然发现一些学生执笔写字的方法与姿态有些异样。留心观察几年,学生在执笔写字的方法与姿势上悄然变化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现象。

过去学生用硬笔在桌上写字时,普遍身正字正,极少有欹侧之态。执笔时指实掌虚,三个手指控制铅笔或钢笔,伸缩自如,张弛有度。一般情况下,很少用腕力。用拇指、食指、中指控制笔管的前端,距离笔尖大约2~3厘米。拇指在笔管的内侧,食指在笔管的外侧,分别用拇指、食指的指肚,即指节首端捏压笔管的上面,而中指的首端指节处的内侧垫在笔的下面,托住笔管;笔管的后端则处在食指指节的根部,即虎口旁侧,托住倾倒的笔管,让手中倾斜的笔与纸面成45°左右的角度;无名指与小手指的外侧触碰纸面起辅助作用,掌握笔管移动的方向。书写时脑、眼、手通力合作,用笔轻重、徐疾、使转、连带自如,显得异常的简易朴实、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硬笔的执笔方法与我们传统的毛笔执笔方法相比简单得多,作为家长和老师辅导儿童执笔时稍微地做一下示范,孩子就能掌握正确的执笔要领。然而,毛笔(软笔)的执笔方法却复杂得多,它需要历史的思维、经络生理的认知。在长达五千年的书法历程中,文人的书写方式及执笔习惯虽然有些变化,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从未改变过,因为先贤懂得唯如此既能发挥毛笔最佳的物理性能,又以阳平阴达到健身之效。

硬笔执笔方法是受舶来文化的影响,它虽然没有多少我们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理念,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携带方便,书写轻巧、快捷,大大提高了语言交流及信息记录的速度、频率和效率。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常从外国名著的插图与连环画中,以及欧洲的一些影片中看到一些西方人执笔写字的形象。他们有的拿形状类似羽毛的蘸水笔,有的拿粗管的钢笔,他们的执笔方法也一律如我前面所描述的那样,用三个手指拿这个笔,无名指和小手指呈倒卧形态接触纸面,配合执笔的拇指、食指、中指。掌心是虚的,笔是斜着的。过去我们书写时几乎全部延续这样的方式。

现如今,我们的学生执笔写字,特别是“90后”“零零后”,千奇百怪、花样繁杂。蓦然看去,常常使人联想到旧社会经历过缠脚布裹束的女人小脚。如果仔细察看,就会发现这些学生写字大多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书写时,很多学生执笔的手呈握攥之态,掌实而不虚,手指紧扣笔管卡住笔的尖部。由于手指卡住笔尖,笔管直立与纸面呈90度。卡住笔尖的手指又遮挡学生的视线,书写时正身正头常常看不见自己写的字,一些学生不得不歪着头,侧着脸,歪斜着身子。这些问题的存在首先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由于掌实,笔在手中没有活动的空间,书写时不能运用手指的伸缩、驱动带动笔,而只能靠腕力的摆动拧来拧去,好像在和笔管进行一场搏斗。如果长时间书写手腕难免会酸痛,很难持续太久。同时,写的字不轻巧、灵活,使人感到字体生硬僵化、结构松散,一些绵延、连带的笔锋写不出来。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学美术教育的工作者,目睹学生书写习惯的现状十分痛心,不免有些怜惜,常常试图矫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但都未能有明显的奏效。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各科的作业量大,学生不愿因改变书写的习惯而耽误作业的完成。有句话“先入为主,终身不移”,人们一旦形成了某种习惯,要改变是难乎其难的事情。

几年前,笔者曾思考、探寻学生书写习惯不良,执笔怪异的原因,开始以为是某个蹩脚的启蒙老师指导所致,误导了学生的执笔习惯和写字姿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心观察,所教年级的各个班级80%以上都存在着执笔及姿态怪异的问题。这些学生来自城区近十所不同小学,城区的人口有几十万,因此个别老师的不良影响断不可能这么普遍。后来几次在课堂上我询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拿笔写字的,学生百分百地回答说在幼儿园时期。有的说四岁写字,有的说三岁开始写字,甚至有的说两岁就能拿笔写字了。听了这样的回答,我才明白学生错误的执笔手法和姿态,主要不是老师和家长辅导偏差造成的,而主要是学生执笔写字太早,不知执笔原理而长期形成坏习惯的结果。

儿童,特别是三四岁左右的儿童,正处在发育时期,骨骼肌肉均未成熟,力量不够。这一点在一些医学专家的学术文献中早已有明确的说明,作为一名稍微有点生理知识、卫生常识的人也会认同这点。用五指拿毛笔写字尚且好一些,因手指不需太用力,只要笔不掉即可,因为通常是靠腕力、臂力,但写字也会十分勉强,字迹歪歪斜斜,更何况拿铅笔。普通铅笔大多是HB型,铅质淡而硬,在幼儿骨骼肌肉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是没有力量像正常人那样掌握笔杆的,即使写字迹也不清晰。

可以想象3~4岁的幼儿之所以能写,肯定是在老师或家长循循善诱的引导和鼓动下,在童雅氛围的感召以及相互影响下的一种懵懂盲从行为。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幼童一时的好奇心游戏倒也罢,但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满足一时的虚荣心把过去七八岁孩子才开始施实的知识灌输、技能训练,提前到三四岁孩子身上绝对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现在学生执笔写字普遍不规范,完全是因为他们幼儿时期手指纤细稚嫩,无法控制笔而只能用手攥住笔尖方可稳定所致;身体不正,头脑侧斜是因为卡在笔尖的手指遮挡了视线,让他们自己看不见自己写字所引起的畸形姿态,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而成定型。就像重力压制下的弹簧,一段时间后松开很难恢复所有的弹性一样。其实,执笔写字就像幼童学说话、学走路一样,適时稍加引导会水到渠成。

当今社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起步更早一些,进一步更快一些,希望孩子们用辛苦的付出获得“先苦后甜”的生活,这也一直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玉不琢,不成器”的范例,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有范进中举发疯,今有杨元元读研自杀——都是这种思想的牺牲品。中学教材王安石的《伤仲永》是一篇让许多家长记忆深刻的古文,它常常会给现代广大家长传达出这样错误的信号:像仲永这样的天才——“指物作诗立就”,由于幼儿时没有及时地给予教育、引导学习,尚且成为普通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不及早地接受教育,恐怕连一个平庸的普通人还不如,于是每个家长恨不得让孩子早早成为天才。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未雨绸缪地产生了一种共识:学习上的事越早越好,尤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某些方面“领先一步”,生怕自己的孩子起跑晚了输掉人生,所以对于开发孩子的潜力,采取不切实际,拔苗助长的做法。

其实,很多专家认为,如果把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它只适合类似一百米左右的短跑赛;倘若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起跑阶段就这样拼速度、拼体力,是不可能笑到最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若干个神童式的人物,但数十年过去,却没有一个成为人们瞩目的人物。他们虽然拼尽资质赢在起跑线上,但后劲不足,最终“泯然众人矣”,让人惋惜。

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指的是要尊重事物的本性,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事物发展,而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更要尊重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适度、适量地施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成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对于儿童,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首先应该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个性得到充分地释放,培养一种愉悦乐观的特质。在学习怎样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精神品格的培养,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知道哪些事应该做,那些事不能做;懂得怎样区别是非、善恶、美丑等;培养孩子“值得信赖、尊重宽容、担当负责、乐观向上、自信勇敢的品质;注重心性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教育,最终让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倘若不关注这些非智能技能因素,即使孩子将来长大了考上了名牌大学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当今社会或未来社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而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作为当今的中国人在新世纪里,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人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思这些年来社会出现的教育问题,以及因教育体制偏差所产生的后果,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思想,真正地让我们的后代自信乐观地面对世界,真正达到“少年强则国强”的境界。

最后,借用一句话:“做点有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感情和精神有关的事”。儿童是一张白纸,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绝不能在这张白纸上不加理性地信手乱写乱画。

猜你喜欢

启蒙教育反思姿态
攀爬的姿态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跑与走的姿态
小学数学逻辑启蒙教学分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