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6-11-30杨久艳
杨久艳
【摘 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来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是幼儿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如何提升幼儿的综合发展实力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音乐的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阶段的必修课。从小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对音乐启蒙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鉴于节奏具有特殊的形式,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与音乐教育机制相适应的目的。本文针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培养重要性以及运用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促进节奏运用的有效策略,相信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节奏;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应用;策略
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学教育的基础。由于艺术教育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在音乐启蒙教育实践中,应当注重教育形式的分析,使教育具有丰富的情感,确保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效开展。节奏学习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音乐素质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形式影响下,幼儿教师应当对音乐教学中节奏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通过节奏教育,让幼儿对切实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享受。因此,注重幼儿音乐启蒙时期的节奏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意义重大。
一、节奏的具体含义
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人们对于音乐美感享受体验的重要源泉,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活跃的生命力,对于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重大。在现实生活中节奏普遍存在,例如行走、说话、唱歌等等。节奏具有显著的变化性及丰富性,在多维空间里进行着规律性或者无规律性阶段性的变化。节奏是音乐艺术变现的重要形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音乐中的节奏主要指在音乐旋律中,音节、音符、音阶强弱长短的变化。音乐的节奏体现的是生命运动和客观自然的旋律,可以对动植物、风、雨等自然运动状态进行模拟,还可对人类活动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及肢体活动的节奏进行模拟。在幼儿时期的活动多带有节奏性,幼儿教师可通过有效教育使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愉悦情感,满足幼儿在音乐世界内实现对节奏的感知与创造。
二、节奏教学的基本方法
节奏感是音乐体验的一种能力,音乐的节奏具有很强的情绪性和运动性,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知觉是节奏的基础,脱离音乐的载体节奏则得不到发展。所以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时期,可在音乐环境的烘托下进行节律性运动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律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舞蹈等音乐同肢体运动相结合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律感;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节奏强弱去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可通过美妙的节奏活动表现出来,使幼儿节奏感得到培养。节律培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其中奥尔夫教学法由二十世纪德国著名音乐家、曲作家卡尔、奥尔夫创建。该教学方法认为幼儿音乐学习的基础,节奏学习是音乐学习的起点,并且自始至终贯穿在歌唱、朗读活动以及乐器教学、动作教学当中,将多种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律动、节奏朗读、乐器表演、声势、创造等系列教学方法。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实践中,节奏朗读法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突出,不仅激发了幼儿音乐学习得乐趣,而且还增加了幼儿对于艺术美的感受与创造的能力,幼儿肢体语言的协调性得到强化,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深度挖掘;柯达伊教学法是有匈牙利音乐家、作曲家柯达伊创建,在他的音乐教学理念中,节奏同样得到重视,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他创建的节奏唱名教学法具有积极意义;另外还有达尔克罗兹创建的体态律动教学法都和节奏有着密切关系,在音乐中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可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实践证明,在幼儿音乐启蒙阶段,这些方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三、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节奏的重要性
(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素质
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兴趣。在音乐教育中,幼儿可通过唱、听、肢体动作以及节律性游戏实现对节律的感知与模仿,增加幼儿亲身体验的乐趣,使音乐兴趣得到激发与培养,同时对提高有幼儿记忆力、听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挖掘音乐潜能
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奏活动,让幼儿对节奏进行模仿,也可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由创作的能力。节律学习在幼儿音乐启蒙中运用,打破传统教师台上教,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让幼儿跟随音乐动起来,增强音乐节奏的整体感知,加深对音乐节律地理解与表现,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培养,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与发挥。
(三)协调师生关系,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及积极带动,对幼儿音乐节奏的创作适时表扬与鼓励,在节奏创造中,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加深对美的认识,对幼儿情感的调节与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四)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音乐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严重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节奏运用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可增强音乐课堂的互动能力,将学、乐、玩融合在一起,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于幼儿情操的陶冶,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四、提高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节奏运用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幼儿心理,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知己知彼,百“教”不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对所教班级的幼儿心理特征进行了解,把握好幼儿学习生活的节奏,充分运用节奏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活泼多动,所以融入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传统音乐教学通常采用“教师教,幼儿学”的机械性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幼儿的兴趣培养得不到重视,学习气氛调动不起来。可采取节奏朗读与声势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节奏感进行培养。比如,在组织幼儿学习时,可先让幼儿对诗歌进行跟读模仿,同时配上拍腿拍手节奏活动,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起到良好节律培训。
(二)寓教于乐实施节奏教学
教师应准备小鼓、木鱼等简单乐器,对幼儿乐器打击进行正确指导,充分利用乐器调动幼儿情绪。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进行节奏性敲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很好提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课堂纪律的组织,对积极参与的幼儿进行表扬,幼儿的节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配合幼儿的节拍进行互动。节奏训练可有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音乐学习中,可利用游戏对节奏进行训练。
(三)合理利用律动教学,增强幼儿肢体协调能力
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具有律动感较强的歌曲运用体态律动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幼儿肢体活动的节奏感对音乐节奏进行练习,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的应用可使幼儿的节奏感觉、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听辩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使有幼儿的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素质得到提升,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幼儿音乐教师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系列措施,增强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阿芬,陈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福建教育,2013(z3):58-59.
[2]李引.浅谈信息技术下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之“幼儿音乐活动节奏”探究[J].好家长,2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