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4-05-30熊必成

知识窗·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模式高职院校

熊必成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本文从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优势,使他们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模式

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科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样,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步伐将对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计算机行业工作人员的结构呈正态分布,即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非常匮乏,特别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型工作的专业人员。这就说明,当前计算机行业工作人员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把培养创新型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大大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征分析

大部分高职生的自制力比较弱,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也没有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再加上呆板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知识并没有多大用处,从而缺乏奋斗目标和激情。其结果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为了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在新生入校时,教师就应从学习和就业两方面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资讯导向,优化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

三、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践应用,所以实践应用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据首要位置,其教学内容以工作技能训练为核心,坚持学校教育与企业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某一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高职院校应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突显适应需求的灵活性,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模式。“大平台”是指专业群集课程,由学生就业所需的共同知识与技能作为支撑,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小模块”是指各类专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它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增加就业的针对性,使学生做好上岗准备。新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通用基础学科和部分专业骨干课程。通用基础知识是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工具,并对以后从事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

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涉及面很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二年级初重新划分班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情况重新选择专业。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及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高职院校应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细分,设立图形图像制作方向、网站管理与网页制作方向、程序方向、动漫设计方向等,供学生选择。

2.设立“产、学、研”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把实际项目作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对象,由企业指派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授课,这一模式的益处是能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乐于接受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因为他们能积极参与其中,使得学习热情高涨,主动规划学习课程,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流程和职业定位也会有更具体的了解。

參考文献:

[1]吴懿慧.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

[2]何小苑.基于嵌入式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0).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模式高职院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