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地理课堂教学
2014-05-30邓剑华
邓剑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部关乎中国饮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大江南北的美食摆在了观众的面前,让人看得直流口水。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也各有差异。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地理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品”美食,边学地理吧!
一、“品”主食,学地理
八年级下册的地理以中国区域地理知识为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讲述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以及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的明显差异。
各地饮食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主食也各不相同。我们常说:“北方的面条,南方的米饭。”是由于地域自然环境造成的。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和,水源不足,不适合种植喜欢水的水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所以北方人喜欢吃用小麦做的面食;我国南方热量充足,雨水充沛,适合要求水多温高的水稻生长,所以南方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以米饭为主食;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我国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再加上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均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人主要以放牧为生,因而喜食牛羊的肉和奶。这些饮食上的差异,归根到底都是地理差异造成的。
二、“品”大菜,学地理
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系”,每个菜系的形成都深受各自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以鲁菜为例,引导学生了解鲁菜的特点以及它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北方的环境特点。鲁菜是我国“北食”的代表,以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而享誉海内外,影响遍及华北及东北地区,这就是地理环境长期作用的結果。如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临近渤海和黄海,气候温和,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沿海盛产许多名贵的海产品;在进行第七章《南方地区》的教学时,笔者选取川菜作为南方菜的代表。川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味的厚、重、广、浓、香著称于世。川、渝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川菜发展的物质基础,川、渝地处亚热带,高山环绕,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类的食品资源极为丰富,为川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
我国西南、华中地区的菜肴都体现出一个“辣”字,这是因为这些地方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能有效地祛风祛湿、散寒健胃。而西北地区则突出酸辣味,因为西北地区的水质偏碱性、偏硬,而醋能使水质软化,且能去腥解腻,增加食物的鲜味和香味。
三、关注饮食安全,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开发与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同时也影响到食材的多样性和饮食的安全性。关注饮食安全问题,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人地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结束语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学生在地理课上边“品”美食,边学习地理,确实是一件美事,不但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而且还能学习地理知识,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