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璧:重塑80后们的鲁菜记忆
2015-11-26丁爱波
丁爱波
鲁菜要创新,但不能抛弃它的精髓
《齐鲁周刊》:曾经是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在快餐饮时代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统领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菜是不是真的走向没落了?
李光壁:我不同意鲁菜没落的说法。相反,鲁菜现在正是一个开始发展上升的阶段。现在说鲁菜,只能说是哪一点不行,并不能说整个鲁菜不行。胶东菜作为鲁菜的一个分支,你能说不行了?看看现在的倪氏和净雅,哪一个都不错,在北京市场,净雅和倪氏早就把其他菜馆打趴下了。过去人们说鲁菜“黑糊糊、黏糊糊、咸糊糊”三糊,其实这冤枉了鲁菜,有的鲁莱不黑都不行。葱烧海参不黑就不是鲁菜的葱烧海参了。再看看现在,光济南就有上千家鲁菜馆。这些都说明了鲁菜不是不行了,鲁菜现在正在发展,还需要创新、传承。
再一个,从数据上来看,鲁菜也并没有没落,2014年全省餐饮业总收入为2499.27亿元,较上年增长11.4%,是继2013年增长11.6%之后又一次定格在11%以上的幅度,步入了我省餐饮业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第二季度全省餐饮总收入1269.87亿元,增长12.7%。可以说,八项规定出台后,鲁菜进行了快速转型,迎来了它的大发展时期。
《齐鲁周刊》:尽管鲁菜历史悠久,但对年轻人而言,鲁菜的面目已经比较模糊了。
李光璧: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一代的鲁菜记忆、鲁菜味觉已经断了,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事实,鲁菜需要重塑这群80后们的味觉。现在的年轻人,小时候,吃不到正宗的鲁菜,长大以后参加工作,吃饭下餐馆又以应酬为主,很难有心情和时间去品味鲁菜的真味。
川菜为什么火?因为川菜能够快速征服你的味蕾,麻辣口味儿,一口下去,什么味都盖住了。
《齐鲁周刊》:鲁菜的现状有哪些是您不满意的?
李光璧:我们对鲁菜品牌塑造的力度还不够,有好多人认为鲁菜好像就是济南这块儿的,或者淄博这块儿的。前不久,一个研究院的院长问我,海鲜还是鲁莱吗?他不了解鲁菜,对鲁菜基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脉络缺乏基本的了解。这也就看出来,我们对鲁菜的宣传还不够。
再一个,我十分反对那些打着鲁菜创新的牌子,弄出来的那些“四不像”的菜。鲁菜需要创新,但是要在继承传统鲁菜的基础上去创新。每一个菜系都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都有自己的风格,鲁菜有许多独特的东西是其它菜系所不及的,原汁原味刀工精细,讲究火候等,这些都是体现鲁菜个性的东西,是鲁菜发展的依据和法宝。鲁菜要创新,但不能抛弃它的精髓。这也是我们出台标准化的一个动因。
标准化的同时与地域化、特色化、差异化兼容并蓄
《齐鲁周刊》:今年5月份,好客山东不可不尝的100种美食标准和150道鲁菜标准完成并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这个标准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李光璧:有了标准化,就能进行工业化,进而进行批量化生产。该标准的通过与颁布,将直接带动酒店、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厂等餐饮企业的制作工艺及其菜品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推动好客山东不可不尝的100种美食品牌推广。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省烹饪协会将每一道菜品仔细研究,将最为正宗、为大多数人喜爱的菜品作为标准制定出来。比如爆炒海螺,日照、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做法、口味、菜品都不一样。虽说食材都是小小的海螺,制作工艺、调色调味的不同就做出口味不一、色香百变的菜品。最终,采用口味最为正宗、最为有名的青岛春和楼烹制的爆炒海螺制成标准,作为参照。
《齐鲁周刊》:标准化会不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口味出现?
李光壁: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标准化的同时与地域化、特色化、差异化兼容并蓄。鲁菜的三大菜系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刀工、火候、调味各有不同,鲁西南和鲁西北味道又不一样。隔着一条山脉,山里和山外的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鲁菜地域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凸显。这种情况下,可以从调味的酸甜苦辣咸上进行区别。沿海口味以鲜为主,内陆则以炸、爆、炒著称。
因此,只有在传承几千年鲁菜烹饪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菜品的创新和口味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