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对《朝花夕拾》的解读
2014-05-30张廷鑫
张廷鑫
摘要:《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为散文集,其中的语言因素十分重要,在这部作品中,语言不仅精炼,而且风格迥异,也体现了鲁迅的写作风格。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对《朝花夕拾》进行解读,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语言学视角 《朝花夕拾》
引言
鲁迅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对我国文坛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重要的散文集,语文课程教学中已经将这部作品纳入教学范畴之内。《朝花夕拾》中的语言内容十分细腻,而且蕴含了作者十分丰富的情感。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需要加强对作品语言内容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对鲁迅的写作风格进行理解和掌握。
一、 《朝花夕拾》和鲁迅简介
提起中国现代文学,鲁迅是当之无愧的一位文坛巨匠,他一生创作的作品,都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反映的是国人的深层次的思想观念,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落后的现象以及思想方式,对文学创作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一定的影响。鲁迅从最开始的学医之路,到后来的弃医从文,他的人生轨迹的改变,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纵观鲁迅思想的变迁,从他参加维新运动不成、到学医没有成就、治文也不遂,鲁迅人生中的三个美好思想最终破灭,对于鲁迅自身而言,一生的救国救民的热情陷入到了无边的寂寞中。他的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以及生活一度有些失望,但是在失望的生活中,作者还是在积极寻找解脱的办法。在晚年时期,他开始回忆自己的人生,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梳理,而梳理的起点则是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很多趣事都在脑海中渐渐浮现出来,对这些内容进行串接,才形成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的“朝”表示自己的童年时期,而“夕”表示自己的晚年时期,从这部散文集的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利用这部作品,是对自己以前所经历的事情的一种怀念,是一种回忆的体现。《朝花夕拾》是鲁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作的,历经了十个月左右,创作结束后不久又为这部作品写了后记,这部作品中一共收录了大概十篇作品,其中包括《狗·猫·鼠》,表达的是自己对猫的一种厌恶以及仇恨的心态;《阿长与<山海经>》,表达的是自己对长妈妈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自己童年时的趣事;《琐记》描写了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回忆和现实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得整部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思考。
二、 语言学视角下对《朝花夕拾》的解读
语言学的重点以及核心是人们实际使用的种种语言,不是人们随意编造的句子,也不是经过人们各种精挑细选、精心编辑之后的一些语言素材,使用的就是生活的、日常的、实际的语言。因此注重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收集,尤其是生活中的诸多口语材料。相对于其他的语言学理论而言,功能语言学具有几个主要的特征,第一,它关注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社会属性,即要如何来实现社会功能。第二,功能语言学角度下将语言看成了一种实践,不只是一种认识。第三,对个别语言以及语言的变体的重视程度更高。第四,在解释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时更加注重其连续性。在《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就是一种十分平实的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的亲和力更强,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朝花夕拾》的语言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作品,因此其语言的特色则包含了较多的散文特征,散文的文体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其中心思想是抒情。因此这部作品中的语言艺术风格总体体现了散文的语言风格。
1.隽永清新。虽然在这部作品中都描写的是一些普通人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中却蕴含了十分深刻的道理,也有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对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縱观鲁迅的人生经历,其人生理想破灭之后,他一时之间找不到可以寄托自己理想和情绪的方式,曾一度对世界感到失望、苦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和彷徨,但是他还是善于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总结,虽然有一段十分痛苦的经历,但是却让鲁迅有了深刻的反省,他意识到社会人群的麻木,意识到不可能依靠外界人来体恤自己,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因此他对这种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国人的麻木进行了反省。
2.刻画的形象十分鲜明。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对人物以及景色的选取十分到位,能够将人物以及景物的独特之处进行刻画和描写,这也是鲁迅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还擅长使用形象化的语。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就十分细致,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其中使用的这些形容词都十分形象,比如肥胖的,轻捷的,而且动物的动作也刻画得很形象,运用的词语比较形象,比如长吟、伏、窜等,这些语言的处理是细节的东西,但正是对细节的处理,使得文章变得更加深刻。
(二)《朝花夕拾》的语言艺术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技术技巧是文章的重点,在这部散文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很多语言表达手法,如比喻、象征等,正是由于这些表达手法的运用,才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散文要传递给人的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往往通过各种景物来体现,在散文作品中,最常用的描写手法是比喻和对比。恰当的比喻和对比,可以增加文字的张力以及重量,将作者的思维方式体现出来,鲁迅在创作过程中就很善于使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比喻。在创作过程中,比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法,鲁迅也很善于使用这种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利用比喻来写景或者抒情,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创作方式。比如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动物进行比喻,比喻了哪些卑劣的人,对人剥削人的这种情况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以及批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种欺负弱者的行为的一种憎恨。虽然写的是动物,但其实比喻的是人,看似是对动物的抨击,但其实是对封建社会中的那种不平等状态的一种批判。
2.对比。对比是鲁迅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在《朝花夕拾》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五猖会》中写到:“大家都忙起来,往船上搬运会上用的用具及供品,顽皮的先生也跟着凑热闹,父亲看到,严厉地说:去拿你的书来,并让他当场背诵……”大家都觉得很兴奋,想看一场好戏,只有鲁迅觉得没有意思,他在思考的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对儿童的一种戕害,这种戕害有可能是一生的。
3.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除了上面两种修辞手法,拟人、排比等手法在这部作品中也有很多地方出现。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提高作品的层次,排比的使用可以使得作品显得更有气势,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是用了排比的手法,展现了儿童时期的乐趣以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种生活与现实也形成了一种对比,对现实生活的黑暗以及无奈表现得更为明显。
结语
鲁迅是我国文坛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映。他的大部分是作品体裁是小说或杂文,《朝花夕拾》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散文作品集,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需要对作者的人生轨迹进行充分的了解,鲁迅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他自己所有的先进精神受到阻碍,其间因为人生理想的破灭而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开始崛起,在晚年的时候他开始回忆自己的人生,回忆童年,回忆青年时期,在这些时期中出现在他生命中的人和事,都已经变得久远,但也很熟悉。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对人物和景物进行描写,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思考。语
参考文献
[1]王旭.对本真生命与自由人性的追寻——浅析鲁迅的《朝花夕拾》[J].文学界(理论版),2011(06).
[2]程凯华.诗情的回忆——《朝花夕拾》艺术琐谈[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04).
[3]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4]向诤.生命价值的重审——浅谈鲁迅《采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3).
[5]马晖.鲁迅独特的生命态度及生命意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