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探析

2014-05-30左靖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反抗红与黑

左靖

摘要:本文分析了于连的人生轨迹,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于连的性格得到发展,体现出他的敏感、反抗、伪善以及最终的觉悟。作为一个进入上流社会的平民,于连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的特殊身份使他形成了复杂性格,这种特殊的身份和性格的发展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关键词:敏感 反抗 伪善 觉悟

引言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19世纪的著名作品,这部小说是一部反映进步思想的现实主义小说。于连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描写了于连的悲剧人生,于连作为一个平民,运用自己的才华,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进入上流社会,但最终失败。于连的一生主要包括四种生活环境,不同的环境使于连的性格得到了发展,也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一、痛苦的家庭生活培养了他的反抗意识

于连的家没有温暖,于连在童年时期就失去了母亲,因为他身体瘦小,不能用体力赚钱,喜欢看书和幻想,经常受到父亲和兄长的打骂,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于连变得非常敏感,逐渐形成了反抗和叛逆的意识,他内心十分自卑孤独,非常希望摆脱这种屈辱卑微的生活,过上富足有权势的生活。

于连非常聪明,有志向,有才能,善于思考和学习,他和神甫西朗学习了拉丁文,但是他在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连渴望改变贫苦的生活,希望进入上流社会,因而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听从了西朗的建议,进入了神学院学习,这是他想要成功的唯一途径。在此期间,于连开始学着如何伪善。于连出身平民,他的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他有敏锐的平民阶级意识,深刻感受到社会等级制度的压抑,他用心維护着自己的自尊,不愿因自己的卑微出身受到贵族阶级的蔑视。他去做市长的家庭教师,条件要求的不是薪水,而是要求和主人同桌吃饭,这个环节体现了于连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

二、在市长家任教,野心逐渐膨胀

在市长家做家庭教师,是于连进入上流社会的开端。于连认为市长是骄傲无能的。于连的社会地位形成了他强烈的自卑感,他希望通过报复骄傲的市长来获得自尊和自信上的满足,他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同样地勇敢,因此,虽然他当时并不爱市长夫人,他仍然决心去追求她,这仅仅是他对上流社会报复的手段,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卑微的平民可以挑战上流社会,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于连对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级怀有仇视心理,征服德纳尔夫人也是出于报复心理,于连向往上流社会的富足生活,同时他卑微的社会地位也使他本能地对统治阶级怀有戒心和仇恨。在市长家生活期间,于连性格开始变得伪善,野心逐渐膨胀。

三、在贝尚松神学院学习,伪善性格得到发展

德纳尔夫人和于连的暧昧关系被发现后,于连进入了新的生活环境,来到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开始了艰苦的教士生活,这段生活经历培养了他的伪善性格。在封建社会中,神学院具有核心地位,在波旁王朝复辟的混乱历史时期,神学院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神学院生活期间,于连接触到的神甫和教士都是表里不一,虚伪,卑鄙无耻的人,都是不择手段追逐权势和金钱的人。于连生活在这些伪善的人中间,内心十分痛苦,在此期间,他的伪善性格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神学院,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脱离受压迫的卑微社会地位,他隐藏了自己的初衷,宣称自己渴望成为一名教士。他努力融入身边的人,但是他性格中的善良、真诚,反抗精神仍然会在不自觉中表现出来,为了和他人协调地相处,于连逐渐形成了伪善的性格。虚伪黑暗的生活氛围使他内心十分痛苦,为了得到社会给予的名誉和地位,于连用心学习了《教皇》、《旧约》以及《新约》,虽然他的内心对这些书并不感兴趣。因为于连学习成绩异常出色,他最终成为了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老师,此时的于连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于连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努力奋斗,他逐渐隐藏起自己的反抗精神,成为一名伪善的、努力向上爬的野心家。

四、在莫尔侯爵府工作,伪善的性格逐渐成熟

在莫尔侯爵府担任侯爵的私人秘书期间,于连的伪善性格已经逐渐成熟,他的野心和虚荣心逐渐膨胀。于连身处贵族中,经常感受到身边贵族给他的屈辱及蔑视的眼光,这种伤害使他非常愤懑,但他知道一味地怨恨社会是没有用的,他开始学会用智慧来报复社会。他痛恨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这也刺激了他建功立业的野心。

于连努力获得成功,他利用伪善来保护自己,他努力工作,成绩出色。他的聪明才华逐渐赢得了侯爵的信任,这也是他实现自己目标的重要基础。此外,他利用各种手段努力赢得了侯爵女儿马蒂尔德的爱慕与欣赏,这是他真正融入上流社会的一个重要机会。当他功成名就,准备和马蒂尔德结婚的时候,侯爵和地方教会勾结,教会利用了德纳尔夫人忠于宗教的虔诚情感,诱导她写了一封给莫尔侯爵的告发信,信中揭发了于连没有宗教信仰,谴责了于连的德行和进入上流社会的野心。德纳尔夫人的信破坏了于连的美好生活,葬送了他的美好前程,他痛恨旧情人的背叛,内心充满了愤怒,丧失理智的于连离开了巴黎,回到了维立叶尔,在教堂找到了德纳尔夫人,并对她开了枪。于连的冲动行为使他永远丧失了得到美好前途的机会,付出了多年努力的于连终究无法超越平民和上流社会之间的距离,难以摆脱悲剧的命运。

五、于连的觉悟及悲剧成因

于连在监狱中反思了自己的人生,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抗争,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来适应环境,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扭曲了自己的性格,做了很多违心的事情,但是他无法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卑微的出身,因此他对美好前途的追求总是受到制约。他终于觉悟到像自己这种出身贫民,没有钱,没有权势支持的人,不管自己多么努力,不管自己多么聪明有才华,也不能改变自己是个平民的现实,也无法改变上流社会对他的蔑视态度,他不可能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理想。虽然德纳尔夫人没有死,于连还是被宣判了死刑。于连热爱自由,更热爱生命,但是为了不愿面对贵族的侮辱和耻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拒绝了上诉,坦然接受了死刑。于连最终用死亡表达了平民阶级向贵族阶级所做的斗争和反抗。

于连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农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聪明才智,拥有理想,敢于起来反抗自身的悲惨命运,努力进入有钱人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他最终无法跨越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距离,无法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在奋斗的过程中,于连学会了上流社会的伪善,但即便他如何努力,没有高贵血统的于连终究不能被上流社会所接受,这也是于连用其悲惨的一生所证明的真相。

于连的性格是多重化的,他是一个敏感,叛逆,自尊,勇敢,自卑,伪善的矛盾性格的统一体。于连的个人进取精神和平民反抗意识构成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他代表了受过教育的小资产阶级青年,他的反抗精神具有局限性。于连的失败是由社会和时代的因素造成的,同時也受到他的矛盾的性格的影响。他的矛盾的多重性格既激发了他的勇气和决心,也限制了他与社会抗争的力度。于连的失败是时代造就的英雄悲剧,也是个人性格造成的悲剧。

结语

于连的一生为了改变自己的卑微生活而努力,最终还是被贵族阶级迫害而死。司汤达运用这个形象批判了王政复辟时期,表达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深切希望。通过于连的悲惨一生告诉人们一个社会问题:在封建贵族统治的制度下,任何个人奋斗的道路都不会取得成功,即使像于连这样聪明有才华的年轻人,也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语

参考文献

[1]兰胜敏.《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历程[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5):9-11.

[2]苏晖,黎蓉.《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89-190.

[3]冯少芬.《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2(10):16-17.

[4]郁士宽.从于连的矛盾性格评其悲剧命运[J].文学教育(上),2008(11):92-93.

[5]孙顺霖. 从于连的性格发展看于连[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108-111、118.

[6]毛佑民.论于连的反抗性格[J].语文学刊,1985(6):20-23.

[7]李慧勤.平民反抗意识与个人野心的结合——析于连的性格[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73-75.

[8]邹积艳.谈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及给现代人的启示[J].作家,2010(18):65-66.

[9]冀慧颖.于连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2):118-121.

猜你喜欢

反抗红与黑
情人礼赞
红与黑
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压抑与反抗
精神与苦闷
疯癫女人的反抗
只爱黑白红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