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治林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2014-05-30马晓敏李河山魏佚轩
马晓敏,李河山,魏佚轩
(1. 河北省望都皮肤病防治院,河北 望都 072450;2.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上治疗棘手,患者虽经多种方法多种药物治疗,临床上仍有复发。鉴于目前现状,河北省望都皮肤病防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用皿治林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入选患者均为门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1];(2)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3)愿意参加本试验研究,并能遵从医嘱;(4)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有明确的发病诱因,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物理性和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剔除标准:任何原因不能完成治疗者;失访者(包括不按规定复诊和随访者;试验期间遇有特殊不良事件不能继续治疗者);因药物或方法等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不作为疗效统计但列入安全性评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33.2岁;病程6~28周,平均9.5周。对照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21~62岁,平均34.8岁;病程6~27周,平均9周。2组间患者在性病、年龄、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日;(每天同一时间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粒,3次/日,口服。对照组单服咪唑斯汀,用法、用量同试验组。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及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口服、注射及外用药。
1.2.2 疗效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2周、4周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的数量、风团大小、风团发生的概率、风团的持续时间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见表1),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计算出疗效指数,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2.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严重程度的指数(PAS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疗效指标=(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痊愈为疗效指标≥90%;显效为疗效指标60%~89%;有效为疗效指标20%~59%;无效为疗效指标<20%。痊愈加显效的百分率计为有效率。
表1 荨麻疹症状体征观察指标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第4周试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试验组有3例出现轻度嗜睡,2例头晕;对照组5例出现口干,3例出现头昏,1例出现便秘,2组均未停药及改变药物剂量,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常在数周至数年内反复发作。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往往因长期用药、皮肤损害、易复发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困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选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期盼。近来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发病与免疫功能有关[2],发病既有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还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活补体系统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织胺、激肽等炎症介质而致病[1]。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其因多为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因病情反复气血亏耗加之风邪外袭,致使内不得疏泄,外不可透达,聚郁于皮肤腠理而发病[3]。皿治林是一种长效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双重作用,可抑制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还可抑制变态反应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释放。润燥止痒胶囊成分为生地黄、何首乌、制何首乌、桑叶、苦参、红活麻等,制剂中生地黄清热凉血;何首乌、制何首乌补血益精、解毒止痒、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细胞免疫;桑叶疏散风热;苦参清热燥湿,现代药理研究本药含多种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的作用;红活麻祛风除湿。此组方具有清热凉血、疏散风热、祛风止痒、润燥通便、调节机体免疫之功效[4-5]。皿治林和润燥止痒胶囊合用能显著减轻皮肤瘙痒症状,缩短瘙痒持续时间,明显改善继发皮损。观察2组治疗慢性荨麻疹4周的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4.07%,皿治林和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协同作用明显,优势互补作用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1]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7-180.
[2]詹姆斯, 伯森, 埃尔森. 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 10 版. 徐世正, 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54-160.
[3]张志礼. 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 北京: 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 205-206.
[4]王文静, 薛咏梅, 赵荣华, 等. 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30(3): 60-64.
[5]杨国刚, 陈远方, 马爱新, 等.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细胞免疫应答改变及苦参合剂的干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2): 2378-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