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抗战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4-05-29陈静
陈静
摘要:抗战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光要记住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伤痛和耻辱,更要记住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尊严和体现出来的万众一心、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做为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向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讲述这段历史时,有必要深刻阐述抗战史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在当前的现实意义,以弘扬这段历史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抗战史;意义;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八年抗战史是一部用无数中国人的血泪书写而成的悲壮民族史诗,这段历史记录了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在反抗外敌侵略的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史实,中国人民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以自己特有的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赢得了包括对手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尊重,同时也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为现代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但当年无数的抗日志士在杀场上的声声号角、阵阵怒吼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依然响彻在松花江上、黑龙江畔、林海雪原中、卢沟桥狮子旁、四行仓库里、延安宝塔山下、缅甸热带雨林中~~响彻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敌人铁蹄踏过的每个地方。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英雄气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强寇面前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使侵略者在这道长城前寸步难行,最终走向彻底的失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光要记住这场战争带来的伤痛和耻辱,更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教训、尊严、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才是为争取这场战争而牺牲的数千万军民要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和遗产。如今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才能甩掉近百年沉重的历史包袱以越来越快、越来越自信的脚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间的交流和联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疆界,可以说我们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安全领域,而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比如:各国在经济、能源领域的竞争和争夺日益白热化;某些国家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企图为二战时犯下的罪行辩护翻案,屡屡拿教科书,慰安妇,靓靖国神社等问题伤害亚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台独”等分裂势力正在伺机蠢蠢欲动;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的国家屡屡插手中国内政,制造“中国威胁论”。因此:我们在向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讲述这段历史时,不光要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充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和暴行,强化国耻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更要深刻阐述这段历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弘扬抗战史所体现出来的万众一心、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我想从抗战史的历史意义方面谈谈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一定要突出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我们最终打败了强大的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自清王朝中期以来中国已衰相毕露,不合时宜的内政外交政策已使这个庞大而虚弱的帝国摇摇欲坠,衰败已不可避免。1840的鸦片战争以后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大门,被迫要去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割地、赔款,这个昔日的“天朝上国”在她曾经鄙视的蛮夷面前变得唯唯诺诺,受尽屈辱和冷眼。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这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还带来了四处的军阀混战、内战年年,人民依然不知何为民族、何为国家,连士兵也不知为何而战,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应运而生。近代的日本一直对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居怀有野心,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放弃过对中国的侵略企图,先是乘人之危把手伸向了我国的东三省,最后在中国的一再忍让下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寇的野蛮侵略和占领,让每个中国人深深的感受到了做亡国奴的屈辱和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这些感受都深深的烙在了当时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己任,毅然决定摈弃前嫌,停止同室操戈,呼吁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政党团结起来一直对外。在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国共两党停止了十年内战,共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这次两大政党化敌为友携手合作给了全国人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由于国共两党以国家、民族的前途为重,使得这次合作长达八年之久,尽管在合作中两党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但都没影响和动摇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
二、要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维护者和领导者,是抗战的坚强柱石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因此当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时,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担负起了抗日救亡的重任,于1935年,公开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心。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人民向往的圣地。抗战初期,抗日根据地主要仅有人口不过150万左右的陕甘宁边区,军队只有3万余人。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人口约达1亿,军队和民兵分别为100万和200万人。可以说没有以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力量的壮大,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不会有以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力量的壮大。
三、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中国抗战的胜利,既依靠中国全民的力量,也依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各种支援,所以在对外关系上一定要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谨慎地而又积极地正确处理好与各国的关系。既要保持警惕,自强不息,又要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如今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全速前进,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和安定团结的国内大好局面,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以自信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摈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特别是要以邻为友、以邻为伴,既要以史为鉴、也要面向未来、与相关国家一道处理好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对外关系上一定要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谨慎地而又积极地正确处理好中国与一切外国的关系。既要保持警惕,自强不息,又要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抗日战争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军梅荣政《把握爱国主义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金重远《辉煌的胜利历史的丰碑》
[3]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4]于沛《以史为鉴缔造和平面向未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5]刘淑梅《抗日战争体现的中国民族精神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龚赛红《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7]阮家新《从抗日战争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作者单位:陕西省向阳镇中心学校陕西紫阳725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