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平肝益肾健脾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短期疗效观察
2014-05-29汤峥丽张晓一张晓天
汤峥丽,张晓一,张晓天
近年来,高血压的预防、监测与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高血压病仍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最严峻的挑战,其防治至关重要。而“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是2003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全国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中第1次提出的[1]。它是指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0 mmHg~89 mmHg,即从正常血压到确诊高血压的过渡阶段。我国在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对这部分人群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防止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2]。本研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及门诊中发现的66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进行了短期干预,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2年1月—2012年4 月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记录及我科门诊病例,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高血压前期患者66例,采用随机对照法,所有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经同意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4.8±8.3)岁;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5.1±7.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脂、体重指数、中医证型构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JNC-7有关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1]。
1.2.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并结合由3位固定的具有中医专业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统一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的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18岁~65岁;为首次发现并诊断为高血压前期者。
1.3.2 排除标准 不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合并临床重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血液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外周血管疾病、脏器功能衰竭、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心理疾病及肿瘤等患者;已接受抗高血压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治疗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及随访者。中止标准:未按研究方案规定用药,漏服药物达20%以上者;不能耐受试验用药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疾病告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4]所推荐的方案而制订,包括①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每日低于6g氯化钠,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②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在18.5kg/m2~23.9kg/m2,成年人腰围<90/85cm(男/女);③戒烟;④不过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g(男性)、15g(女性);⑤体育运动:锻炼时间每天至少30min,每周3d以上;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平肝益肾健脾方治疗,基本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珍珠母、决明子、桑寄生、杜仲、半夏、茯苓、白术、泽泻、牛膝。水煎服,早晚(餐后)各服1次,每次200mL。疗程为半年,每两周门诊随访1次。
1.5 主要观测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症状、舌象、脉象、体重指数、血脂等。
1.6 证候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高血压”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 <0.05。
组别 n 治 疗 前 收缩压治疗后 治疗前舒张压治疗后治疗组 34 134.4±8.2 124.2±7.41)2) 86.9±5.6 77.4±6.11)2)对照组 32 134.1±7.9 129.6±8.81) 86.2±5.1 80.5±5.91)
2.2 两组治疗前后BMI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MI变化 kg/m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MI变化 kg/m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4 26.4±3.2 24.3±2.81)2)对照组 32 26.6±2.9 25.0±3.1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m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 <0.05。
组别 时间 n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治疗组 治疗前34 4.76±0.52 1.72±0.31治疗后 34 4.18±0.491) 1.33±0.251)2)对照组 治疗前 32 4.79±0.70 1.74±0.32治疗后 32 4.26±0.741) 1.46±0.281)
2.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 讨 论
据统计,目前美国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约为31%,我国为47%[5]。王文等[6]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人群若不采取干预措施,10年内44.7%~64.3%将发展成为高血压病。国内一项研究提示,在总的心脑血管病事件中,约有14.4%归因于高血压前期,其中有12.4%冠心病事件和15.2%脑卒中事件归因于高血压前期[7]。说明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一样,已经与心血管事件、脑卒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的疾病密切相关。至于高血压前期的药物干预,目前尚缺乏充足的研究。Julius等[8]高血压防治试验(Trial of Preventing Hypertension,TROPH)是第一个针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早期药物治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其显示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2年,可使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降低66%。但药物干预治疗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医学经济学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药物价格较昂贵,成本/效益比增高,要说服高血压前期的一般人群接受此种药物难度较大,也不利于推广使用。故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治疗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半年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 <0.05)。显示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定期的跟踪随访指导,可以降低血压水平,减少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生活方式干预亦有明显的欠缺,如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不足,要长期改变既定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和过多摄入热量等非常困难,也难以坚持[9]。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积极地寻找其他办法,既能干预生活方式引起的危险因素,又能干预血压,具有多靶点作用功能,且顺应性好,患者易接受,成本/效益比高,具备这些条件的中医中药是值得研究的。
从中医角度讲,高血压前期应属无病名有证之概念,属中医“未病学”之范畴。故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应在“未病先防”养生措施的基础上,尽早采取药物或非药物干预,辨证施治,纠其偏颇,协调阴阳,恢复平衡[10]。高血压前期在病因病机上多为肝阳偏亢(或肝火上炎),或肝肾阴精亏虚,阴不敛阳而致虚阳上亢,此外易兼湿兼瘀。故平肝熄风、补益肝肾是其主要治法;而《难经·七十七难》提出:“所谓治未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实脾”也是高血压前期的治法之一。平肝益肾健脾方是根据高血压前期的主要病因病机而设计,具有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并兼有健脾化湿之功效,方中天麻、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平肝化痰浊、熄风潜阳,用以为君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共为臣药;佐以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湿,降逆止晕,泽泻利水渗湿;川牛膝活血利水,引药下行,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起平肝益肾、健脾降压之效。本研究治疗组在生活方式的干预基础上加用平肝益肾健脾方,中医症状积分改善较明显,并取得了显著的症状疗效。且与对照组比较,血三酰甘油水平有明显下降(P <0.05)。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降压作用,如决明子[11]、绒毛钩藤与国产钩藤[12]都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达到降压的目的;天麻、钩藤[13]有改善血管内皮作用;茯苓、白术、泽泻[14]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杜仲五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等[15]。故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下降更明显。虽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BMI及血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下降趋势。
高血压前期不再是单纯血压数值的升高,而是血压升高到临床高血压水平之前,机体已经出现血管结构改变、心肌重构、代谢障碍等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高血压前期的管理与干预,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势在必行。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发挥中医养生保健的优势,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防治,不仅容易让患者接受,而且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由于病例较少,研究样本小,观察周期偏短,研究对象生活方式的改变缺乏有力的监控和管理等原因,对研究结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此初步研究已显示平肝益肾健脾方用于高血压前期的防治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
[1]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
[5] 石洁,胡元会.高血压前期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4):563-566.
[6] 王文,马丽媛,何华,等.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6):329-331.
[7] 孙佳艺,赵冬,王薇,等.北京地区2 730人的血压水平10年(1992-2002)变化情况[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2):115-119.
[8] Julius S,Nesbitts I,Egan BM,et al.Feasibility of treating prehypertension with an angiotension-receptor blocker[J].N Engl J Med,2006,354:1685-1697.
[9] 美国心脏病学会.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饮食调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843.
[10] 马龙,周英武,刘如秀.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梯次防治高血压病模式初探[J].中医杂志,2012,53(16):1377.
[11] 陈素红,吕圭源,施斌,等.复方决明提取物的降压机理[J].中草药,2004,35(2):180-182.
[12] 杨运娇,彭康.绒毛钩藤与国产钩藤对高血压血压及AngⅡ、ET、CGRP影响的比较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3):587.
[13] 龚一萍,倪美文,宋宵.红景天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04,11(2):127-128.
[14] 韩宇萍,王宁,宓穗卿,等.五苓散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1):285-288.
[15] 罗丽芳,吴卫华,欧阳冬生,等.杜仲的降压成分及降压机制[J].中草药,2006,37(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