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入韵字与《中原音韵》所收字比较研究
2014-05-29李蕊
李 蕊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贵阳 550025)
《中原音韵》虽为曲韵书,但与元曲的用韵并不完全契合。我们拟在考察现存所有元曲用韵的基础上,着重比较元曲入韵字与《中原音韵》所收字,以期进一步厘清《中原音韵》与元曲用韵间的关系①现存所有元曲,我们合称作全元曲,散曲以隋树森先生主编的《全元散曲》为底本,并补充了近年来学界的新发现,杂剧来自《元刊杂剧三十种》(以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为底本,简称元刊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古本戏曲丛刊》所收本,简称脉本)、《元曲选》(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所收仿宋排印本,简称《选》本)、《西厢记》(隋树森暖红室刻即空观整理本)。相重的曲目,我们以元刊本为首选,次选脉本,最后选《选》本,以其它明刻本为参校,共计杂剧160种、散曲4289首(其中3887首小令、402套套数),计13276支曲子。《中原音韵》,我们依据的是讷庵本,这是现存最早也是最好的本子。。
据统计,《中原音韵》共收字5866个,其中2029个不见于全元曲用韵;全元曲入韵字共4487个,其中841个《中原音韵》未收②笔者按:二者相减得出的相重韵字数不同,因《中原音韵》中的两部兼收字数与元曲入韵中的不同,而我们在统计《中原音韵》所收字及元曲入韵字数时对这类字是重复计入的。李立成(2002)也曾作过相关统计,与我们的数据有出入,但由于依据材料有所不同,不便比较。。本文重点讨论元曲与《中原音韵》相重韵字中归属不同者,共计295个。
1 全元曲韵谱中收入两(多)个韵部,《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的一(两)部,共有34字,见表1-4:
表1
表2
③ 笔者按:《中原音韵》齐微部收有“虵”,乃“蛇”之俗体。
表3
表4
① 笔者按:《中原音韵》车遮部收有“噎”,《广韵•十六屑》:“食塞,又作咽。”
“琼”,《广韵》清韵渠营切,全元曲中押入庚青11次,如石君宝《曲江池》三【十二月】景琼凝命名。押入东钟3次,如李好古《张生煮海》一【金盏儿】空中从宫琼东。按:元曲中东钟常与庚青混押,多属“韵缓”现象。《中原音韵》将清韵系合口喉牙音的“倾莹”等字兼收入东钟和庚青,且在现代北方话中,“琼”也已读作东钟,结合元曲的押韵情况,我们认为“琼”处理为两部兼收更为合理。
“贞”,《广韵》清韵陟盈切,全元曲中共入韵5次,2次押入庚青,见于马致远《陈抟高卧》一【后庭花】庚贞星情锭瓶、郑光祖《周公摄政》一【寄生草】贞圣定命胜。3次押入真文,见于关汉卿《裴度还带》四【水仙子】魂春韵身文贞人、【得胜令】人人恩勤印贞贫,秦简夫《剪发待宾》四【折桂令】门人贞辛新云文分。廖珣英(1963)认为“贞”押入真文“也许是当时方言已经有这变音”。今考察全元曲中的入韵情况,马致远和关汉卿、秦简夫均为大都人,却将“贞”分别押入庚青和真文,这说明当时的大都话中“贞”还未完全归入真文,郑光祖属今山西人,说明当时的北方地区中还有读庚青音的,而现代北方话一般已读作真文。综上,我们认为,“贞”在元曲中两部兼押现象说明它正处于由庚青向真文过渡的阶段,读音尚不稳定,《中原音韵》应两部兼收。
“他”,《广韵》歌韵讬何切,全元曲中共入韵206次,其中押入歌戈68次,如无名氏《盆儿鬼》二【迎仙客】合火他呵破。押入家麻138次,如郑廷玉《忍字记》二【采茶歌】花萨家打他。宋词中已有大量“他”叶入麻邪部的用例,据魏慧斌(2005)统计,“宋词中他入韵凡50次,44次与麻邪部字相押”。现代北方话“他”音[tha]。我们认为在元代“他”确有家麻一读,当歌戈、家麻两部兼收。邓兴锋(1997)亦认为“他”在元代有家麻一读无可怀疑。
关于“咱杀煞”等17字的归属讨论与上类似,限于篇幅,仅将它们在全元曲中的用韵情况列举如次:(1)“咱”,共入韵137次,其中押入家麻134次、监咸2次、真文1次;(2)“杀”,共入韵75次,其中押入家麻74次、押入皆来1次;(3)“煞”,共入韵86次,其中押入家麻70次、押入皆来16次;(4)“铦”,共入韵2次,其中押入歌戈1次、押入廉纤1次;(5)“识”,共入韵72次,其中押入齐微70次、押入支思2次;(6)“揉”,共入韵15次,其中押入萧豪12次、押入尤侯3次;(7)“藉”,共入韵11次,其中押入齐微7次、押入车遮4次;(8)“刻”,共入韵13次,其中押入齐微11次、押入皆来2次;(9)“騃”,共入韵5次,其中押入皆来4次、押入齐微1次;(10)“摸”,共入韵5次,其中押入歌戈4次、押入鱼模1次;(11)“做”,共入韵43次,其中押入鱼模40次、押入歌戈3次;(12)“陆”,共入韵3次,其中押入尤侯2次、押入鱼模1次;(13)“叔”,共入韵8次,其中押入鱼模5次,押入尤侯3次;(14)“涯”,共入韵127次,其中押入家麻113次、押入皆来11次、押入齐微3次;(15)“洒”,共入韵27次,其中押入家麻24次、押入皆来2次、押入支思1次;(16)“么”,共入韵62次,其中押入歌戈40次,押入家麻22次。
“谋浮负”,《中原音韵》鱼模部中有一部分字来自中古的尤、侯韵,大多为唇音字,如“谋鍪浮否妇媍负母”等,元曲中“谋浮负”又押入尤侯部,这是因为虽然《广韵》尤侯韵唇音字在元代已完成向鱼模韵的演变,但由于还不够稳定,口语中应还保留有尤侯的读音,犹如今天北方话中的文白读音(杨载武1991)。
“魄索剥跋酌绰作阁郭壑”,在元曲中的用韵情况如表5:
表5
《中原音韵》里萧豪、歌戈的两部兼收字如“着浊缚弱约薄泊寞幕铎落镬”等,与元曲的实际用韵情况相符,但我们认为周德清在处理两部兼收字时,原则不统一,表5中诸字与《中原音韵》的萧豪、歌戈两部兼收字中古音韵地位相同,且很多在今北方话中还保存在文白两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1985),元曲用韻也是两部皆押,因此,对于这类字,我们认为两部兼收更为妥当。
2《中原音韵》收入2(多)个韵部,全元曲韵谱中只收入其中的1(多)部,共39个字,见表6-9:
表6
表7
表8
表9
“虹纶番单谩征能湛蠡噫洗食区覆药若粥”,在《广韵》中均为又音字,根据切语,当两部兼收,但全元曲用韵只反映了其中的一个读音,也许是流传下来的元曲不全所致,不赘论。
“萌棚孟轰”,中古梗摄二等唇喉合口字,按照音理当东钟、庚青两部兼收,但它们在全元曲中的用例太少,“棚”入韵1次,押入庚青,“孟”入韵2次,押入庚青,“萌”和“轰”各入韵1次,均押入东钟,亦不作讨论。
“略掠虐疟跃钥箔萼鹗鹤末沫莫络”,现代北方话中多萧豪、歌戈两读,《中原音韵》对这类字处理为两部兼收,但在流传下来的元曲的用韵只反映了其中的一个读音,亦不作讨论。
“剖”,《广韵》麌韵芳武切、厚韵普后切,根据切语,当归入鱼模、尤侯二部,《中原音韵》归入萧豪和尤侯,全元曲中共入韵2次,全部叶入尤侯,如王德信套数《退隐》【尾声】走剖透沤。“剖”在元代是否有萧豪一读,有待查证同时期其它语音材料。
“凹”,《广韵》洽韵乌洽切,另《集韵》收有于交切,“窊也”。根据切语,当萧豪、家麻兼收。全元曲中共入韵22次,全部叶入家麻,如乔吉套数《杂情》【采茶歌】霞花凹打拿。
“侠”,《广韵》怗韵胡颊切,另《集韵》收有讫洽切,“傍也”。根据切语,当家麻、车遮两部兼收,全元曲中仅入韵1次,叶入车遮,见于吴西逸小令《赏春》【柳营曲】冶斜也列迭蝶侠绝揭别车。
“底”,《广韵》荠韵都礼切,《集韵》中亦只收典礼切一音,全元曲中共入韵79次,全部押入齐微,根据切语及元曲的实际用韵情况,笔者疑《中原音韵》兼收入支思为误收。
3 全元曲韵谱与《中原音韵》所收韵部不同,共有16字,见表10-11:
表10
表11
“媸蚩徙”,均为中古止摄开口三等齿音字,当归入支思,全元曲中“媸”共入韵3次,全部叶入支思,如卢挚小令《红梅》【蟾宫曲】脂枝差时儿姿媸;“蚩”和“徙”各入韵1次,均叶入支思,分别见于商衟套数《问花》【月照庭】紫蚩孜私、张可久小令《雪中酬王一山》【天净沙】枝巵徙至时。根据语音演变规律并元曲的实际用韵情况,“媸蚩徙”当归入支思,《中原音韵》收入齐微当为错收。
“塞”,《广韵》有2个读音:代韵先代切、德韵苏则切,当收入皆来和齐微,元曲中共入韵12次,9次叶入皆来,如睢景臣套数《寓僧舍》【黄莺儿】色色塞败;3次叶入齐微,如郑光祖《王粲登楼》三【满庭芳】里已归计眉衣虀内塞梯。根据语音演变规律及元曲的实际用韵情况,“塞”当收入齐微和皆来,《中原音韵》收入支思亦为错收。
“湲”,《广韵》有2个读音:山韵获顽切、仙韵王权切,当寒山、先天两部兼收,全元曲中只入韵1次,押入寒山,张养浩小令《遂闲堂即事》【十二月兼尧民歌】闲间竿宽抟斑寒湲干安关散。根据全元曲的用韵情况,归入寒山。
“跛溥瘥著凿错托各哆不阜愀”13字的讨论与上类似,限于篇幅,仅将它们在全元曲中的入韵情况列举如次:(1)“跛溥瘥各哆不阜愀”均入韵1次,分别押入齐微、歌戈、皆来、歌戈、家麻、尤侯、尤侯、尤侯;(2)“著”,共入韵32次,其中押入萧豪29次,押入齐微、歌戈、车遮各1次;(3)“凿”,共入韵4次,全部押入萧豪;(4)“错”,共入韵21次,其中押入歌戈6次,押入萧豪15次。
4 全元曲韵谱中一部内收有又音,而《中原音韵》只收一音,共5字,见表12:
表12
“氛”,《广韵》收有2个读音:文韵符分切,“氛氲,祥气”;文韵抚文切,“氛侵,妖气”。这两个音在元曲用韵中都有反应,孟昉小令《十二月乐词•四月》【天净沙】氛苹粉衬昏,曲文“依微香雨青氛,金塘闲水生苹,数点残芳堕粉。”根据文意,当音符分切;李直夫《虎头牌》一【金盏儿】谆醺印恩氛臣,曲文“……但愿你扶持今社稷,驱灭旧妖氛。”根据文意,当音抚文切。据我们统计,“氛”共入韵 3次,其中2次音抚文切、1次音符分切。
“背铺卒缺”4字的讨论与“氛”类似,不再详述,元曲中的用韵情况如次:(1)“背”,共入韵15次,其中13次音补妹切、2次音蒲昧切;(2)“铺”,共入韵31次,其中27次叶平声、4次应叶去声;“卒”,共入韵31次,其中26次音没韵臧没切、5次音术韵子聿切;(3)“缺”,共入韵32次,其中23次音苦穴切、9次音倾雪切。
5《中原音韵》一部内收有又音,全元曲韵谱中只收一个读音。
这类字较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略举例字以示意,如“强”,《中原音韵》归入江阳部平声阳及上声,排比观察“强”在全元曲中的入韵情况①具体方法为:首先找出“强”入韵曲牌,再排比全元曲中所有该曲牌以确定其声调。,只有平声音。又如“抢王反鲜选凝”等字。
综上,“琼贞咱铦洒识揉藉刻騃涯摸做陆叔杀煞他么谋浮负魄索剥跋酌绰作阁郭壑”等32字,根据语音演变规律及元曲中的实际用韵情况,应两(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中只收入了其中的一(两)部,属漏收;“氛背铺卒缺”等5字,根据中古音及元曲中的入韵情况,在元代应有又音,《中原音韵》只收入一音,亦属漏收;“底媸蚩徙塞”等5字,《中原音韵》的归部与语音演变规律及元曲中的实际用韵情况不符,属错收;“湲跛溥瘥著凿错各哆不阜愀”等12字,根据其中古音,当收入两(三)部,《中原音韵》和元曲曲部分别收入其中的一部,但由于流传下来的元曲并非元曲全貌,故我们尚不能确定这些字在元代是否有两(三)读。
周德清在《正语作词起例》中提到“前辈佳作中间备载明白,但未有以集之者,今撮其同声”,有学者据此认为《中原音韵》乃归纳元曲用韵而成,廖珣英、邓兴峰等前贤也已指出《中原音韵》绝非纯粹归纳元曲的用韵而成。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流传下来的元曲中尚有841个韵字《中原音韵》未收,而《中原音韵》中有2029个字不见于元曲用韵,且二者相重韵字中又有上述的诸多不同,因此,我们推测周德清著《中原音韵》之时并未归纳元曲韵脚,只是在审音不确定时,重点参考了元曲的用韵情况。
李立成 2002《元代汉语音系的比较研究》,外文出版社。
廖珣英 1963 关汉卿戏曲的用韵,《中国语文》第4期。
魏慧斌 2005《宋词用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邓兴锋 1997 大都剧韵所反映的元代一些单字的读音,《语言研究》第1期。
杨载武 1991 元散曲的用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 1985《汉语方音字汇》,文字改革出版社。
黄炳辉 1981 中古“涯”字韵属证,《语文研究》第2期。